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人也。出自寒素,雅志公亮。仕魏,历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多所纠正,皇帝惮之。出为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入为司隶校尉,转尚书。时秦、凉为虏所败,遣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坐论功虚伪免官。后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坐讨吴贼虚张首级。诏曰:“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事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竟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山陵讫,封昌安县侯。
无康初,为太尉。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寻薨,谥曰元。
(选自《晋书·石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B.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C.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D.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A.受禅,文中指接受禅让。在中国古代,皇帝把帝位让给别人称为禅让。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C.爵土,官爵和封地,古代分封给皇室贵族或有功之臣的名位和土地。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鉴志高秉正,皇帝都忌惮他。石鉴出身于贫寒家庭,志趣高雅,对时政人事屡有纠正,皇帝都畏惧他,所以调遣他外出做官。
B.石鉴历任要职,其间多有反复。石鉴曾担任尚书左丞、尚书、右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尉等重要职务,其间也曾被降职甚至免职。
C.石鉴弄虚作假,很令朝廷失望。石鉴监督陇右军事时,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又因虚报战绩被治罪,皇帝对他很失望。
D.石鉴做事稳重,受到人们称赞。张劭率兵催促石鉴赶快出兵讨伐汝南王司马亮,但石鉴按兵不动,只是派人监视,事后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
(2)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6 04:4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浔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初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也泛指吊物的简单机械。②海昏: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D.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吏,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如宋代范仲淹《酬滕子京同年》诗中有:“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
B.察,指察举制,汉代至隋代的一种选官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朝廷,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龙骧将军,中国古代武职官名,主要见于南北朝时期,地位高下不一,北魏、北齐均第三品,隋代以后无此官职。
D.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河北两省,与外族对应时泛指中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访治军有方,处事果断。得知自己统领的的厉武将军丁乾与华轶统领的武昌太守冯逸有勾结,就逮捕并杀了丁乾。
B.周访作战勇敢,智慧过人。征伐杜弢时,制作长岐枨破解了杜弢的桔槔进攻,又偷偷渡江,斩掉几百个敌人首级,最终在南康大败杜弢。
C.周访性格谦虚,不矜功伐。周访功勋卓著却从不谈论,他认为将士们冲锋在前,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将士们也因此更敬重他。
D.周访志向远大,为人忠贞。周访训练兵马想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之志;听说王敦有犯上作乱的野心,一直对他切齿痛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2)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同类题3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威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谋立康帝①,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成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琊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堑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些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以此获讥于世。
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①时为琅琊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B.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C.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D.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辟引、辟书、辟除、辟举等。
B.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掌文书及群臣章奏,六部中吏部尤为重要,专管司法的制定。
C.宗庙是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之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D.谥指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充风韵深沉高雅,凭借文章德行著称,为人正直,因王敦之兄王含之事开罪于王敦,降职为东海王文学。
B.何充才识度量过人,严谨而公正。他的才识深得王导等人的赏识和举荐,从而多次升迁,后官至尚书令,被封为左将军。
C.何充执掌国政,正气凛然。 庾冰、庾翼想立简文帝,然而何充提出了立皇太子的建议,并在康帝驾崩后奉遗诏立太子为帝。
D.何充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凡是选任官职,无不以功臣为先,不为私人树立亲戚党朋且乐善好施,人们因此很敬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
(2) 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羡字令则。清和有准。才年七岁,遇苏峻难,随父在石头,峻甚爱之,恒置膝上。羡阴白其母,曰:“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母掩其口,曰:“无妄言!”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弱冠,与琅邪王洽齐名。穆帝以为抚军参军,征补太常博士,皆不就:后拜秘书丞、义兴太守。征北将军褚裒以为长史。既到,裒谓佐吏曰:“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寻迁建成将军、吴国内史。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殷浩以羡在事有能名,故居以重任二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羡寻北镇准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领兖州刺史,镇下邳。羡自镇来朝,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羡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之举。”浩乃止。及慕容俊攻段兰于青州,诏使羡救之。俊将王腾、赵盘寇琅邪、鄄城,北境骚动。羡讨之,擒腾,盘迸走。军次琅邪,而兰已没,羡退还下邳。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临阵,斩兰。帝将封之,羡固辞不受。先是,石季龙死,胡中大乱,羡抚纳降附,甚得众心。以疾笃解职。后除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让不拜。升平二年卒,时年三十八。帝闻之,叹曰:“荀令则、王敬和相继凋落,股肱腹心将复谁寄乎!”追赠骠骑将军。
(节选自《晋书·荀羡传》)
注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的国君,春秋时期的霸主,二人都以“尊王”相号召而成就霸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B.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C.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通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D.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
A.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而体犹未壮,故称。后用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B.屯田,汉以后政府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饷和税粮。
C.领,指在原有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一般是兼任较低的职务。
D.追赠,是在官员退休或去世后加封某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封、追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羡很有个性,遇事颇有主见。他七岁时深受谋反的苏峻喜爱,却暗地里有杀贼之念;在殷浩询问蔡漠一事时也有不同见解。
B.荀羡不慕荣利,多次辞不就命。将迎娶公主时他逃跑了;先后被授职抚军参军、太常博士、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却均未接受。
C.荀羡骁勇善战,屡次立下军功。王腾、赵盘侵犯琅邪、鄄城时,荀羡讨伐他们,捉拿了王腾,打跑了赵盘,同时斩杀了慕容兰。
D.荀羡极有声望,深得皇帝信任。他年轻时就与王洽齐名,任职时被殷浩认为处事有能力,死后又被皇帝评价为重臣和心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
(2)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献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才望出武帝之右。居文帝丧,哀毀过礼,杖而后起。左右以稻米干饭杂理中丸进之,攸泣不受。太后自往勉喻,常遣人逼进饮食。司马嵇喜亦谏之,喜躬自进食,攸不得已,为之强饭。

