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⑤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⑥。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⑤安乐公: 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投降,随后被迫迁往洛阳,魏帝封其为安乐公。⑥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B.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C.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D.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少仕蜀,为郎 既自以心为形役
D.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2)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24 05:2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②。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②虫流:尸体腐烂流出虫子。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B.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C.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D.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B.太子洗马:官名。秦朝开始设置。汉时亦作“先马”、“前马”。为太子属官,掌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故名。后为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表:也称为“疏”,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分条陈述意见或措施之意。
D.服阕:指守丧期满,也称“服除”。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必须回家为父母守丧,守丧期一般为三年。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母亲再嫁后,他因过度思念母亲而成疾,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被他的文才打动,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后来也因写诗引起皇帝不满。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才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愿望,但他后来因没有得到朝廷重用而产生怨言。
D.到晋朝任职后,被人问起如何评价后主刘禅时,李密作为蜀汉旧臣没有对后主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后主和齐桓公一样都因任用小人而亡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转吏部尚书。简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远补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郎补湘东郡。彪之执不从,曰:“殿下昔用安远,谈者纷然。句容近畿,岂可处卜术之人无才用者邪。湘东虽复远小,所用未有朗比,谈者谓颇兼卜术得进。殿下若超用寒悴,当充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实未足充此选。”既而长安人雷弱儿等诈云杀苻健,请兵应接。时殷浩镇寿阳,便进据洛。属彪之疾归,上简文帝笺,陈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寻而弱儿果诈,浩大败。简文笑谓彪之曰:“果如君言,君谋无遗策,张、陈何以过之。”后以彪之为会稽内史。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口。桓温下镇姑孰,威势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纲纪彪之独曰:“大司马诚为富贵,朝廷既有宰相,动静之宜自当谘禀。修敬若遣纲纪,致贡天子复何以过之!”竟不遣。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不许。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注】①恒温,东晋权臣,曾独揽朝政十余年,有意夺取帝位。②纲纪:文中指公府及州郡的主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
B.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
C.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
D.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官,指主管栓选的官员。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B.郊祀是中国古代君王祭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郊祭地、北郊祭天的说法。
C.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为畿,如“畿辅”“京畿”,后也泛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文中为“京城”。
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与“致仕”意思相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  )
A.王彪之不重职位,坚守原则。他不把官职高低放在心上,不已破格提拔为愿望;在廷尉任上,对周矫一案,他坚持按规定办事。
B.王彪之积极进言,意见中肯。简文帝任抚军时,借祭祀大赦天下,彪之陈述其弊端;在句容令、湘东郡守人选上,他从当时舆论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
C.王彪之善于谋略,慧眼识计。雷弱儿等用奸计诱骗晋朝出兵,彪之看出他们的诡计,上书告知简文帝,后果如其所言,他得到了皇帝极高的评价。
D.王彪之一心为国,不畏权势。任职会稽郡期间,抑制豪门大族,使先前逃亡的人大量返回;面对大司马恒温,只有他不肯曲意逢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殿下若超用寒悴,当充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实未足充此选。
(2)桓温下镇姑孰,威势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纲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也。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以孝义称。

好书,善属文。大将军曹爽为掾,累迁中书门下侍郎。及爽诛,以故吏免。后起为治书侍御史,迁散骑常侍、侍中,典著作。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寻迁尚书,出监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主簿曰:“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赏劝,将恐拘介之士,或惮赏而不言;贪赇之人,将慕利而妄举。苟不合宜,赏不虚行,则远听者未知当否之所在,徒见言之不用,谓设有而不行。愚以告下之事,可小须后。”沈又教曰:“若陈至言于刺史,兴益于本州,立德于上,受分于下,斯乃君子之操,何不言之有!直言至理,忠也。惠加一州,仁也。功成辞赏,廉也。”复白曰:“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著也。若德不足以配唐虞,明不足以并周公,虽悬重赏,忠谏之言未可致也。”沈无以夺之,遂从议。沈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俗化陵迟,不可不革。革俗之要,实在敦学。”于是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都督江北诸军事。及帝受禅,转骠骑将军,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固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B.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C.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D.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称,也是中国的姓氏之一,但此处不指姓氏。
B.征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选聘日“征”,公府选召叫“辟”。
C.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的一种形式,指旧皇帝把帝位出让给新皇帝。
D.我国古代把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薨”,传主曾被封县公,故用“薨”合乎礼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沈儿时不幸,为官成就卓然。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一直被堂叔抚养,知书懂礼;步人仕途后文武兼备,既能撰文修史,又能统御兵马,镇守一方。
B.王沈初衷美好,悬赏以求谏言。他刚到豫州上任,就颁布通告,鼓励属地士人百姓举贤才,罢奸佞,评官吏,诉忧患;如果效果显著,直接拿粮食赏赠。
C.王沈境界高逸,做事言行一致。他认为忠诚就是直言不讳地讲说真理,仁爱就是能惠及一方百姓,廉洁则是不居功受赏;后来他坚决拒绝了郡公的封号。
D.王沈探寻善政,力求革除弊习。他遵从但不照搬成法,而是选择良法来执行;他看到社会风气衰败,主张用重视学习的方式来加以扭转,最终效果良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
(2)立德于上,受分于下,斯乃君子之操,何不言之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 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太子洗马,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从五品。
C.服阕,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分为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
D.泰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日:“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口:“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口:“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口:“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日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口:“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口:“弥天释道安。”凿齿日:“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B.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C.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D.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汉代开始推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形式,指的是中央官署的行政长官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署员,可以自行征聘,然后再向朝廷推荐。
B.主簿,官名,魏晋时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
C.棺,棺材,常见以木,铜、石等物料制造,分内棺和外椁。棺,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D.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凿齿才干突出,很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得到桓温的优厚待遇。
B.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C.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D.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桓温认为其忤逆了皇上,但合自己的意愿,把他官职升迁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
(2)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