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善,字孟良,大司农。从魏武入关,周太祖以为东梁州刺史。 昉性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 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及帝 不悆,召方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帝喑不复能言。昉见静帝幼冲,不堪负荷。贰之。
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引高祖辅政。高祖固 让,不敢当。昉曰:“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高祖乃从之。
及高祖为丞相,以昉为司马。时宣帝弟汉王赞居禁中,每与高祖同帐而坐。昉 饰美妓进于赞,赞甚悦之。昉因说赞曰:“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 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王且归第。待事宁之后,入为天子,此万全之 计也。”赞时年未弱冠,性识庸下,闻昉之说,以为信然,遂从之。高祖以昉有定 策之功,拜下大将军、太子太师,封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皆为心膂。前后赏赐巨万,出入以 甲士自卫,朝野倾瞩,称为黄、沛。时人为之语曰:“刘昉牵前,郑译推后。”昉 自恃其功,颇有骄色。然性粗疏,溺于财利,富商大贾,朝夕盈门。
王谦、 司马消难相继而反,高祖忧之,忘寝与食。昉逸游纵酒,不以职司为意,相府事物, 多所遗落。高祖深衔之,以高颎代为司马。是后益见疏忌。及受禅,进位柱国,改 封舒国公,闲居无事,不复任使。昉自以佐命元功,中被疏远,甚不自安。后遇京 师饥,上令禁酒,昉使妾赁屋,当垆沽酒。治书侍御史梁毗劾奏昉曰:“臣闻处贵 则戒之以奢,持满则守之以约。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若不纠绳,何以肃厉!”有诏不治。
昉郁郁不得志。时柱国梁士彦、宇文忻俱失职 忿望,昉并与之交,数相来往。士彦妻有美色,昉因与私通,士彦不之知也,情好 弥协,遂相与谋反,许推士彦为帝。后事泄,上穷治之。昉自知不免,默无所对。 下诏诛之。临刑,至朝堂,宇文忻见高颎,向之叩头求哀。昉勃然谓忻曰:“事形如此, 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B.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C.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D.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昉父,名善,字孟良。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
B.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文中周武帝中的“武”是按照“刚强理直曰武”标准,给予他的庙号。
C.太师,一指太师、太傅、太保的“三公”之一,另一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东宫三师”之一,大多是虚衔。
D.黜下大将军,是指罢免刘大将军的官职。在古代“黜” 与“罢、免、夺、解”都是免去或解除官职的意思。
【小题3】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昉善于逢迎,又很有谋略。营用权谋迎合汉王赞,声色犬马无所不用,从而骗取汉王的信任。
B.刘昉猾有奸术,怀有二心。宣帝临终时,让刘昉辅助静帝登基,他却让高祖辅佐朝政,高祖爽快答应。
C.刘昉屡获封赏,权倾朝野。高祖认为他有定策之功,授其高官,封黄国公,引他为心腹,朝野为之瞩目。
D.刘昉溺于财利,游玩纵酒。因贪财,富商大贾从早到晚出入他家里;因读职,高祖让高颎代他当司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
(2)昉勃然谓忻日:“事形如此,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2 04: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棱,字长威,庐江襄安人也。父岘,少骁勇,事章大宝为帐内部曲。告大宝反,授谯州刺史。陈灭,废于家。高智慧、汪文进等作乱江南,庐江豪杰亦举兵相应,以岘旧将,共推为主。岘欲拒之,棱谓岘曰:“众乱既作,拒之祸且及己。不如伪从,别为后计。”岘然之。时柱国李彻军至当涂,岘潜使棱至彻所,请为内应。彻上其事,拜上大将军、宣州刺史,封谯郡公,邑一千户,诏彻应接之。彻军未至,谋泄,为其党所杀,棱仅以获免。上以其父之故,拜开府,寻领乡兵。

炀帝即位,骠骑将军。大业三年,拜武贲郎将。后三岁,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馀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馀而至。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棱率众登岸,遣镇周为先锋。其主欢斯渴剌兜遣兵拒战,镇周频击破之。棱进至低没檀洞,其小王欢斯老模率兵拒战,棱击败之,斩老模。其日雾雨晦冥,将士皆惧,棱刑白马以祭海神。既而开霁,分为五军,趣其都邑。渴剌兜率众数千逆拒,棱遣镇周又先锋击走之。棱乘胜逐北,至其栅,渴剌兜背栅而阵。棱尽锐击之,从辰至未,苦斗不息。渴剌兜自以军疲,引入栅。棱遂填堑,攻破其栅,斩渴剌兜,获其子岛槌,虏男女数千而归。帝大悦,进棱位右光禄大夫。

帝征辽东,棱为东莱留守。杨玄感之作乱也,棱率众万馀人击平黎阳,斩玄感所署刺史元务本。棱寻奉诏于江南营战舰。至彭城贼帅孟让众将十万据都梁宫阻淮为固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以功进位光禄大夫赐爵信安侯。后帝幸江都宫,俄而李子通据海陵,左才相掠淮北,杜伏威屯六合,众各数万。帝遣棱率宿卫兵击之,往往克捷。超拜右御卫将军。复渡清江,击宣城贼。俄而帝以弑,宇文化及引军北上,召棱守江都。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论者深义之。棱后为李子通所陷,奔杜伏威,伏威忌之,寻而见害。

