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枢字践言,梁吴郡太守君正之子也。性沈静,好读书,手不释卷。家世显贵,赀产充积,而枢独居处率素,傍无交往,端坐一室,非公事未尝出游,荣利之怀淡如也。起家梁秘书郎,历太子舍人。侯景之乱,枢往吴郡省父,因丁父忧。时四方扰乱,人求苟免,枢居丧以至孝闻。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绍泰元年,征为给事黄门侍郎。二年,兼吏部尚书。永定二年,改侍中,掌大选事。三年,迁都官尚书,掌选如故。
枢博闻强识,明悉旧章。初,高祖长女永世公主先适陈留太守钱蕆,卒于梁世。高祖受命,唯公主追封。至是将葬,尚书主客请详议,欲加蕆驸马都尉。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汉氏初兴,列侯尚主,自斯以后,降嫔素族。驸马都尉置由汉武,或以假诸功臣,或以加于戚属。《齐职仪》曰,凡尚公主必拜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因为瞻准。盖以王姬之重,庶姓之轻,若不加其等级,宁可合卺而酳,所以假驸马之位,乃崇于皇女也。今公主早薨,伉俪已绝,既无礼数致疑,何须驸马之授?案杜预尚晋宣帝第二女高陵宣公主,晋武践祚,而主已亡,泰始中追赠公主,元凯无复驸马之号。梁文帝女新安穆公主早薨,天监初王氏无追拜之事。远近二例,足以据明。时以枢议为长。
天嘉元年,守吏部尚书。寻领丹阳尹,本官如故。五年,以葬父,拜表自解,诏赐绢布五十匹,钱十万,令葬讫停宅视郡事,服阕,还复本职。其年秩满,加散骑常侍,尚书并如故。是时,仆射到仲举虽参掌选事,铨衡汲引,并出于枢,其所举荐,多会上旨。谨慎周密,清白自居,文武职司,鲜有游其门者。废帝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光大元年卒,时年五十一。
(摘自《陈书·列传第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
B.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
C.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
D.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B.高祖是古代帝王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的名号。
C.薨,古代称王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可称皇帝的高级妃嫔及其所生子女之死。
D.“拜表”的“表”,指古代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即臣子进谏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枢性情沉静,不慕荣利。他虽然门第显贵,财产丰裕,却生活简单朴素,闭门读书,不追求功名利禄。
B.袁枢博闻强识,明悉旧章。在朝廷商议加封钱蒇附马时,他援引历代典章,议论精辟,得到众人的称赞。
C.袁枢谨慎周密,自守清白。他曾经掌管官员的铨选,引荐提拔过众多文武官吏,平时却很少与他们来往。
D.袁枢循礼葬父,以孝闻名。侯景之乱时,人们四散逃避,他却自请辞官,按礼制回家葬父,直到守丧期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
(2)《齐职仪》曰,凡尚公主必拜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因为瞻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1 10: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父抗,为郢府参军,云随父在府。
起家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攸之乃笑曰:“卿定可儿,且出就舍。”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城内或欲诛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始随王,王未之知也。会游秦望,使人视刻石文,时莫能识,云独诵之,王悦,自是宠冠府朝。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明帝召还都,及至,拜散骑侍郎。复出为始兴内史。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中称为神明。
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趣人之急。少时与领军长史王畡善,畡亡于官舍,贫无居宅,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初,云为郡号称廉洁,及居贵重,颇通馈饷;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
选自《梁书·卷十三》(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B.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C.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D.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小题2】下列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出”字含义丰富,在文章中指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同时它还有“超出”的意思。
D.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议论文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云爱护家人。为了母亲和弟弟的安全,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替沈攸之送信。
B.范云治政有方。范云到始兴做官,该郡地处偏远,豪强不守法纪,盗贼众多,范云到任后施以恩德,来往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C.范云为人正直。齐文惠太子曾经观看收获庄稼,认为杀几个猎物也很值得一看,其他人都连连答应,只有范云指出应该体察农民稼穑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时的享乐。
D.范云聪敏博学。范云后来地位尊贵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他却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
(2)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祖任,齐豫章王行参军。父高明,梁尚书中兵郎。不害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家世俭约,居甚贫窭,有弟五人,皆幼弱,不害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年十七仕粱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大同五年,迁镇西府记室参军,寻以本官兼东宫通事舍人。是时朝廷政事多委东宫,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梁武帝尝谓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卿所长,何不使殷不害来邪?”其见知如此。简文又以不害善事亲,赐其母蔡氏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复毕备。七年,除东宫步兵校尉。太清初,迁平北府谘议参军。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景兵士皆羌胡杂种,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摘侍侧不动。及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简文曰:“若天有征,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为中书郎,兼廷尉卿,因将家属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于别所督战,失母所在。于时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不害行哭道路,远近寻求,无所不至,遇见死人沟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阅视,举体冻湿,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尸。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则气绝,行路无不为之流涕。即于江陵权殡,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节选自《陈书·殷不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足
A.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B.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C.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D.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为“丁父忧”省写,丁忧是古代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
B.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表示升职的有超迁、迁陟、左迁,表示降职的有迁黜、迁封、迁谪、迁窜等。
C.东宫,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汉代时,皇太后的居处在未央宫东,故也用来指皇太后。
D.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隋唐时,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明朝时被废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不害出身官宦,生活俭朴。虽然祖父和父亲曾分别在齐、梁担任官职,但殷不害家境特别贫寒,他勤俭持家。
B.殷不害才识超人,深受信任。梁武帝对他处理政务的能力非常欣赏,简文帝也因此赐予其母亲物品并提拔重用他。
C.殷不害忠于职守,竭力报效。侯景之乱中,他守护在简文帝身边,毫不畏惧,照顾被囚禁的简文帝更是尽心尽责。
D.殷不害母丧战乱,不懈寻觅。母亲死于汀陵战乱,他伤心欲绝,不顾冰雪严寒,历经数日艰辛才找到母亲的尸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
(2)即于江陵权殡,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同类题3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母曰丁贵嫔。高祖既受禅,有司奏立储副,高祖以百度多阙,未之许也。群臣固请,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

