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斛斯征,字士亮,河南洛阳人。父椿,太傅、尚书令。征幼聪颖,五岁诵《孝经》《周易》,识者异之。及长,博涉群书,尤精《三礼》,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丧,朝夕共一溢米。以父勋累迁太常卿。
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又乐有錞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征见之曰:“此錞于也。”众弗之信。征遂依干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征乃取以合乐焉。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
后高祖以征治经有师法,诏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修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儒者荣之。
宣帝嗣位,迁上大将军、大宗伯。时高祖初崩,梓宫在殡,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议之。征与内史宇文孝伯等固请依礼七月,帝竟不许。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令与征议之,征驳而奏,帝颇纳焉。及高祖山陵还,帝欲作乐,复令议其可不。征曰:“《孝经》云‘闻乐不乐’。闻尚不乐,其况作乎?”郑译曰:“既云闻乐,明即非无。止可不乐,何容不奏。”帝遂依译议。译因此衔之。
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译因谮之,遂下征狱。狱卒张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狱墙,遂出之。元卒被拷而终无所言。征遇赦得免。
隋文践极,例复官,除太子太傅,诏修撰乐书。开皇初,薨。子谚。征所撰《乐典》十卷。
(选自《周书·斛斯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B.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C.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D.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不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了儒家伦理思想。
B.青衿,青色交领的深衣,是西周至清朝历代学子的标志性服装,故常用来指读书人。
C.束脩,古代互相馈赠的一种礼物,也指古代入学拜师的礼物,后也指教师的酬金。
D.践极,践,登上,极,最高处,与“践祚”“登极”等词同义,意即“帝王即位”。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斛斯征聪颖博学,十分孝顺。他五岁就能诵读经典,后来博学精研,颇有造诣;父亲去世,他因悲伤而食不甘味。
B.斛斯征旁通音律,颇有见识。有人从蜀地得到乐器錞于,当时无人能识,他准确识别并现场演示,令众人叹服。
C.斛斯征坚持原则,不畏权势。高祖新葬,宣帝想要奏乐,郑译立即附和,他虽极力反对郑译,最终未得皇帝认可。
D.斛斯征忠于职守,反陷囹圄。宣帝无道,他敢于直言批评;郑译趁机诋毁,落井下石,于是他被关进监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
(2) 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内史大夫,甚委任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8 10:4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文言文阅读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①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注释①宇文夏州:即下文的太祖。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B.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C.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D.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在古代指有所作为的人,如“大丈夫处世,当横行天下”等;这种用法沿用至现当代,如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统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社稷”被用来代指国家。
C.秦州,地名。相传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晋初分为十九州,秦州是其中之一。
D.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授”、“封”、“起”“致仕”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受到朝廷器重并担任要职。
B.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不畏艰险,以安定社稷求取功名。”
C.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李弼把守城门严禁其部下出城逃跑,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
(2)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弼每率兵征讨,朝受令,夕便引路,不问私事,亦未尝宿于家。其忧国忘身,类皆如此。兼复性沉雄,有深识,故能以功名终。元年十月,薨于位,年六十四。世宗即日举哀,比葬,三临其丧,给大辂、龙旗,陈军至于墓所。谥曰武。寻追封魏国公,配食太祖庙庭。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光赴洛弼/因求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B.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C.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D.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中国古代官名,西汉时为郎官之一,掌守宫廷门户,充当车骑随从皇帝。从隋唐开始,为六部的副长官,地位次于尚书。
B.丈夫,古代指成年男子,多指有所作为的人,如“大丈夫处世,当横行天下”等,这种用法沿用至现当代,如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
C.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分开说,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专指国家。
D.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指授予官职时,“拜”与下文“寻除南秦州刺史”的“除”用法基本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祖孙六代都受到过皇室的青睐,均担任过不同地区的刺史等要职。
B.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不畏艰险,以安定社稷求取功名。”
C.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在李弼的诱导下,其部下归附太祖,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
(1)岳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
(2)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惠年弱冠,从尔朱荣征伐,定河北、破元颢,以功拜中坚将军。复以別将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擒万俟丑奴,平水洛,定陇右,每力战有功。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自翊戴太祖,仍从平悦,拜直阁将军。

太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及高 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 军至洛阳,齐神武干邙山将以邀我,太祖乃徙辎重于瀍曲,夜勒兵袭之。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之,连北数里,虏其步卒。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超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时会日暮,齐神武兵屡来攻惠,惠击之,皆披靡。至夜中,齐神武骑复来追惠,惠徐乃下马,顾命厨人营食。食讫,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异乎?”乃建旗鸣角,收诸败军而还。齐神武追骑惮惠,疑有伏兵,不敢逼。至弘农,见太祖。陈贼形势。恨其聚成之功,覆于一篑,于是唏嘘不能自胜。太祖壮之。

