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钓竿篇
沈佺期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
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注】“钓玉”即“钓玉鱼”,“玉”“鱼”指代皇帝赐给官员的玉带金鱼(佩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联“敛”字写出了太阳能将灿烂的红霞聚敛来,又能将它收敛去。“垂钓向绿川”,既切题“钓竿”,又点出了地点;既写出人物的动作,又表现出其雅兴的浓郁。
B.第二联“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紧承首联从人的感觉和视觉表现“绿川”的澄澈宁静。这里写景能够虚实结合,境界清幽,引人入胜。
C.第三联“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是描摹游鱼的情状。目的是表现鱼的紧张和惊魂未定,写出了自己的恐慌和无奈。
D.第四联“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描绘的是钓者“乐亦忘返”的情态。物我融洽化一,文势跌宕,兴味无穷。
E. 第五联转为抒情。“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上句话用姜尚谓滨钓鱼的曲故,下句话用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感慨。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寓意?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7 08: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曰:“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赠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曰简懿侯。魏前二年,重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女二十岁时行冠礼,用以表示成人,但身体还不是很健壮,故称“弱冠”。
B.“释褐”是指平民脱去粗布衣服,开始担任官职;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C.朕,指第一人称“我”,如“回朕车以复路兮”;秦始皇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羽林,是皇帝禁卫军的名称,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古代也指仪仗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聪为人孝友,家教特别严格。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筑舍守孝,无比哀戚;他与兄弟相处和睦,又不忘兄长责任,不管诸弟成家做官与否,管教都很严厉。
B.薛聪官运亨通,备受君王信任。他一入仕即任著作佐郎,起点很高,受到时人称赞;他管辖统领亲信禁卫之兵,长期担任要职,也是散朝后君王谈话的知己。
C.薛聪经常劝谏,看淡功名地位。他任直阁将军时,积极参与朝政谋划,对君王施政多有劝谏,全都被君王采纳;君王想给他以更高的名位,他推让态度坚决。
D.薛聪言行随性,深为君王宠遇。面对君王取笑他是蜀地人,他说自己给君王做奴隶,连蜀人都算不上,以此来挖苦君王,并扔戟而去,还能得到君王的谅解。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2)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画5处)
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崔伯谦士逊,贫居养母。齐神武召补相府兼功曹,称之曰:”崔伯谦清直奉公,真良佐也。”转七兵、殿中、左户三曹郎中。弟仲让为北豫州司马,与高慎同叛。坐免官。后历瀛州别驾、京畿司马。文襄将之晋阳,劳之曰:“卿聘足瀛部,已著康歌。督府务总,是用相授。”临别,又马上执手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卿宜深体此情。”族弟暹当时宠要,伯谦与之旧寮同门,非吉凶未尝造请。以雅道自居。天保初,除济北太守,恩信大行,富者禁其奢侈,贫者劝课周给。县公田多沃壤,伯谦咸易之以给人。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肚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诵人为歌曰:“崔府君,能临政。退田易鞭布威德,人无争。”客曰:”既称恩化,何因复威?”对曰:“长吏惮其威严,人庶蒙其恩惠,故兼言之。”以相府旧察,例有加授,征赴邺。百姓号泣遮道,数日不得前。以弟仲让在关中,不复居内任,除南钜鹿太守。下车导以礼让,豪族皆改心整肃。事无巨细,必自亲览。在县有贫弱未理者,皆回“我自告白须公,不虑不决”。在郡七年,狱无停囚。每有大使巡察,恒处上第。征拜银青光禄大夫。伯谦少时读经、史,晚年好《老》《庄》。容止俨然无愠色,清言不及俗事,士大夫以为仪表。卒,南充州刺史,谥曰懿。伯谦弟仲让,仕西魏,位至鸿胪少卿。

(节选自《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B.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C.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D.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白/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字,古代男子在十六岁行冠礼之后为示其成年,会被授字,所取之字常常与名有联系。
B.京畿,是地理名词,指我国古代一个国家的都城及都城附近的地区,京,是国都之意。
C.公田,是相对于民间私有的民田而言,由官府管理的土地,属公家所有,又称“官田”
D.赠,指古代朝廷赐予已经去世的有功之臣官职或者爵位,也可延其亲属,也称“追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伯谦深受信任。他先受到神武帝清正为公的称赞,后来又得到了文襄帝的重用。
B.崔伯谦执政为民。他在担任济北太守时,惩富济贫,将沃田送于百姓,深受爱戴。
C.崔伯谦受弟牵连。其弟叛变朝廷,他被免官;其弟在关中,他不得在朝廷任要职。
D.崔伯谦治理有方。他任南钜鹿太守期间,每遇朝廷巡视考察,政绩总被评为上等。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族弟暹当时宠要,伯谦与之旧寮同门,非吉凶未尝造请。
(2)容止俨然无愠色,清言不及俗事,士大夫以为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