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 《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东宫。太子性仁孝,自出宫,恒思恋不乐。十四年正月朔旦,高祖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

太子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高祖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崇信三宝① ,遍览众经。招引名僧,谈论不绝。

七年十一月,贵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

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

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普通中,大军北讨,京师谷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视贫家子流离道路者,密加振赐。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若死亡无可以敛者,为备棺槥。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辄敛容色。

三年三月,寝疾。恐贻高祖忧,敕参问,辄自力手书启。及稍笃,左右欲启闻,犹不许,曰 “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恶”,因便呜咽。四月乙巳薨,时年三十一。高祖诏敛以衮冕,谥曰昭明。

——— 选自《梁书》

①三宝,指佛教。
【小题1】下列各选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五经,五经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C.朔,也称为“朔日”,古人将农历初一称为“朔日”,称农历十五为“望日”。
D.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事亲至孝。母亲生病,他亲自侍疾。自己病重,也瞒着高祖,直到病稍好转,才告诉了父亲。
B.太子热爱文学。他招引文士,研讨学问,空闲便撰写诗赋文章,文学创作一片繁荣,出现了自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盛况。
C.太子宽和待人。处理政务时,对不实之处洞察入微,但只命相关人改正,不随便处分人。给犯人量刑判案时,经常宽恕、赦免罪犯。
D.太子体恤百姓。太子常常施舍贫困受冻和无力敛葬的百姓,他一听到老百姓的赋税过重,劳役太多太苦,便心怀忧虑。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既受禅,有司奏立储副,高祖以百度多阙,未之许也。
(2)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视贫家子流离道路者,密加振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粲,字长。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俄暑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及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故。王立为皇太子,粲迁步兵校尉,入为东宫领直,丁父忧去职,服阕,袭爵永昌县侯,除安西湘东王谘议,累迁太子仆、左卫率,领直并如故。粲以旧恩,任寄绸密,虽居职屡徙,常留宿卫,颇擅成名,诞倨,不为时辈所平。
太清元年,粲至州,无几,便表解职。二年,征为散骑常侍。粲还至庐陵,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干,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石头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集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梁书·韦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B.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C.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D.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忧:遭遇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古代官员在“父忧”期间一般要回乡守孝。
B.袭爵:指承袭原有爵位,有的按原等级世袭,有的降级世袭,各朝不一。
C.表:文中指古代的文体,一般指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粲跟随晋安王屡获升迁,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韦粲入朝任东宫领直,后来虽然他的职位屡次变迁,但常常留在宫中值宿。
B.韦粲平叛心切,义正词严。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认为单使报告不可信,韦粲怒斥了他的行为。
C.韦粲身先士卒,英勇抗敌。韦粲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屯集于此,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侯景抓住韦粲漏洞,乘胜冲入韦粲军营,韦粲身边的人都拉他躲避,但他命令子弟拼命作战,直至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
(2)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