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人也。父方,参魏征西将军夏侯玄军事。广时年八岁,玄尝见广在路,因呼与语,还谓方曰:“向见广神姿朗彻,当为名士。卿家虽贫,可令专学,必能兴卿门户也。”方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

裴楷尝引广共谈,自夕申旦,雅相钦挹,叹曰:“我所不如也。”王戎为荆州刺史,闻广为夏侯玄所赏,乃举为秀才。楷又荐广于贾充,遂太尉椽,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朝之耆旧,逮与魏正始中诸名士谈论,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其为识者所叹美如此。

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广与王衍俱宅心事外,名重于时。故天下言风流者,谓王、乐为称首焉

(选自《晋书·列传十三》)

注:①钦挹:钦佩、推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B.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C.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D.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B.辟:征召、授予官职之意。如本文“遂辟太尉椽”句中的“辟”即是此意。
C.刺史:官名。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为地方纠察官员,负责巡行郡县。
D.表: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或朝廷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所用的一种文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广善于谈论。他讲起道理来,言辞简约,鞭辟入里;别人和他交谈之后,听得进他的话,心里感到满足。
B.裴楷知道有个乐广,人人爱和他交谈,就请他一道清谈,通宵达旦,结果裴楷对乐广钦佩不已,且自叹不如。
C.王戎听说乐广受到夏侯玄赞赏,就推举乐广为秀才。贾充在裴楷推荐下,就召请乐广担任太尉椽等职。
D.乐广善于做人。议论人物时,他必定先赞其所长;人犯过失时,他就先恕其罪;若是别人不了解的事,他就保持沉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
(2)广与王衍俱宅心事外,名重于时。故天下言风流者,谓王、乐为称首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9 04:0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范宣,字宣子,陈留人也。年十岁,能诵《诗》《书》。尝以刀伤手,捧手改容。人问痛邪,答曰:“不足为痛,但受全之体而致毁伤,不可处耳。”家人以其年幼而异焉。少尚隐遁,加以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日,遂博综众书,尤善《三礼》。家至贫俭,躬耕供养。亲没,负土成坟,庐于墓侧。太尉郗鉴命为主簿,诏征太学博士、散骑郎,并不。家于豫章,太守殷羡见宣茅茨不完欲为改宅宣固辞之。庾爰之以宣贫,加年荒疾疫,厚饷给之,宣又不受。爰之问宣曰:“君博学通综,何以太儒?”宣曰:“汉兴,贵经术,至于石渠之论,实以儒为弊。正始以来,世尚老庄。晋之初,竞以裸裎为高。仆诚太儒,然‘丘不与易’。”宣言谈未尝及《老》《庄》。客有问人生“与忧俱生”,不知此语何出。宣云:“出《庄子·至乐篇》。”客曰:“君言不读《老》《庄》,何由识此?”宣笑曰:“小时尝一览。”时人莫之测也。

②宣虽闲居屡空,常以讲诵为业,谯国戴逵等皆闻风宗仰,自远而至,讽诵之声,有若齐、鲁。太元中,顺阳范宁为豫章太守,宁亦儒博通综,在郡立乡校,教授恒数百人。由是江州人士并好经学,化“二范”之风也。年五十四。著《礼》、《易论难》,皆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儒林传》)

