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境。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句可见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给杜甫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
D.尾联“鲲鹏”化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其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表现自己对前途的绝望。
E. 本诗情感跌宕起伏,首联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小题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06 11:22: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用“似弈棋”,说长安政局如同弈棋之变化,盛衰无常, 进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委婉曲折,而又从小处落墨,笔带感情。
B.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借代,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百官都换了新人。
C.颔联中运用“皆新”和“异昔”,一方面映照己身之寂寞潦倒,一方面揭露政局黑暗腐朽。
D.颈联从长安跳出,写全国“时世”之不胜悲,“直北关山”指吐蕃内侵,“征西车马”指回纥入寇。
E. 尾联“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小题2】尾联“故国平居有所思”表达出作者的国家和家园之思,那么诗人为何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 方。⑤汉主:指唐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 各显千秋。B.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 境况具象化。
C.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 的悲凉酸楚。D.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蘋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 顿感欣慰。
【小题2】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下列诗句与清明习 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A.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黄庭坚《清明》)
B.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高翥《清明》)
C.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孟浩然《清明即事》)
D.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此诗是诗人由夔州出三峡,到江崚游庚信古居所作。诗人对庚信诗赋推崇备至,而他的江崚之行,也与庚信漂泊有相通之处,都是遭逢叛乱,羁留弃乡。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E. 这首诗处处运用对比手法,“东北”与“西南”对比,“三峡”与“五溪”对比,“羯胡”与“词客”对比,展现了宏阔深远的时空,气象宏大。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