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
[注]《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这两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这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望中的见闻,描绘出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传递了羁旅思归的心情。
C.颔联视听、动静结合。“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D.尾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我不回去享用美味的鲈鱼,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小题2】颈联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任选两点进行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21 04:57: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祖瑀,梁寻阳太守。父续,王府记室参军。
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仕梁为尚书左户侍郎、吴令。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邺,以炯监郡。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救之,仅而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败,王僧辩素闻其名,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上表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当时莫有逮者。
陈武帝南下,与僧辩会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及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免。侯景平,梁元帝闵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侯。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
魏克荆州,被虏,甚见礼遇,授仪同三司。以母在东,恒思归国,恐以文才被留,闭门却扫,无所交接。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乡之意。奏讫,其夜梦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历司农卿,御史中丞。
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表求归养,诏不许。文帝嗣位,又表求去,诏答曰:“当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无废也。”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徒众。以疾卒于吴中,赠侍中,谥恭子。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B.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C.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D.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邺,即南京,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于此,为南京建都之始。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诏,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按内容分为即位诏、遗诏等,按形式分为手诏、口诏等。
D.尊累,古代对他人家属的敬称,文中指沈炯的母亲。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令堂”“尊堂”“家慈”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炯少时才智出众名重当时。南朝梁时他担任尚书左户侍郎,出任吴令。侯景作乱京城陷落后宋子仙、王僧辩等先后对他委以重任。
B.沈炯为人性情刚烈,才能过人。宋子仙占领吴兴后请他出任书记,受拒后下令斩他,沈炯脱衣引颈就戮。他写的奏表文辞精深,当时无人可比。
C.沈炯为才名所累,行事谨慎。荆州陷落后他被西魏人封为仪同三司;此后他常闭门谢客,不与外人交往,写的文章也随即毁掉,不让流传。
D.沈炯为子重视孝道,屡求归养。他在西魏时因老母常想归国,高祖受禅后,又以母老请求回家侍养;文帝继位后又上表请求辞官,最终得偿所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僧辩素闻其名,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钱十万。
(2)侯景平,梁元帝闵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②洛中:古都洛阳。
【小题1】找出下面对第二首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A.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B.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通过松楸荒冢,残宫禾黍来表现金陵的衰败景象。
C.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颈联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
D.尾联的英雄指的是抓住陈后主,灭掉陈朝的隋朝将士,正是他们见证了金陵城的由盛转衰。
E. 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小题2】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小题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