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 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9 04:5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再婚。②烝烝:淳厚。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小题1】下面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2】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刘氏,躬亲抚养  躬:亲自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强取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夙:早时
D.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密敦厚和孝顺的一项是
①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②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③有暇则讲学忘疲 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⑤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⑥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⑤⑥D.③⑤⑥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原文,省略)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B.“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小题4】把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家世孝廉,以儒学显。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与同郡皇甫谧善,隐于宜阳女几山。泰始初,受叔父锡官五品。中书监张华与轨论经义及政事损益,甚器之,谓安定中正为蔽善抑才,乃美为之谈,以为二品之精。卫将军杨珧辟为掾,除太子舍人,累迁散骑常侍、征西军司。轨以时方多难,于是求为凉州。公卿亦举轨才堪御远。永宁初,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于时鲜卑反叛,寇盗从横,轨到官,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以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都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水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永嘉初,王弥寇洛阳,轨遣北宫纯、张慕、马鲂、阴浚等率州军击破之,又败刘聪于河东。帝嘉其忠,进封西平郡公,不受。于时天下既乱,所在使命莫有至者,轨遗使贡献,岁时不替。朝廷嘉之,屡降玺书慰劳。俄而秦王为皇太子,遣使拜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固辞。愍帝即位,进位司空,固让。是时刘曜寇北地,轨又遣参军麴陶领三千人卫长安。帝遣大鸿胪辛攀拜轨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轨又固辞。在州十三年,寝疾,遣令曰:“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值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全玉。善相安逊,以听朝旨。”表立子为世子。卒年六十。谥曰武公。

(选自《晋书·张轨传》,有删改)

(注)①安逊,张蹇字安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B.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C.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D.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设立的科举考试科目之一,用以选拔、任用官员。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
B.中正,官名。魏晋南北朝时,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高低,担任中正的多“著姓士族”。
C.乡射之礼,盛行于先秦时期,是射礼的一种。文中指张轨主政凉州时,在学校所施行的教化之举。
D.世子,中国古代一般指天子、诸侯的嫡子。后世称继承王位、爵位者为“世子”,多由长子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轨深受器重。中书监张华与张轨谈论经义及政事利弊,对他大为赞美;卫将军杨珧召他为属官,任命他为太子舍人。
B.张轨平反立威。鲜卑反叛,盗匪纵横,张轨到任,立即予以讨伐,斩首万余级,于是威名大显凉州,教化施行于河西。
C.张轨事主忠诚。张轨派将领打败王弥,又在河东击败刘聪,得到天子嘉奖;刘曜侵犯北地,张轨派参军率兵保卫长安。
D.张轨功成不居。秦王为皇太子,派使者拜他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愍帝亲自拜他为侍中、太尉等,他都坚决辞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天下既乱,所在使命莫有至者,轨遣使贡献,岁时不替。
(2)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伺字仲文,安陆人。少为吴牙门将陶丹给使。吴平,内徙江夏。伺有武勇,而讷口,不知书,为郡将督,见乡里士大夫,揖称名而已。及为将,遂以谦恭称。张昌之逆,太守弓钦走滠口,伺率部党攻灭之。转骑部曲督,加绥夷都尉。其后陈敏作乱,陶侃时镇江夏,以伺能水战,晓作舟舰,乃遣作大舰,署为左甄,据江口,摧破敏前锋。敏弟恢称荆州刺史,在武昌,侃率伺及诸军进讨,破之。敏、恢既平,伺以功封亭侯,骑督。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永嘉中,石勒破江夏,伺与杨珉走夏口。及陶侃来戍夏口,伺依之,加明威将军。随侃讨杜弢,有殊功。夏口之战,伺用铁面自卫,以弩射贼大帅数人。贼于水边作阵,箭中伺胫,气色不变。诸军寻至,贼溃,死者太半。加威远将军。时王敦欲用从弟暠代侃为荆州。暠将西出,遣长史刘浚留镇扬口垒。时杜曾请讨第五猗于襄阳,伺谓暠曰:“曾是猾贼,欲诱引官军使西,然后兼道袭扬口耳。”暠性矜厉自用,遂西行。曾等果驰还。暠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等所围。时郑攀党马俊等亦来攻垒,俊妻子先在垒内,或请皮其面以示之。伺曰:“杀其妻子,未能解围,但益其怒耳。”乃止。及贼攻陷北门,伺被伤退入船。

