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怎样理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1-02 10:44: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  石
韩愈
山石荦确(2)行径微(3),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4)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5)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6)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7)?
嗟哉吾党二三子(8),安得至老不更归。1
注释:
(1)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二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一般认为本诗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慧琳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等人。
(2)荦(luò)确: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3)微:狭窄。
(4)佛画:画的佛画像。
(5)疏粝(lì):糙米饭。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饱我饥:给我充饥。
(6)当流:对着流水。
(7)比喻受人牵制、束缚
(8)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以白描手法,写诗人“黄昏到寺”时所见的自然风光,既有蝙蝠自在飞舞的动态景致,又有“芭蕉叶大栀子肥”的静态美景。
B.七、八两句写寺僧热情招待诗人一行,亲自“铺床拂席置羹饭”,但诗人觉得山中饭菜比较疏粝,仅能填饱饥肠而已。
C.前八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与下文所写“为人靰”的幕僚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篇末的抒情议论作了充分的铺垫。
D.本诗是一首古体诗,诗风朴实平易,洋溢着真挚之情,状写出美妙之景,从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情画意.
【小题2】这首朴素简洁的记游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张仆射书

韩愈

⑴九月一日,愈再拜:受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⑵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⑶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于故旧如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维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 节目:节气
B.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 宽假:宽恕
C.执事之于故旧如此 厚:厚实
D.其穷,收之而已耳 哀:哀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牒:本指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木片等,文中指“文牒”,即官员私人书信的统称。
B.执事:有“主持工作”“执掌事务的人”“供役使者”等多个义项,文章是对张仆射的敬称。
C.申:地支名,文中用以计时,“申时”,介于“未时”与“酉时”之间。
D.伏维:表示伏在地上想,是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
⑵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
【小题4】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应当如何对待部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教授
B.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何必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贻:赠送
【小题2】以下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第一次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明确了教师的职能作用,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B.第一段主要是正面阐述,作者从年龄大小、闻道先后、地位贵贱等方面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C.第二段拿“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之风。
D.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求学的重要性。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