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花底

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价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②潘安: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③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见者以为玉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运用了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手法。“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面对着可爱的花,天上忽然下起雨来,暮色朦胧,昏暗不明;不知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的朝霞。
C.颈联运用典故,正面写花。用潘岳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用“风神秀异”的卫玠停车驻足观赏,表现花的美艳无比。
D.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美丽。“莫作委泥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驻留,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
E.这首诗作者追求辞藻,富丽精工,刻画不吝笔墨,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华美,与其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15 01:5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①。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④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⑤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②篠(xiao):细小的竹子。③裛(yi):通“浥”,滋润。④故人:指成都府尹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其接济。⑤填沟壑: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草堂所在,“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彼此映照,对仗工整。
B.颔联写景细腻生动,如“娟娟”“冉冉”等叠词表现了翠竹秀美、花香阵阵,且具音韵美
C.颈联写故人嫌贫爱富,与诗人断绝来往,导致诗人一家失去经济支持,处境艰难。
D.诗的前四句写自然美景,后四句写生活困境,通过对比,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
【小题2】杜甫的诗语言精炼,表现力强,本诗“风含翠筛娟娟净”中“含”字用得极为精妙,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微风的轻柔。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C.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小题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狂夫”形象?结合全诗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