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崔沔,京兆长安人,周陇州刺史士约玄孙也。自博陵徙关中,世为著姓。父皑,库部员外郎、汝州长史。沔淳谨,口无二言,事亲至孝,博学有文词。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再转陆浑主簿。秩满调迁,吏部侍郎岑羲深赏重之,谓人曰:“此今之郗诜也。”特表荐擢为左补阙,累迁祠部员外郎。沔为人舒缓,讷于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睿宗时,征拜中书舍人。时沔母老疾在东都,沔不忍舍之,固请闲官,以申侍养,由是改为虞部郎中。无何,检校御史中丞。时监察御史宋宣远,恃卢怀慎之亲,颇犯法,沔举劾之。又姚崇之子光禄少卿彝,留司东都,颇通宾客,广纳贿赂,沔又将按验其事。姚、卢时在政事,遽荐沔有史才,转为著作郎,其实去权也。开元七年,为太子左庶子。母卒,哀毁逾礼,常于庐前受吊,宾客未尝至于灵座之室,谓人曰:“平生非至亲者,未尝升堂入谒,岂可以存亡而变其礼也。”中书令张说数称荐之。服阕,拜中书侍郎。或谓沔曰:“今之中书,皆是宰相承宣制命。侍郎虽是副贰,但署位而已,甚无事也。”沔曰:“不然。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方为济理。岂可俯默偷安,而为怀禄士也!”自是每有制敕及曹事,沔多所异同,张说颇不悦焉。寻出为魏州刺史,奏课第一,征还朝廷,分掌吏部十铨事。以清直,历秘书监、太子宾客。沔既善礼经,朝廷每有疑议,皆取决焉。二十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崔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
B.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
C.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由是大知名/
D.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满,指的是古代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崔沔就是任期届满调迁,而后被岑羲表荐提拨为左补阕的。
B.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宋史·列传第二十二》:“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中“服阕”也是这个意思。
C.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明以后一般一帝一号。
D.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唐以后,官位渐高。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以侍郎为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沔德才兼备。他是北周陇州刺史崔士约的玄孙,口中从来不会多说二话,学问非常广博而且富有文采,非常善于写文章。
B.崔沔孝敬母亲。他的母亲年老患病,崔沔不忍心离开母亲,坚决请求担任职务清闲的官职,来尽到奉养母亲之责,因此被改授虞部郎中。
C.崔沔为官清廉。姚崇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崔沔审查这件事。姚崇、卢怀慎当时执掌政事,不计前嫌,举荐崔沔有才,转而授官著作郎。
D.崔沔坚持政见。当有拟订诏敕或官署里的事时,常有不同意见,张说很不高兴。被贬魏州刺史,后因考核政绩为第一,被征召回朝廷。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沔为人舒缓,讷于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
(2)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方为济理。岂可俯默偷安,而为怀禄士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7 12:29: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天宝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诏求明庄、老、文、列四子之学者。载策入高科,授邠州新平尉。
②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輓之任,寻加御史中丞。数月征入,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
③既至朝廷,会肃宗寝疾。载与幸臣李辅国善。时辅国权倾海内,举无违者,会选京尹,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翌日拜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转运使如故。旬日,肃宗晏驾,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载以度支转运使职务繁碎,负荷且重,虑伤名,阻大位,素与刘晏相友善,乃悉以钱谷之务委之,荐晏自代,载自加营田使。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委主书卓英倩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妻王氏狠戾自专,载出朝谒,纵子伯和等游于外,上封人顾繇奏之,上方任载以政,反罪繇而已。
④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度支使第五琦以朝恩党坐累,载兼判度支,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内听妇言。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城南膏腴别墅,连疆接畛,凡数十所,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⑤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代宗宽仁明恕,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仗下后,上御延英殿,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载、缙于政事堂,各留系本所。载、缙皆伏罪。是日,宦官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与载同恶,先载于禁中杖杀之。
(节选自《旧唐书元载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2)载长恶不悛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寻加御史中丞
A.寻找   B.不久   C.顺着、沿着    D.接着
(2)辅国识其意,然之
A.许诺    B.这样 C.形成    D.认为……对
【小题3】把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向是。
A.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B.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C.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D.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小题4】把第④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内听妇言。
【小题5】根据文意,代宗姑息元载多年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A.载智性敏悟,博览子史,善奏对
B.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C.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D.代宗尽察其迹,宽仁明恕
【小题6】第③段、第④段分别反映了元载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期,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大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幸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邮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有表状集四十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羽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用于自称、上级对下级或家中长辈称呼晚辈。
B.“开成”是唐文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又如下文的会昌、大中等。
C.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李商隐考中进士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受惠于令狐楚,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故而陷入党争之中,仕途坎坷就在所难免了。
