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
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籓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
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
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 公孙景茂列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闻而嘉之 ②谨拜表以闻
B.①赐以马舆,便道之官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①上幸洛阳,景茂谒见 ②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D.①访以政术 ②访风景于崇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绩大村/或数百户/谐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B.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C.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D.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古代指速逢母亲丧事,也叫“丁外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按古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文中公孙景茂因母忧去职,居家守丧。
B.陛下:陛,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古代臣子向天子进言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C.秩:文中指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品级或体禄。古代官员的俸禄要根据年终考评确定,俸禄因功罪而增减乃至取消
D.谥:谥号分官谥和私谥。官谥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小题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景茂博览群书。他在北魏时期,射策甲科。升任太常博士,对宗庙礼仪多有增删,被时人称为“书库”。
B.公孙景茂治州有方。治理地方法令清静,恩施百姓,赡济孤弱。平陈战役时,他拿出自己的体禄,煮粥熬药,救助灾民,救活数以千计的灾民。
C.公孙景茂声绩显著。他前后历职,都有德政,常受皇上恩赐,并下诏褒扬。征召入朝,吏民遮道号泣;死后朝廷赠谥为康。
D.公孙景茂扬善化恶。他关心民疾,深入百姓,阅视产业,在大庭广众之中称赞善持家的;教诲有过错的,并不宣扬,百姓知礼而行,深得百姓爱戴。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1 10:26: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以平齐功,拜开府。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载:“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B.三军,我国古代指上、中、下或左、中、右或步、车、骑三军,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不同,亦可用于对军队的统称。C.幸,文中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幸”有“召幸”与“近幸”之分,前者多指帝王对臣下的召见,后者则特指皇帝对嫔妃而言。D.禳,指消除灾邪。祈禳是道教最富特色的法术,祷告神明以求平息灾祸,福庆延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欲用禳星术延长自己的寿命,意外失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颎聪明敏捷。高祖在执掌北周大政时,因其能干聪明,擅长军事又多有谋略而重用之。
B.高颎有担当精神。朝廷危急,高颎辞母,仲方辞父,都体现了可贵的忠义与担当精神。
C.高颎深为皇帝倚重。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
D.高颎直言敢谏。高颎以妲己祸乱殷商为鉴,劝谏晋王,冒着被晋王记恨的危险斩杀了张丽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
(2)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熊州刺史。抚纳降附,得二千户,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冢宰宇文护召为中外府掾,俄迁吏部下大夫。芬性强济,所居之职,皆有声绩。武帝亲总万机,拜内史下大夫,转少御正。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后为司会,申国公李穆之讨齐也,引为行军长史,封淮安县男,邑五百户。复出为淅州刺史,转东京小宗伯,镇洛阳。  
②高祖为丞相,尉迥与司马消难阴谋往来,芬察知之,密白高祖。由是深见亲委,迁东京左仆射,进爵郡公。开皇初,罢东京官,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未几,以老病出拜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五千石而遣之。后数年,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赐以二马轺车,几杖被褥,归于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后数年,卒。上遣使致祭,鸿胪监护丧事。
③子元恪嗣,官至扬州总管司马,左迁候卫长史。少子元楷,与元恪皆明干世事。
【注】①强济:精明干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镇洛阳  (2)左迁候卫长史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
A.延长B.率领C.引导D.推荐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拜尚书左仆射
A.拜见B.拜服C.授予官职D.拜谢
【小题4】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B.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C.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D.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小题5】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
【小题6】第②段一再写朝廷对赵芬丰厚的赏赐,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
【小题7】最能体现“芬性强济”的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同类题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面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宣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开皇十年卒官,时年五十七。

(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都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B.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C.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D.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龆龉”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等。
B.“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宣扬的“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
D.“度支尚书”是官名,三国魏文帝设置,即掌管贡赋和税租的首脑。“度支”即量入为出之意,到唐代改称户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尚希很小时,父亲就死了;十一岁时,他就告别母亲外出求学;他刻苦学习,学问优异,受到皇上的高度重视。
B.杨尚希不仅学问好,而且对政治相当敏感,并决策果断,避免了一场人生灾难,还进一步受到皇上的信任。
C.杨尚希洞察时弊,积极进言献策。皇上不仅嘉奖他,还采纳了他的政治建议,撤销了天下所有郡县。
D.杨尚希不仅在政治上为皇上分忧,而且在生活上也为皇上着想,皇上因此对他关爱有加,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
(2)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年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累迁掌朝大夫。高祖受禅,拜司九侍郎。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授扬州总管司马,赐物三百段。开皇中,拜开府。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仍领给事黄门侍郎。
炀帝嗣位,进位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大业三年,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谓衡曰:“朕欲过公宅,可为朕作主人。”衡于是驰至河内,与宗族具牛酒。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逢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衡俯伏辞谢,奉斛上寿,帝益欢。衡以藩邸之旧,恩宠莫与为比,颇自骄贵。
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具图奏之。衡乘间进谏曰:“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留神,稍加折损。”帝意甚不平。后尝目衡谓侍臣曰:“张衡自谓由其计画,令我有天下也。”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暕罪失,有人谮暕违制,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烦城,因而谒帝。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衡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衡复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玄感具上其事,江都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顿具。帝于是发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久而乃释,除名为民,放还田里。
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言衡怨望,谤讪朝政,竟赐尽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义宁中,以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B.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C.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D.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佐助,后来成为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类似的还有参佐等。
B.宗族,宗是尊奉同一祖先的人,族是同一家族的人,同宗即同族。
C.太山,即东岳泰山,历史上帝王常有到泰山封禅祭拜天地的传统。
D.宪司,古时御史的别称。因为张衡时任御史大夫,故称其为宪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勤于学问,为人所重。他15岁就进入太学学习,因勤学精思被同辈推重,跟随沈重学习《三礼》,后受到重用。
B.张衡与帝有旧,恩宠非常。早在杨广镇守扬州时他就辅佐杨广,很受信任;杨广继位以后还曾留宿他家,君臣尽欢。
C.张衡体恤民情,直言进谏。炀帝想扣建宫室,张衡借机进谏,规劝皇帝爱惜百姓,惹得皇帝很不高兴,但他并不回避。
D.张衡失宠被杀,结局悲惨。他被贬为平民之后,仍然被皇帝派人监视,因被妾告发他批评朝政、最终被杀于自己家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②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