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隽才,为当时所重。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师,以炯监郡。京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遣使召炯,委以书记之任。炯固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遽救之,仅而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酧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于江陵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其文甚工,当时莫有逮者。
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县侯,邑五百户。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
荆州陷,为西魏所虏,魏人甚礼之,授炯仪同三司。炯以母老在东,恒思归国,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恒闭门却扫,无所交游。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高祖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中丞如故。以母老表请归养,诏不许。文帝嗣位,又表乞归。诏答曰:“寻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得所,并无废也。”
初,高祖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用,欲宠贵之。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合徒众。以疾卒于吴中,时年五十九。文帝闻之,即日举哀,并遣吊祭,赠侍中,谥曰恭子。
(节选自《陈书·沈炯传》,有删改)
【注】①酧:同“酬”。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炯固辞以疾 固:坚决
B.当时莫有逮者     逮:匹敌
C.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 婴:缠绕
D.魏人甚礼之 礼:以礼相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荆州与国邻接
C.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乃更牵往他所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
B.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
C.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
D.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炯善写文章,文才斐然。王僧辩打败宋子仙后悬赏重金寻找沈炯,后来王僧辩所需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
B.沈炯一身正气,视死如归。侯景之难时,他不受宋子仙高官的利诱和死亡的威胁,最终感动了宋子仙,得以保全性命。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诏,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按内容分为即位诏,遗诏等,按形式分为手诏、口诏等。
【小题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恒闭门却扫,无所交游。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
(2)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用,欲宠贵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8 01:40: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补国子生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 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时革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 所执。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 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 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讨中 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诏曰:“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时武陵王①在东州,颇自骄纵,上②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③性弱,不能匡正,欲 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 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至,并缘道迎候。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广, 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上曰:“江革果 能称职。”乃除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④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 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 制令,盗贼息,民吏安之。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 家,以文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卒。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注:①武陵王:即梁武帝的儿子萧纪。后称帝。②上:梁武帝。③臧盾:人名。④迮: 狭小。迮轻艚,意为让船舱增加重量。

(节选自《南史·粱·江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B.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C.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D.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艰”即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之意。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
B.“国子生”又称国学生,指在国子学或国子监肄业的生员。一般为官员子弟。
C.“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最高长官称侍郎。
D.“太守”秦朝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革痴迷读书。父亲去世后,家里虽然贫困,但他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 谢朓曾拜访他,他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沉醉于学习中不知寒冷。
B.江革刚强正直。面对元延明的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尚书令何敬容掌管官吏选举, 录用的人多不是合适的人,他总好有所褒贬。
C.江革廉洁守贫。他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他概不接受,乘船走时没有多余物品, 去世时身旁没有姬女侍从,家徒四壁。
D.江革政绩卓著。他在吴郡为官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监 管会稽时,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平息盗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2)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同类题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虞玩之字茂瑶,会稽余姚人也。玩之少闲刀笔,泛涉书史。仕宋为乌程令。路太后外亲朱仁弥犯罪,玩之依法案之。

 元徽中,为尚书右丞。齐高帝参政,与玩之书曰:“张华为度支尚书,事不徒然。今漕藏有阙,吾贤居右丞,已觉金粟可积也。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蒵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著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高帝咨嗟,因赐以新履。玩之不受,帝问其故,答曰:“今日之赐,恩华俱重,但著簪弊席,复不可遗,所以不敢当。”帝善之,拜骠骑议参军。霸府初开,宾客辐凑,高帝留意简接。玩之与乐安任退俱以应对有席上之美,齐名见遇。玩之迁黄门郎。

先时,宋世人籍欺巧,及高帝即位,敕玩之与骁骑将军傅坚意检定之。建元二年,诏朝臣曰:“黄籍人之大纲,国之政端。自顷甿俗巧伪,乃至窃注爵位,盗易年月,增损三状,贸袭万端。或户存而文书已绝,或人在而反托死叛,停私而云隶役,身强而称六疾。此皆政之巨蠹,教之深疵。若约之以刑,则人伪已远,若绥之以德,则胜残未易。诸贤并深明政体,各献嘉谋。”玩之表言便宜,多见采纳。于是朝廷乃别置校籍官,置令史,限人一日得数巧,以防懈怠。

