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人也。父方,参魏征西将军夏侯玄军事。广时年八岁,玄尝见广在路,因呼与语,还谓方曰:“向见广神姿朗彻,当为名士。卿家虽贫,可令专学,必能兴卿门户也。”方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
裴楷尝引广共谈,自夕申旦,雅相钦挹①,叹曰:“我所不如也。”王戎为荆州刺史,闻广为夏侯玄所赏,乃举为秀才。楷又荐广于贾充,遂辟太尉椽,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朝之耆旧,逮与魏正始中诸名士谈论,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其为识者所叹美如此。
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广与王衍俱宅心事外,名重于时。故天下言风流者,谓王、乐为称首焉。
(选自《晋书·列传十三》)
注:①钦挹:钦佩、推崇。A.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
B.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
C.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
D.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
A.正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
B.辟:征召、授予官职之意。如本文“遂辟太尉椽”句中的“辟”即是此意。 |
C.刺史:官名。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为地方纠察官员,负责巡行郡县。 |
D.表: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或朝廷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所用的一种文体。 |
A.乐广善于谈论。他讲起道理来,言辞简约,鞭辟入里;别人和他交谈之后,听得进他的话,心里感到满足。 |
B.裴楷知道有个乐广,人人爱和他交谈,就请他一道清谈,通宵达旦,结果裴楷对乐广钦佩不已,且自叹不如。 |
C.王戎听说乐广受到夏侯玄赞赏,就推举乐广为秀才。贾充在裴楷推荐下,就召请乐广担任太尉椽等职。 |
D.乐广善于做人。议论人物时,他必定先赞其所长;人犯过失时,他就先恕其罪;若是别人不了解的事,他就保持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