(注)①石渠之论:石渠是西汉皇室藏书阁的名称,汉宣帝曾邀集当时诸多儒学大家在此阁中讲论“五经”异同。   ②正始:三国时期曹魏君主曹芳的年号。    ③裸裎:指脱衣露体。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⑴并不    (________)   ⑵庾爰之以宣贫(________)
晋之初  (________)   ⑷年五十四(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人以其年幼而异焉。
(2)亲没,负土成坟,庐于墓侧。
【小题3】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太 守 殷 羡 见 宣 茅 茨 不 完 欲 为 改 宅 宣 固 辞 之。
【小题4】根据第①段内容,概括范宣的主要品质。
【小题5】范宣对待老庄的态度是辩证的。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对为嫌。乃上疏让。许之。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谋立康帝①,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
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以此获讥于世。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对为嫌  课:考核
B.上疏让:  :坚持
C.宗庙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制度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古时指皇帝死亡。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崩”或“驾崩”,诸侯、皇室成员等之死谓“薨”,士之死谓“不禄”,庶人之死谓“卒”。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B.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C.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D.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充风韵深沉高雅,凭借文章德行著称,为人正直,因王敦之兄王含之事开罪于王敦,又因拥立皇帝之事得罪了康帝,故屡遭贬谪。
B.何充认为一些重要职位应分人统管,这样可以互相纠正错误,否则就会造成让事情专管于一人的局面,而且对此人的考核也难以公正。
C.康帝病重期间,庾冰、庾翼想立简文帝,然而何充提出了立皇太子的建议,并在康帝驾崩后奉遗诏,立太子为帝,这便是晋穆帝。
D.何充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然而亲戚朋友贫困,他却没有任何施舍馈赠,世人对此颇有微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
(2)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陆玩字士瑶。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贺循每称其清平当,郡檄纲纪,东海王越辟为掾,皆不就。元帝引为丞相参军。时王导初至江左,思结人情,请婚于玩。玩对曰:“培缕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伦之始。”导乃止。玩尝导食酪,因而得疾。与导笺曰:“仆虽吴人,几为伧鬼。”其轻易权贵如此。
累加奋武将军,征拜侍中,以疾辞。王敦请为长史,逼以军期,不得已,乃从命。敦平,尚书令郗鉴议敦佐吏不能匡正奸恶,宜皆免官禁锢。会温峤上表申理,得不坐。复侍中,迁吏部尚书,领会稽王师,让不拜。尚书左仆射,本州大中正。及苏峻反,遣玩与兄晔俱守宫城。玩潜说匡术归顺,以功封兴平伯。转尚书令。
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玩有德望,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玩既拜,有人诣之,索杯酒,泻置柱梁之间,咒曰:“当今乏材,以尔为柱石,莫倾人梁栋邪!”玩笑曰:“戢卿良箴。”既而叹息,谓宾客曰:“以我为三公,是天下为无人。”谈者以为言。
玩虽登公辅,谦让不辟掾属。成帝闻而劝之。玩不得已而从命,所辟皆寒素有行之士。玩翼亮⑤累世,常以弘重为人主所贵,加性通雅,不以名位格物,诱纳后进,谦若布衣,由是缙绅之徒莫不隆其德宇。后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寿,穷极宠荣,终身归全,将复何恨!”惟愿陛下崇明圣德,弘敷洪化,曾构祖宗之基,道济群生之命。臣不胜临命遗恋之情,贪及视息,上表以闻。”薨年六十四,谥曰康,给兵千人,守冢七十家。太元中,功臣普被减削,司空何充等止得六家,以玩有佐命之勋,先陪陵而葬,由是特置兴平伯官属以卫墓。
(《晋书·列传四十七》)
注:①纲纪:官职名,指州郡的主簿。②培缕(1ǒu):小土丘。③薰莸: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④伧鬼: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轻蔑称呼。⑤翼亮:辅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循每称其清平当 允:公允。
B.谈者以为言    知:知己。
C.玩尝导食酪    诣:前往。
D.不以名位格物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过失。这里指纠正人的过失。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B.“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C.丞相参军、奋武将军、侍中、吏部尚书等,都是官职名。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D.官职的任免调动常用以下词语,“拜 、迁、 转、领”等。“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这里是升职。“转”:转任,转换所任职务。“领”:统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敦被平定后,郗鉴以王敦的属吏没有履行匡正奸恶的职责为名,将陆玩等全部属吏予以囚禁,后经温峤营救得以释放。
B.陆玩弱冠之年就颇有美名,且性情刚直,不慕权贵,曾因到王导家食酪而造成身体不适,就写信对其嘲讽。
C.陆玩被提拔为侍中、司空后,曾有人前往拜访他,其间此人索酒倒在梁柱之间,以警示陆玩要珍惜朝廷任用,有所作为。
D.陆玩去世后,因其对朝廷有辅佐创业之功,死后备极哀荣,不仅能够陪葬先帝,而且朝廷还特地设置机构以保卫其墓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
(2)后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寿,穷极宠荣,终身归全,将复何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氏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摘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尸虫流出户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即郎官。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秦设置郎中令,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设置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郎官之制,略同于汉。
B.出:指京官外调。另外,还有“迁”表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转、调、徙”也表调动官职;“补”表补充空缺官职;“改”表改任官职。这些词语在古时都是官员调动用词。
C.疏:疏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文武百官向帝王或上司进呈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D.东堂:指东堂决策,该制度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朝皇帝朔望听政于东堂,而门下省官员“评尚书奏事”也在东堂。如此东堂慢慢演变成帝王与其大臣进行政治决策的地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孝顺、恭敬。祖母有病时,李密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每次总要尝过之后才、止祖母饮食或服用。
B.李密非常好学。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C.李密清廉谨慎。做温令时,李密非常憎恨—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写信禀告给司隶,司隶不满,但因为他为官清慎,没有弹劾他。
D.李密仍未真正豁达。应诏写诗,充满埋怨,固然是对朝中无人援引、仕途不顺的情绪流露,也说明他一时失去了谨慎。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浯。
①《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②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及魏帝告于晋,熹以本官司徒事。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以年老逊位。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后虏果大纵选,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及卒,追赠太保,谥日成。

(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B.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C.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D.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B.“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晋。
C.“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
D.“太子太傅”,古代“二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结合文意可知,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后来又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
B.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荐有德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
C.李熹治车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车事才能。
D.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
(2)凉州虏寇边,意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