玩之以久宦衰疾,上表告退,许之。玩之于人物好臧否,宋末,王俭举员外郎孔魁使魏,玩之言论不相饶。至是,玩之东归,俭不出送,朝廷无祖饯者。

(节选自《南史·虞玩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
B.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
C.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
D.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就把有关案牍的事叫作刀笔,后多指写状子的事。
B.人籍指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文中具体指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犹户籍。
C.爵位原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中国古代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古代祭祀祖宗称“祖”,用酒食送行称“饯”,祖饯在文中即指用酒食祭祀祖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玩之熟悉法律,依法履职。他年少时就博览经书史书,对法律文书很熟悉;任乌程令时,路太后外亲犯了罪,玩之依法加以处置。
B.虞玩之安于清贫,生活节俭。他为官多年,却穿着三十年前买的木屐,高帝赐他新木屐他也不要,因此颇受高帝赏识,被迁为黄门郎。
C.虞玩之做官尽职,上表言说合宜。刘宋人在户籍上造假,玩之与博坚意受命审查户籍,还上表出谋献策,且多被采纳。
D.虞玩之好褒贬别人,遭人冷落。他在言论上得罪过王俭,故辞官归故里时,王俭不来送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漕藏有阙,吾贤居右丞,已觉金粟可积也。
(2)若约之以刑,则人伪已远,若绥之以德,则胜残未易。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___1___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___2___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___3___止。___4___无悔!

《祭鳄文》

吏部侍郎韩昌黎公愈,自刑部侍郎贬潮阳守。先是郡西有大湫,中有鳄鱼,长者百尺,每一怒,则湫水腾溢,林岭如震。民之马牛有滨其水者,辄吸而噬之,一瞬而尽,为所害者,莫可胜计。民患之有年矣!及愈刺郡,即至之三日,问民间不便事,俱曰“郡西湫中之鳄鱼也。”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即命梃椽以牢礼陈于湫之傍,且祝曰:“汝,水族也,无为生人患,将以酒沃之。”是夕,郡西有暴风雷,声振山郭,夜分雯焉。明日,里民视其湫,水已尽。公命使穷其迹,至湫西六十里易地为湫,巨鳄也随而徙焉。自是郡民获免其患。故工部郎中皇甫撰《愈神道碑序》曰:刑部为潮阳守,云“峒獠海夷,陶然自化,鳄鱼稻蟹,不暴民物。”盖谓此也。

《宣室志·韩愈驱鳄》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久韩愈因谏阻拜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到任后,他听说当地鳄鱼为患,写了这篇祭文,并下决心治理鳄患。
②鲁恭,汉代官员,他在中牟任职时治理有方,以至当地人们爱护鸟兽,蝗虫不犯县境。
③庭橡:副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万里哉    去:距离
B.刺史虽弱 驽:才能低下,平庸
C.其丑类南徙于海 率:大概
D.明日,里民视其湫 明日:第二天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鳄鱼食 ②鳄鱼朝发    夕至也
③必尽杀    止 ④ 无悔
A.其 而 则 其B.以 于  乃   之
C.其 于 则 之D.以 而  乃   其
【小题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B.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C.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D.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小题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韩愈驱逐鳄鱼决心的一组是()
①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
②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③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
④亦安肯为鍔鱼低首下心
⑤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⑥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
A.②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④D.④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韩愈被贬潮州,目睹鳄鱼肆虐,食民咬畜,民困财乏的现状,表达了自己要为老百姓驱逐鳄鱼,为民除害的决心。
B.《祭鳄文》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大帅,鱼肉百姓祸国殃民的贪官污吏,文章以小见大,发人深思,有严竣的现实意义。
C.韩愈的《祭鳄文》和《祭十二郎文》的体裁是一样的,二者同为祭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容都是哀悼和祷祝。
D.《宣室志》是一部唐代传奇小说集,关于“韩愈驱鳄”的记载较为详细,但因为是民间传说,所以文章难免有夸大失真甚至荒诞无稽之处。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2)民之马牛有滨其水者,辄吸而噬之,一瞬而尽,为所害者,莫可胜计,民患之有年矣!
(3)即命庭掾以牢礼陈于湫之傍,且柷曰:“汝,水族也,无为生人患。”既而以酒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