武帝践阼,封齐王,时朝廷草创,而攸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时王家人衣食皆出御府,攸表租秩足以自供,求绝之。前后十余上,帝不许。攸虽未国,文武官属,下至士卒,分租赋以给之,疾病死丧赐与之。而时有水旱,国内百姓则加振贷,须丰年乃责,十减其二,国内赖之。迁驃骑将军,开府辟召,礼同三司。降身虚己,待物以信。时驃骑当罢营兵,兵士数千人恋攸恩德,不肯去,遮京兆主言之,帝还攸兵。

攸特为文帝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矣。及丈帝寝疾,虑仗不安,为武帝叙汉淮南王、魏陈思故事而泣。临崩,执攸手以授帝。及太后临崩,亦流涕谓帝曰:“桃符性急,而汝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

及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中书监荀勋、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紞又言曰:“陛下遣诸侯之国,宜先从亲始,亲莫若齐王。”帝既信勋言,又纳紞说,太康三年乃下诏命齐王之国。攸知勒、紞构己,愤怨发疾,乞守先后陵,不许。帝遣御医诊视,诸医希旨,皆言无疾。疾转笃,犹催上道。攸自强入辞,素持容仪,疾虽困,尚自整厉,举止如常,帝益疑无疾。辞出信宿,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八》)

注①岐嶷,形容小孩才智出众、聪明特异。②武帝,指晋武帝司马炎,乃齐献王司马攸之同母兄。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攸泣不受    夜缒
B.攸虽未国    斯天卞民至焉
C.帝还攸兵    今君亡赵走燕
D.而汝兄不慈  君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攸才望出众。幼时就十分聪明,长大后性格温和,亲近贤才,乐于施人,爱读经籍,能写文章;深受文帝喜爱,多次差点成为太子。
B.司马攸极具孝心。文帝去世时,他悲伤超过礼数,身体毁伤,太后亲自前往劝慰,并常派人逼他吃饭;司马嵇喜也进谏并亲自奉上饮食。
C.司马攸深得人心。受封齐王后总管军事,安抚朝廷内外,受到拥戴;晋的百姓遭遇旱涝灾害,他赈济借贷,收回时减免两成,受到仰赖。
D.司马攸结局悲惨。他的父母都在临终前嘱托武帝善待司马攸,而他仍然遭到小陷害,受到皇帝猜疑,被命令前往封国,最终呕血而死。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仗。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