B.令狐楚父子先前与李商隐关系十分友好,后来鄙薄李商隐的为人,都不愿意举荐他为官。
C.李商隐先后在天平、汴州、长安、弘农、岭南、徐州、东蜀一带为官,一生郁郁不得志。
D.李商隐写作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令狐楚的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2)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B.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C.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D.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C.“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D.“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武则天的布政施令可能“有亏礼典”。
D.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建议最终被武懿宗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②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抱真,抱玉从父弟也。仆固怀恩反于汾州。代宗以怀恩倚回纥,所将朔方兵又劲,忧甚,召见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领朔方之众,人多思之。怀恩欺其众,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复子仪之位,可不战而克。”其后怀恩子瑒为其下所杀,怀恩奔遁,多如抱真策。抱真密揣山东当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乘战余之地,土瘠赋重,人益困,无以养军士。籍户丁男,三选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给弓矢。比三年,则皆善射,抱真曰:“军可用矣。”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朱滔悉幽蓟军,借兵回纥,拥众五万,南向以应泚,攻围贝州。初,群贼附于希烈,希烈僭伪,有臣属群贼意,群心稍离。上自奉天下罪己之诏,悉赦群贼,抱真乃遣门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合从击硃滔,武俊许之。时两军尚相疑,抱真乃以数骑径入武俊营。其将去也,宾客皆止之,抱真遣军司马卢玄卿勒军部分曰:“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言讫而去。武俊感其不疑,待之益恭,指心仰天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遂与结为兄弟而别,约明日合战,遂击破硃滔于经城,以功加检校司空,实封五百户

抱真沉断多智计,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晚节好方士,以冀长生。有孙季长者,为抱真练金丹,绐抱真曰:“服之当升仙。”遂署为宾僚。凡服丹二万丸,腹坚不食,将死,不知人者数日矣。初,抱真久疾,为巫祝所惑,请降官爵以禳除之。是年,凡七上章让司空,复为检校左仆射。贞元十年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赠太保,赙以布帛米粟有差。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B.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C.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D.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是一个区域名,指的是泰山以东的地区,与现在的“山东省”不同。
B.门客,古代有身分和地位的人收养的有学问、技能的人,是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C.封五百户,朝廷封功臣土地和人口。封五百户就是赏五百户的赋税作为他的薪金。
D.太保,是古代的三公之一,职位仅次于太傅。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抱真有谋略。仆固怀恩反叛时,是李抱真提议恢复郭子仪的官职,最终怀恩的儿子仆固瑒被部下杀死,仆固怀恩逃走。
B.李抱真能够未雨绸缪。在上党地区,他从男丁中选择有才能有力气的,鼓励他们练习射箭。三年后,这些百姓就可以作战了。
C.李抱真有为国事勇于献身的精神。他不顾宾客阻止,独自一人前去劝说武俊,最终武俊被他的真诚打动,二人合力战胜敌人。
D.李抱真晚年迷信道士,以求长生不老。他曾受孙季长的欺骗,先后服下两万粒长生不老丹,差点要了命;又被巫婆神汉迷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
(2)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文远,洛州偃师人。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其兄休,鬻书为事。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大儒沈重讲于太学,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或问曰:“何辞去之速?”答日“观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皆先已诵得之。至于奥赜之境,翻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议论,甚叹服之。窦威、杨玄感、李密皆从其受学。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大业初,授国子博士。文远所讲释,多立断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时洛阳饥馑,文远出城樵来,为李密军所执。密备弟子礼北面拜之。文远曰:“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密顿首曰。“欲先征化及注,报复冤耻,然后凯旋,入拜天阙。”文远曰:“将军前受误于玄感,暂坠家声。回车复路,用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及征化及还,而王世充权兵专制。密问计于文远,答曰:“是人残忍,意又褊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将军前计为不谐矣。”及密败,复入东都,王世充给其廪食,而文远尽敬,见之先拜。或问曰:“闻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答曰:“李密,君子也;王公,小人也。”后王世充僭号,复以为国子博士。因出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子博士。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莫,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年七十四,卒官。
(节选自《旧唐书•徐文远传》)
注化及:即宇文化及,鲜卑人,隋末叛军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B.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C.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D.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是替经书做注的著作,《春秋左氏传》相传就是左丘明注解《春秋》的一部史书。
B.李密“北面”见礼,《鸿门宴)中“沛公北向坐”都说明古代以面朝南坐最为尊贵。
C.行礼时,头触地即起,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拜迎、拜送,拜贺、拜望等。
D.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使用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叫“僭号”,被视为公然抗礼的反叛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远家道中落,逆境里不忘治学。他原本地位显赫,遭遇战乱,被迫迁徙,贫穷不堪;即便如此,仍旧抓住机会遍览群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究业有所精。
B.徐文远学识渊博,论辩时众人难敌。即便名重一时的大儒经过与文远探讨经义的深邃境界之后,都对文远甚为叹服,那些企图难倒文远的人,就更不是他的对手了。
C.徐文远善于识人,处事中相时而动,对待李密,他当然是南面而坐、坦然受礼且志满意得,毕竟李密曾是他的弟子;对待王世充则小心翼翼,礼数周到,恭敬有加。
D.徐文远一介儒生,论天下腹有韬略。他透过王世充表现出的专权,看出此人生性残忍.得志猖狂,在李密问计时及时提醒,认为李密原来拜见天子的计划很难实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远所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
(2)将军前受误于玄感,暂坠家声。回车复路,用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