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歌子•荻花
[五代] 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③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    ②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③垂纶:垂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歌子”为本词词牌名,“荻花秋”为词题。词牌名提示,本词描绘的是江边渔人的生活;从词题则可知,本词内容是描写秋日风光。
B.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C.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丽,与《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
D.词作上片写景。“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橘洲秋夜之美。“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云烟飘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9 06:28: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奇,字修奇,河北人也。少孤贫,而奉母至孝。龆祇聪识,有夙成之美。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始注《孝经》、《论语》, 颇传于世,为缙绅所称。
与河间邢祐同召赴京。时秘书省游雅素闻其名,始颇好之, 引入秘省,欲授以史职。后与奇论典诰及《诗》《书》,雅赞扶马郑。至于《易·讼卦》“天与水违行”,雅曰:”自葱岭以西,水皆西流,推此而言,《易》之所及自葱岭以东耳?”奇曰:“《易》理绵广,包含宇宙。如公所言,自葱岭以西,岂东向望天哉?”奇执义非雅每如此类终不苟从雅性护短因以为嫌先是敕以奇付雅令铨补秘书。雅既恶之,遂不复叙用焉。
奇冗散数年,高允每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允微劝雅曰:“君朝望具瞻,何为与野儒辩简牍章句?”雅谓允有私于奇,曰:“君宁党小人也!”乃取奇注《论语》、《孝经》,焚于坑内。
奇曰:“公贵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论语》?”雅愈怒,因告京师后生,不听传授。而奇无降志,亦评雅之失。雅制昭皇太后碑文,论后名字之美,比谕前魏之甄后。奇刺发其非,遂闻于上。诏下司徒检对碑史事,乃郭后,雅有屈焉。
有人为谤书,多怨时之言,颇称奇不得志。雅乃讽在事云:“此书言奇不遂,当是奇假人为之。如依律文,造谤书者皆及孥戮。”遂抵奇罪。时司徒、平原王陆丽知奇见枉,惜其才学,故得迁延经年,冀得宽宥。但执以狱成,竟致大戮,遂及其家。奇于《易》尤长。在狱尝自筮卦,未及成,乃揽破而叹曰:“吾不度来年冬季!”及奇受害,如其所占。
(节选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奇执义非 / 雅每如此 / 类终不苟从雅 / 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雅 / 令铨补秘书
B.奇执义非雅 / 每如此类 / 终不苟从雅 / 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雅 / 令铨补秘书
C.奇执义非雅 / 每如此类 / 终不苟从 / 雅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 / 雅令铨补秘书
D.奇执义非雅 / 每如此类 / 终不苟从 / 雅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雅 / 令铨补秘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龆龀,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一般还有女子十三四岁可称豆蔻,十八岁叫及笄。
B.缙绅,笏板插在大带间,引申为士大夫的代称。绅,士大夫腰间束的大带。
C.《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D.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碑文的体裁有文、铭、序,是专为刻碑而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奇孝顺聪颖,博通经史。少年时家境贫困但事母至孝,立志给《五经》笺注,被缙绅赞赏。
B.陈奇性格刚强,不和流俗。尽管游雅身居要职,但他秉持义理,在对《易经》的理解上坚持己见。
C.陈奇据理力争,毫不退缩。游雅焚烧了他注解的《论语》,陈奇义愤填膺,质问游雅,使游雅更加愤怒。
D.陈奇坚守是非曲直,擅长《易经》。他指出游雅碑文的错误,被冤后预测到自己会遭不测。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奇冗散数年,高允每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
(2)此书言奇不遂,当是奇假人为之。如依律文,造谤书者皆及孥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扆,字祥文,吴郡人。兴启二年登进士第。明年,宰相孔纬奏直史馆,得校书郎,寻丁忧免。景福元年,知制诰,二年日诰日日朝贺,面赐金紫之服。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同舍服其能。天子顾待特异。尝金銮作赋,命学士和,先成。帝览而嗟挹之,曰:“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乾宁二年,改户部侍郎。故事,三署除拜,有光署钱以宴旧僚,内署即无斯例。拜辅相之月,送学士光院钱五百贯,特举新例,内署荣之。九月,覃王以兵伐凤翔。师之起也,扆坚请曰:“播越之后,国步初集,不宜与近辅交恶,必为他盗所窥。加以亲王统兵,物议腾口,无益于事,只贻后患。”昭宗已发兵,怒沮议。是月十九日,责授峡州刺史。师出果败。天复初,帝密语韩曰:“陆扆、裴贽孰忠于我?”偓曰:“等皆宰相,安有它肠?”帝曰:“外言扆不喜我复位,元日易服奔启夏门,信不?”偓曰:“孰为陛下言此?”偓曰:“崔胤”。偓曰:“设扆如是,亦不足责。且陛下反正,素不知谋,忽闻兵起,欲出奔耳。陛下责其不死难则可,以为不喜,乃谗言也。”帝遂悟。天复元年五月,进阶特进,兼兵部尚书,加食邑五百户。车驾自凤翔还京,赦后诸皆降诏书,独凤翔无诏。扆奏曰:“凤翔近在国门,责其心迹,罪实难容。然比来职贡无亏,朝廷未与之绝。一朝独无诏命,示人不广也。”崔胤怒,奏贬扆沂王傅,分司东都,削阶至正议大夫。居无何,崔胤诛,复授吏部尚书,阶封如故。明年正月,陆扆被害于滑州白马驿,时年五十九。

(选自《旧唐书·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B.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C.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D.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称元朔、元夕、岁首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写的就是这一天的情景。
B.光院钱:唐末及五代时期翰林院对新任职官员或学生收取的礼钱。这里指陆扆新上任交的五百贯。
C.食邑: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盛行于周。又称采邑、采地、封地等。
D.道:行政区域的名称。始设于汉代,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扆才思敏捷,深受赏识。昭宗曾经作赋,诏学士们奉和,其中陆最先写完,昭宗看了之后深深赞叹。
B.陆扆直言敢谏,遭遇贬谪。覃王讨伐凤翔,陆扆认为军队实力不强,不应轻易征战,触怒龙颜,被贬为峡州刺史。
C.陆扆举止不当,受到怀疑。昭宗听说陆元日那天换了衣服逃到启夏门,以为陆扆对自己复位有意见,从而对他有所怀疑。
D.陆扆顾全大局、拾遗补缺。昭宗大赦天下,唯独不赦免凤翔。陆扆认为凤翔虽然有罪,却也履行了职责,不应区别对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三署除拜,有光署钱以宴旧僚,内署即无斯例。
(2)居无何,崔胤诛,复授吏部尚书,阶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