惠性刚质,有勇力,容貌魁岸。善于抚御,将士其不怀恩,人思效节。十二年,东魏将侯景侵襄州,惠率兵击走之。明年,景请内附,朝议被收辑河南,今惠以本官镇鲁阳,以为声援。遇疾,薨于军。

惠于诸将年最少。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太祖尝造射堂新成,与诸将宴射。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太祖闻之,即日徙堂于惠宅。其见重如此。及薨,太祖为之流涕者久之。惠丧至,又临抚焉。赠本官,加秦州刺史,谥曰武烈。

(选自《周书·若干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为公/增邑五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及高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
B.大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及高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
C.大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及高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
D.大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及高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设有达到壮年,所以叫作弱冠。
B.太祖,皇帝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每个皇帝都有庙号。
C.右军,古义之一指军队。周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
D.宴射,是古代射礼之一,皇帝在闲眼时与即臣射管饮酒为乐,称为宴射,以别于大射。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干惠年轻有为,屡立战功。他二十岁时就跟随尔朱荣征战,平定河北,击败元颢;后又跟随贺拔岳西征,擒获万俟丑奴等,一次又一次立有战功。
B.若干惠作战勇敢,威震敌人。他率右军和中军一起大败齐神武,追击几里地,将其步兵俘获。后齐神武追击的骑兵惧怕若干惠,疑其有伏兵,纷纷撤退。
C.若干惠因善抚慰,赢将士心。若干惠因为善于抚恤、安慰和统率部下,将士们没有一个不感激他的恩情的,人人都想为他尽忠效力,用行动报答他。
D.若干惠孝顺母亲,感动太祖。他在参与太祖的宴射后,希望能为年老的母亲置办饮宴射箭的射堂。太祖得知后,当即就将刚建成的射堂移到他的宅第。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恨其垂成之功,覆于一篑,于是唏嘘不能自胜。太祖壮之。
(2)其见重如此。及薨,太相为之流涕者久之。惠丧至,又临抚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目。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时荆州虽陷东魏,民心犹恋本朝。乃以信为卫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以招怀之。信至武陶,东魏遣其弘农郡守田八能,率蛮左之众,拒信于浙阳;又遣其都督张齐民,以步骑三千出信之后。信谓其众曰:“今我士卒不满千人,而首尾受敌。若却击齐民,则敌人谓为退走,必来要截。未若先破八能。”遂备击,八能败而齐民亦溃。信乘胜袭荆州。东魏刺史辛纂勒兵出战。士庶既怀信遗惠,信临阵喻之,莫不解体。寻拜领军。仍从太祖复弘农,破沙苑。改封河内郡公,增邑二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B.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C.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D.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小题2】对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频典二部   典:掌管。
B.乃表信为大都督 表:上表举荐。
C.信单骑及之于泸涧   及:至,达到。
D.政令乖方   乖:违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信任职多地,皆有声绩。他出京任职,多次担任地方要职,主持军政事务,有很高的声望和功绩。
B.独孤信为人忠诚,深受器重。孝武帝西迁,事发突然,独孤信单骑追随不舍,因此,深得孝武帝器重。
C.独孤信善于用兵,颇有谋略。受命招怀荆州,东魏遣郡守和都督前后夹击,独孤信分兵突破,以勇谋取胜。
D.独孤信为政有方,百姓拥护。担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治政为民,处事果决,流民归附,信著遐迩。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
(2)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及长,神情倜傥,志略英赡。有识钦之,莫不许以远大。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芭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仪同三司,拜右大夫。四年,进骠骑大将军,治小宫伯。建德三年,出为熊州刺史。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礼贤如此。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款服。即授并路肆石四州十二镇诸军事、并州总管。初,神举见待于高祖,王轨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时年四十八。神举博涉经史,临戎对寇,勇而有谋。莅职当官,每着声绩。故得任兼文武,声彰中外。百僚无不仰其风则,先辈旧齿至于今而称之。
(选自《周书》卷四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B.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C.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D.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古代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等待遇
B.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即出来做官。文中是前一种意思。
C.别都就是“陪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
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的妃嫔或者封王贵族的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神举气量早成,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世族,幼年丧父,深受族兄宇文深器重,长大后才志出众,得到世宗赏识,袭爵后官职不断得到升迁。
B.宇文神举爱重士人,曾礼待卢思道。齐国黄门侍郎卢思道因参与叛乱被抓获,宇文神举钦佩他的才能名望,不仅释放了他,以礼相待,还让他起草文告。
C.宇文神举有勇有谋,能够出奇制胜。宇文神举多次领兵平定叛乱,屡建战功。稽胡反叛时与突厥结盟,宇文神举出奇兵进击,打败突厥,收服了稽胡。
D.宇文神举名震中外,受到皂帝忌惮。宇文神举兼任文武,受到百官仰慕和称戮,宣帝只因忌惮他功高震主,威胁自己的地位,就派人送毒酒赐死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
(2)神举见待于高祖,王轨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