杜曾遣说伺云:“马俊等感卿恩,妻孥得活。尽以卿家外内百口付俊,俊已尽心收视,卿可来也。”伺答曰:“贼无白首者,今吾年六十余,不能复与卿作贼。吾死,当归南,妻子付汝。”乃还甑山。时王暠与李桓、杜曾相持,累战甑山下。伺惊创而卒。因葬甑山。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有删改)

(注)滠(shè):水名,在中国湖北省。甄:军队的两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B.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C.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D.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B.领,担任,特指兼任。在古代表官职升降的词语中,与“领”意思相同的还有“兼”。
C.永嘉,文中指西晋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D.从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伺不善言谈,为人谦恭。他做郡将督的时候见到乡里士大夫只是作揖报个姓名,做了将军之后便以谦恭著称。
B.朱伺作战勇武,有胆有识。他懂得用兵之道,曾率部党消灭了叛乱的张昌,后又跟随陶侃平定了陈敏陈恢之乱、讨伐杜弢,屡建功勋。
C.朱伺心地善良,坚守道义。他阻止了杀死马俊妻子儿女的行为,拒绝杜曾的劝降,表示自己绝不做盗贼,毅然返回甑山。
D.朱伺头脑清醒,善于识人。他深知王暠刚愎自用,杜曾是奸猾之贼,二人必定会交战,预先将家人送到马俊营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
(2)暠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等所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茂字成逊。建兴初,南阳王保辟从事中郎,又荐为散骑侍郎,皆不就。寻拜秦州刺史。太兴三年,州人推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茂但受凉州牧。以兄子骏为武威太守。
岁余,茂筑灵钧台。武陵人阎曾夜叩门呼日:“武公注遣我来,日:何故劳百姓而筑台乎?”姑臧令辛岩以曾妖妄,请杀之。茂曰:“吾信劳人。曾称先君之令,何谓妖乎!吾过也,吾过也!”命止作役。
明年,刘曜攻韩璞于冀城。临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长,以县应曜,河西大震。茂谓参军陈珍日:“若刘曜长驱而至,计将何出?”珍日:“曜虽乘威怙众,恩德未行于下,又其内患未除,终不能旷日持久与我争衡也。珍请率弊卒数千以擒之。”茂大悦,以珍为平虏护军,率卒骑一千八百救韩璞。珍募发氐、羌之众,击曜走之。茂深嘉之,拜珍折冲将军。
凉州大姓贾摹,势倾西土。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太宁三年卒,临终,执骏手泣日:“昔吾先人以孝友见称。自汉初以来,世执忠顺。今虽华夏大乱.皇舆播迁,汝当谨守人臣之节,无或失坠。吾承先人余德,假摄此州,以全性命,上欲不负晋室.下欲保完百姓。苟以集事,岂荣之哉!”年四十八。
(选自《晋书·张茂传》,有删改
【注】武公:这里指晋武帝司马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B.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C.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D.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等。
B.“牧”这一职务起源极早。相传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牧是各州的行政长官。
C.河西泛指长江以西地区,在不同时期范围有所不同。汉武帝时,河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
D.“华夏”最初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后来汉族自称“汉”,而“华夏”成为汉文化、古中国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茂淡泊功名。他多次推辞任命,曾推辞担任从事中郎、散骑侍郎、大都督等职。
B.张茂知错能改。阎曾劝他停止修筑灵钧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令停止T程。
C.张茂知人善任。张茂认同陈珍的分析,提拔陈珍为折冲将军,命他出征,获得胜利。
D.张茂心系朝廷。张茂自己一心效忠朝廷,临终时还嘱咐侄子张骏要效忠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信劳人。曾称先君之令,何谓妖乎!
(2)吾承先人余德,假摄此州,以全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