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柳恽字文畅,少有志行。好学,善尺牍。与陈郡谢沦邻居,深见友爱。沦曰:“宅南柳郎,可为仪表。”
初,宋时有嵇元荣、羊盖者,并善琴,云传戴安道法。恽从之学,特穷其妙。齐竟陵王子良闻而引为法曹行参军,唯与王暕、陆杲善。每叹曰“暕虽名家,犹恐累我也。”雅被子良赏狎。子良尝置酒后园,有晋太傅谢安鸣琴在侧,援以授恽,恽弹为雅弄。子良曰:“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夜。岂止当今称奇,亦可追踪古烈。”
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著《述先颂》,申其罔极之心,文甚哀丽。后试守鄱阳相,听吏属得尽三年丧礼,署之文教,百姓称焉。还除骠骑从事中郎。梁武帝至建邺,恽候谒石头,以为征东府司马。上笺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汉高宽大之义。帝从之。徙为相国右司马。天监元年,除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共定新律。
恽立性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多,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垄首秋云飞。”琅邪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武帝与宴,必诏恽赋诗。尝和武帝《登景阳楼篇》云: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深见赏美。当时咸共称传。
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秘书监,右卫将军。再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于郡感疾,自陈解任。父老千余人拜表陈请,事未施行,卒。
初,恽父世隆弹琴,为士流第一,恽每奏其父曲,常感思。复变体备写古曲。尝赋诗未就乙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箸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后传击琴自于此。恽常以今声转手古法,乃著清调论,具有条流。
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吕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帝谓周舍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恽著《卜杖龟经》。性好医术,尽其精妙。
(选自《南史·柳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赋诗未就/乃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箸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
B.尝赋诗未就/乃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箸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
C.尝赋诗/未就乃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箸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
D.尝赋诗末就/乃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箸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也简称为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即东宫官,是太子的随从官员。洗,通假于“先”,洗马也就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
B.忧,指父母之丧;丁,是遭逢、碰到之意。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这叫丁忧,也叫夺情。
C.尺牍,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少数用棱形木柱)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
D.秘书监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府设置的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的机构和官名。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恽少年时就很有志向而且多才多艺,善于写书信,同时具有音乐天赋。曾跟随嵇元荣、羊盖学弹琴,很快能掌握他们弹琴的的真谛。
B.柳恽崇尚孝道。父亲去世后,他写作了《述先颂》,表达他无尽的哀思,后来代理鄱阳相,遇有属官父母去世就听凭其尽孝守丧,这些都受到百姓称赞。
C.柳恽具有很高文才。武帝参加宴会,必定要下诏让柳恽赋诗。他曾经与武帝相互唱和,所作诗篇深受赞美,被当时人们争相传诵。
D.柳恽对棋艺有很高的鉴赏水平。他曾受爱好下棋的武帝委托并遵照武帝制定的品评棋艺的标准,评定了二百七十八位棋手的等级,为此受到武帝的夸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尝置酒后园,有晋太傅谢安鸣琴在侧,援以授恽,恽弹为雅弄。
(2)帝谓周含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具关。分其才艺,足了十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6 10:42: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显达,南彭城人也。仕宋以军功封彭译县,隶齐高帝讨桂阳贼于新亭垒,大战于宣阳津阳门,大破贼,矢中左目而镞不出。事平,封丰城侯,再迁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沈攸之事起,显达遣军援台,长史到遁、司马诸葛导劝显达保境蓄众,密通彼北。显达于坐手斩之,遣表疏归心齐高帝。帝即位,拜护军将军。后御膳不宰牲,显达上熊蒸一盘,上即以充饭。后拜都督、益州刺史。武帝即位,进号镇西将军。益部山险,多不宾服。大度村獠,前刺史不能制,显达遣使责其租赕。獠帅曰:“两眼刺史尚不敢调我。”遂杀其使。显达分部将吏,声将出猎,夜往袭之,自此山震服。永明二年,为侍中、护军将军。显达累任在外,经高帝之忧,及见武帝,流涕悲咽。上亦泣,心甚嘉之。八年,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显达谦厚有智计,自以人微位重,每迁官常有愧惧之色。子十余人,诫之曰:“我本意不及此,汝等勿以富贵陵人。”家既豪富,诸子与王敬则诸儿并精车牛,丽服饰。显达知此不悦。及子休尚为郢府主薄,过九江拜别,显达曰:“凡奢侈者鲜有不败,塵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自逐。”即取于前烧除之。其静退如此。明帝即位,进太尉,封鄱阳郡公。上欲悉除高、武子孙,微言问显达,答日:“此等岂足介虑。”上乃止。显达深自贬退,车乘朽败,导从卤簿皆用羸小。以年老告退,不许。后以为江州刺史,镇盆城。东昏侯立,显达闻都下大相杀戮,传闻当遣兵袭江州。显达惧祸,十一月十五日举兵。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骑官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篱侧血涌湔篱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南史,陈显达传》)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都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骑官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篱侧/血涌湔篱/
