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彦,字士则,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节选自《晋书·吾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B.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C.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D.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指吴国,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割据政权,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B.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C.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D.孝廉,三公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祭祀和供奉其祖宗牌位之事的官职,属正三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彦出身贫寒低微,兼有文武之力。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后来陆抗提拔重用了他。
B.吾彦做建平郡太守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以致多城失守。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也不想埋没人才,就举荐他升迁为员外散骑常侍。
D.因为吾彦曾在晋武帝面前指出陆抗的不足,陆抗之子陆机陆云就经常诋毁吾彦,后来经长沙孝廉尹虞的劝说,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稍减一点,诽谤的话逐渐停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2)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11 12:48: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②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③橘柚:《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④王孙:《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锁梦魂”,巧点“宿”字,透露诗人因行游受阻而怅然之感。所以,诗歌首联旋律舒缓低沉,满含怅惘情绪。
B.颌联描写湘江的秋雨景色。“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这两句对仗工整。“芙蓉国”和“薜荔村”,本已极言其多、其盛,再加上“万里”和“千家”的修饰渲染,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
C.颈联重抒情。“悲橘柚”,是说橘柚引起诗人的悲叹。“王孙”一词运用典故,表现诗人壮烈情怀。
D.尾联以景结情,意在言外。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竞不与之言语,令人感慨万千。
E. 本诗写景抒情各有侧重,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是融洽的。这首七律,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诗人的慷慨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汉宫 
胡曾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昭君怨
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1)应四星(2)。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3)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注】(1)椒房,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这里泛指后妃居住的宫殿。(2)四星:古人以二分半为一星,四星则言“十分”,多用以形容程度深。(3)从:从来。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胡诗中,虽然远赴匈奴是王昭君的主动选择,但是想到此次离开家乡可能会一去不回,昭君心中还是有太多不舍,因此才在西风中哭泣。
B.胡诗的语言有很强的形象性。“玉箸”一词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昭君的哀伤,“红粉”一词用了借代的手法强化了昭君纤柔的女性特征。
C.白诗的首联正面赞美了王昭君的风姿和容貌,认为她的美丽达到了十分的程度,在整个后宫中应该无人能及,为下文论述她没有受宠做铺垫。
D.白诗颔联用“只得”“何曾”两个词写出了昭君只是被选进了宫,却未能受宠,表达了对昭君没有成为汉朝皇帝宠妃的惋惜之情。
E. 白诗颈联中“迷图画”一句道出了昭君未能受宠、最终流落匈奴的根本原因;画师失职,没有将王昭君的惊人美丽展示出来。
【小题2】两首诗的作者批评的内容有何不同?结合诗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