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夜咏怀①

(唐)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屡遭贬谪的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灵柩途中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此后两年在洛阳守丧,《岁夜咏怀》约写于居丧期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应该是写于除夕之夜。首联中“新岁又如何”句表明作者虽然遭遇多年来的坎坷不得意,但对新年来临仍会寄寓新的希望。
B.颔联中“昔”与“今”的对比,“有几多”表明朋友所剩无几,这两句蕴含着作者伤悼众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
C.颈联写作者闲居,自由自在,只想长寿,表现出作者因亲友的去世而颓丧。
D.尾联表面是说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真正的含义却是:自然界的春天是无所谓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临人间,看不到国家兴旺景象的来临。
E.此诗语言朴实自然,但在字里行间寄寓作者无限感慨,读后令人不得不动情。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14 11:0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 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小题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霖铃》的结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怀古①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虽有过比较统一的局面,但此诗创作时又出现了割据局面,刘禹锡由菱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写了这首诗。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叙写史实,状摹实景,抒发诗人胸中真情。把史、景、情完美融合,营造出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之感。
B.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对比出一方势如破竹,另一方闻风丧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
C.“一片降幡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东吴末帝孙皓虽命人铁索横江拦截晋船,但仍免不了立于石头上举白旗的结局。
D.“山形依旧枕寒流”,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寄寓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世事沧桑的感慨。
E.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获之中,诗人四海为家,难免生漂泊之感。
【小题2】这是一首怀古诗,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与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