B.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骑官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篱侧血涌湔篱/
C.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骑官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篱侧血涌湔篱/
D.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乌榜村骑官赵谭注槊刺落马/斩之篱侧/血涌湔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子,爵位等级之一,有多种称号,如“县子”“开国子”等。
B.夷,原指游猎为生的东方部族,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C.征,指征聘人才到朝廷任职,本文指征召显达入朝担任要职。
D.导从,专指帝王出行时的前驱者与后随者,也泛指皇帝随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显达勇敢无畏,作战有功。随齐高帝讨桂阳贼寇时,他大败敌军,被箭矢射中左眼,凭借军功被封为丰城侯,后来升任为广州刺史。
B.陈显达忠于高帝,深得信任。沈攸之事件中,他坚决派兵支援高帝,并将持异议的属下斩杀;在御膳不宰杀牲畜时,他给高帝送上熊蒸。
C.陈显达智谋过人,降服夷部。益州一带部落凭借山险大多不服管制,陈显达杀了獠帅使者,并部署偷袭大度村,从此益州部落畏惧屈服。
D.陈显达谦退律己,严于治家。他自降身份,乘坐旧车。面对儿子乘坐精美牛车,穿华丽服饰的行为,他严加训诫,并烧毁塵尾蝇拂等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达累任在外,经高帝之忧,及见武帝,流涕悲咽。
(2)上欲悉除高、武子孙,微言问显达,答曰:“此等岂足介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永初二年,庆之除殿中员外将军,又随伯符隶到彦之(人名,下同)北伐。伯符病归,仍隶檀道济。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初戍钱塘新城,及还,领淮陵太守。领军将军刘湛知之,欲相引接,谓之曰:“卿在省年月久,比当相论。”庆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应得转,不负以此仰累。”
大明三年,司空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复以庆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率众讨之。诞遣客沈道愍赍书说庆之,饷以玉环刀。庆之遣道愍反,数以罪恶。庆之至城下,诞登楼谓曰:“沈公,君白首之年,何为来此?”庆之曰:“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劳少壮,故使仆来耳。”庆之塞堑,造攻道,立行楼土山并诸攻具。诞饷庆之食,提挈者百余人,庆之不开,悉焚之。诞于城上投函表,令庆之为送。庆之曰:“我奉制讨贼,不得为汝送表。”每攻城,庆之辄身先士卒。上戒之曰:“卿为统任,当令处分有方,何须身受矢石邪?”自四月至七月,乃屠城斩诞。
庆之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又有园舍在娄湖,庆之一夜携子孙徙居之,以宅还宫,悉移亲戚中表于娄湖,列门同闬焉。中兴身享大国,家素富厚,产业累万金,奴僮千计。再献钱千万、谷万斛,以始兴封优近,求改封南海郡,不许。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上逼令作诗,庆之曰:“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上即令颜师伯执笔。庆之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上甚悦。众坐并称其辞意之美。
庆之既通贵,乡里老旧素轻庆之者,后见皆膝行而前。庆之叹曰:“故是昔时沈公。”时诸沈为劫首者数十人,士民悉患之。庆之诡为置酒大会,一时杀之,于是合境肃清,人皆喜悦。
(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七·沈庆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B.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C.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D.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意思是“除去旧职”。文中说沈庆之除去殿中员外将军之职,与赵伯符跟随到彦之北伐。
B.奉制,指接受天子的命令。古代帝王通过口头或文书下达制令,其形式有谕、旨、策、制、诏、诰、戒和朱批等,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政务,均具有绝对的权威。
C.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为“中表”。
D.封,即分封,这种制度始于西周,后世继承。分封对象有同姓宗室子弟,又有异姓功臣宿将。封地所有者拥有这块土地上的税收、征兵等权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庆之不逢迎,拒绝拉拢。领军将军刘湛很欣赏他,说他在台省任职很久了,想要推荐他为相,沈庆之认为自己会有机会调动官职,严肃地拒绝了。
B.沈庆之不贪心,拒绝腐蚀。刘诞谋反,任命他为车骑将军,开将军府,并派沈道愍来劝说他,送他玉环刀;沈庆之拒收其礼,还斥责了刘诞造反的罪恶。
C.沈庆之不惜命,身先士卒。尽管己是白首之年,但在攻打广陵城的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以至于皇帝都告诫他应以指挥为重,不必上阵冒险。
D.沈庆之不吝啬,大方捐赠。他拥有娄湖宏大的园舍,享受大型封国,家产丰厚,奴仆甚众,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能慷慨解囊,两次捐献钱谷,数额巨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劳少壮,故使仆来耳。
(2)庆之既通贵,乡里老旧素轻庆之者,后见皆膝行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