(节选自《隋书·陈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彭城/贼帅孟让众将/十万据都梁宫/阻淮为固/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以功进位光禄大夫/赐爵信安侯
B.至彭城贼/帅孟让众将十万/据都梁宫阻淮/为固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以功/进位光禄大夫/赐爵信安侯
C.至彭城/贼帅孟让众将十万/据都梁宫/阻淮为固/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以功进位光禄大夫/赐爵信安侯
D.至彭城贼/帅孟让众将+万据/都梁宫阻淮/为固棱/潜于下流而济/至江都率兵袭让/破之以功/进位光禄大夫/赐爵信安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曲,大将军管理五部,部有曲,合称“部曲”,在本文中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B.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C.授,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官、做官”的词语还有“除”“任”“辟"等。
D.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故帝王死称“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棱审时度势,力劝其父。当父亲推辞做首领时,陈棱及时帮助父亲分析时局,让父亲先假装顺从,再从长计议。
B.陈棱深受赏识,多次升迁。他先是被隋炀帝授予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后又因战功被任为右光禄大夫。
C.陈棱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他多次征战而大获全胜,特别是在流求与当地人做生意发生摩擦引起的战争中全胜而归。
D.陈棱心怀道义,惨遭陷害。他聚众戴孝为隋炀帝发丧,改葬隋炀帝在吴公台下;后来被杜伏威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棱乘胜逐北,至其栅,渴刺兜背栅而阵,棱尽锐击之,从辰至未,苦斗不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士彦等狱,赐物三百段、奴婢十口、马二十匹。每有奏谳,正色侃然,上嘉之,渐见亲重。

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裤,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熲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撼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

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赵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B.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C.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D.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旧帝主动把帝位让给新皇帝,此指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B.“大理正”原为廷尉正,北齐以大理寺为署名,廷尉正亦改称大理正,管理天下刑狱。
C.“厌蛊”厌胜和巫蛊的总称。古人以言语诅咒或法术等方式使仇敌受到祸害的巫术。
D.“恶钱”是对流通功能极差、铸造工艺粗糙、质量低劣、变轻变薄的钱币的笼统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性格正直刚毅。在北周为官时赵绰就恭敬勤恳,做了隋朝的大理丞后,按法律办事,公正适当,考察成绩接连排名第一,被提升为大理正。
B.赵绰受帝器重赏识。赵绰给皇上送案件时,严肃的态度和刚直的性格得到高祖的赏识,因而受到亲近和器重,因此被提升为大理少卿。
C.赵绰断案执法严明。隋文帝执意要杀辛亶时,赵绰认为依据法律不应当判死刑,强行劝谏,几招杀身之祸,仍坚持己见,最终皇帝不得不退让。
D.赵绰对朝忠诚正直。面对皇帝的责问,赵绰说“臣希望感动天心,更不必说摇撼大树了”,皇上因赵绰有忠诚正直的胸怀,经常引入阁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
(2)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年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累迁掌朝大夫。高祖受禅,拜司九侍郎。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授扬州总管司马,赐物三百段。开皇中,拜开府。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仍领给事黄门侍郎。
炀帝嗣位,进位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大业三年,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谓衡曰:“朕欲过公宅,可为朕作主人。”衡于是驰至河内,与宗族具牛酒。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衡俯伏辞谢,奉斛上寿,帝益欢。衡以藩邸之旧,恩宠莫与为比,颇自骄贵。
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具图奏之。衡乘间进谏曰:“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留神,稍加折损。”帝意甚不平。后尝目衡谓侍臣曰:“张衡自谓由其计画,令我有天下也。”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暕罪失,有人谮暕违制,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烦城,因而谒帝。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衡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衡复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玄感具上其事,江都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顿具。帝于是发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久而乃释,除名为民,放还田里。
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言衡怨望,谤讪朝政,竟赐尽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义宁中,以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B.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C.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D.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C.太山,即东岳泰山,历史上帝王常有到泰山封禅祭拜天地的传统。
D.炀帝为谥号。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勤于学问,为人所重。他15岁就进入太学学习,因勤学精思被同辈推重,跟随沈重学习《三礼》,后受到重用。
B.张衡与帝有旧,恩宠非常。早在杨广镇守扬州时他就辅佐杨广,很受信任;杨广继位以后还曾留宿他家,君臣尽欢。
C.张衡体恤民情,直言进谏。炀帝想扩建宫室,张衡借机进谏,规劝皇帝爱惜百姓,惹得皇帝很不高兴,但他并不回避。
D.张衡失宠被杀,结局悲惨。他被贬为平民之后,仍然被皇帝派人监视,因被妾告发他批评朝政,最终被杀于自己家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2)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今。每劝亲族为善。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 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酋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诏使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斤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是。未几,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应之,围洸于州城,进兵屯衡岭。夫人遣孙暄帅师救洸。暄与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又遣孙盎出讨佛智,战克,斩之。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多有亡叛。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所至皆降。仁寿初,,谥为诚敬夫人。

(选自《隋书•列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B.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C.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D.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古代南方部族名。古代江浙闽粤之地为越族所居,称为“百越”。
B.持节:拿着旄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C.兵符: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调发军队时,必须在兵符验合后。
D.卒: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或者封王的贵族之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国夫人治下有方。進国夫人在娘家时就能约束部下,镇服百越;嫁给冯宝后,帮助冯 宝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
B.谯国夫人审时度势。谯国夫人看到陈国君主的信后知道陈国灭亡,痛哭了一整日,然后派孙子冯魂率士兵去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得以安定。
C.谯国夫人忠于朝廷。王仲宣包围韦洸时,僬国夫人派孙子冯暄救援韦洸。但冯暄滞留不前,于是将冯暄关押在州牢中,并在战胜陈佛智后将冯暄斩杀示众。
D.樵国夫人富有谋略。欧阳纥谋反时,谯国夫人带领百越酋长与章昭达里应外合打败欧阳纥;后番州出现逃亡叛乱的人,夫人亲自带着诏书招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2)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撩,所至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