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彦,字士则,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节选自《晋书·吾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B.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C.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D.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指吴国,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割据政权,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B.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C.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D.孝廉,三公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祭祀和供奉其祖宗牌位之事的官职,属正三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彦出身贫寒低微,兼有文武之力。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后来陆抗提拔重用了他。
B.吾彦做建平郡太守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以致多城失守。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也不想埋没人才,就举荐他升迁为员外散骑常侍。
D.因为吾彦曾在晋武帝面前指出陆抗的不足,陆抗之子陆机陆云就经常诋毁吾彦,后来经长沙孝廉尹虞的劝说,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稍减一点,诽谤的话逐渐停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2)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11 12:48: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承祯,字子微。博学能文,攻篆,为一体,号曰金剪刀书。隐于天台山玉霄峰,自号白云子,有服饵之术。

睿宗尚道教,屡加尊异。承祯方赴召,睿宗问阴阳术数之事。承祯对曰:“老子经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且心目所见知,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智虑哉?”睿宗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为,如之何?”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留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乃无私焉,而天下理。’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要。”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乃赐宝琴花帔以遣之。公卿多赋诗以送,常侍徐彦伯,其美者三十余篇,为制序,名曰《白云记》。

卢藏用早隐终南山,后登朝,居要官,见承祯将还天台,藏用指终南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天台。”承祯徐对曰:“以仆所观,乃仕途之捷径耳。”藏用有惭色。

玄宗有天下,深好道术,累征承祯到京,留于内殿,颇加礼敬,问以延年度世之事。承祯隐微而言,玄宗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由是玄宗理国四十余年,虽禄山犯关,銮舆幸蜀,及为上皇,回,又七年,方始晏驾,诚由天数,岂非道力之助延长耶!初玄宗登封太岳回,问承祯:“五岳何神主之?”对曰:“岳者山之巨,能出云雨,潜储神仙,国之者为之;然山林之神也,亦有仙官主之。”于是诏五岳于山顶列置仙官庙,自承祯始也。

蜀女真谢自然泛海,将诣蓬莱求师,船为风飘,到一山,见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此真良师也。”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非舟楫可行,非飞仙无以到。自然乃回求承祯受度。后白日上升而去。

承祯居山,修行勤苦,年一百余岁,童颜轻健,若三十许人。

(选自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迥为一体 迥:远
B.睿宗雅尚道教,屡加尊异 雅:平素,向来
C.撮其美者三十余篇 撮:选取
D.国之望者为之 望:人所敬仰的,有名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睿宗向司马承祯询问治国之道,司马承祯认为治理国家的要旨就是《易经》所说的顺应自然。
B.《白云记》收录司马承祯离开唐玄宗时公卿送给他的三十多首诗,常侍徐彦伯还为诗集作了序。
C.卢藏用劝说司马承祯在终南山隐居,司马承祯说终南山是当官的捷径而已,卢藏用感到羞惭。
D.司马承祯说岳是山中最大的,能生出云雨潜藏各种神仙,皇帝于是诏令在五岳山顶修建仙官庙。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
(2)承祯隐微而言,玄宗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司马承祯修行道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