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该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小题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____修辞方法?
【小题2】这首诗的最后一个字是“愁”,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在“愁“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2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谪迁江淮。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清晰明快的特征,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
B.“寒山吹笛唤春归”的“唤”生动形象,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笛声仿佛在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
C.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不待天明尽北飞”写出了大雁急切北飞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对大雁只需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的羡慕。
D.“此夜曲中闻折柳”,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古人送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相赠,以表达恋恋不舍之情,古诗中不乏其例。
E. 《春夜洛城闻笛》中一、二句只写寒山笛声,三、四句只写大雁北飞,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以人唤春归开始,以雁尽北飞作结,形象跳跃,寄寓得体,委婉而有新意。
【小题2】《春夜洛城闻笛》和《春夜闻笛》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①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②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③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④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注]①该诗系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所作。卢虚舟,字幼真,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曾与李白同游庐山。②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③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九叠如屏而得名。④金阙: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锤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手持”两句,诗人以充满神话色彩的笔法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庐山秀出”三句系鸟瞰之景,湖光山影,相互映照,诗人用笔错综复杂,比拟夸张并用,描绘出庐山的雄奇瑰丽。
C.“金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写景的,“银河倒挂”是作者的奇想,意思是眼前的瀑布就像银河水倒流一般,用笔奇崛不凡。
D.“翠影”一句,色彩对比映衬鲜明,“鸟飞”一句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笔法相同,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E.该诗情感充沛,韵律也随诗情变化而跌宕多姿。开头抒怀述志,用韵舒展,音调平稳;后面描绘庐山风景,音韵较前提高,昂扬圆润。
【小题2】分析诗歌(节选)所反映的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