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楚 宫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注]①这首诗是政治失意的诗人由桂州返长安途经长沙时所作。②漻:通“辽”,水清且深的样子。③厉:古代迷信说法,鬼无所归则为“厉”。④女萝:一种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的植物。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它并未从屈原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而是紧紧围绕屈原的“迷魂”来写,并融进了对唐朝统治者直接无情的鞭挞。
B.颔联写到湘江岸上的景物,用枫树、猿啼、女萝、山鬼等意象营造了夜晚湘江两岸阴森衰败的意境,使人读之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C.颈联写人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会腐败,魂魄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之中,通过比较来感叹屈原的迷魂不易招回。
D.尾联写只要楚人不灭绝,就会去祭祀屈原,即使用彩丝和棕叶包扎的食物被蛟龙吞食也在所不惜,情调一变,由前文的压抑悲伤转变为激越高昂。
E. 全诗以景写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7-14 06:47: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回忆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E. 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意韵深微;语言风格上和李商隐的《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
【小题3】【小题4】本诗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此处暗指朝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诗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B.次句继续写紫菊;“融融”写出菊花花团锦簇;“冶冶”写出菊花花事将过,花瓣下垂打蔫之态。叠词连用,有音韵流转之美。
C.李商隐用典自然,毫无削切之迹,晦涩之感。颔联巧用陶渊明和罗含的典故,既是写菊,也是借以表达自己辞官归隐、回归田园的喜悦,淡泊名利、无意仕途的情怀。
D.颈联“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李商隐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这并不能使诗人彻底失望。但是他实在担心时不我与,光阴迅速,多少有些迟暮之感。
E.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
【小题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