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主簿,举秀才。元颢入洛,侠执其使人,焚其赦书。魏孝庄嘉之,授轻车将军、东郡太守,带防城别将。

②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侠本名协,至是,太祖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有勇”,因命改焉。

③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入私,并收庸直,为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

④侠又撰九世伯祖贞侯潜传,以为裴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后生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

⑤武成元年,卒于位。

(选自《周书•裴侠传》)

(注):元颢,北魏宗室,叛魏,投靠南朝梁,带兵打回洛阳,自立为王,后被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州主簿   (2)欲何为   (3)世其美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使后生而行之(   )
A.进献B.尊崇C.供给D.迎合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B.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C.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D.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小题4】把第③段落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
【小题5】第③段画线句“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反映了众臣怎样的心理?
【小题6】依据文章相关事迹,概括裴侠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
裴侠的品质
执使焚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罢渔猎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马不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导从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0 07:48: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撝,字智遐,兰陵人也。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年十二,入国学,博观经史,雅好属文。梁武帝以撝辞令可观,令兼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出为宁远将军。太祖知蜀兵寡弱,遣大将军尉迟迥总众讨之。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撝遂请降,迥许之。撝于是率文武于益州城北,共迥升坛,歃血立盟,以城归国。魏恭帝元年,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孝闵帝践阼,进爵黄台郡公。保定元年,授礼部中大夫。三年,出为上州刺史。为政仁恕,以礼让为本。尝至元日,狱中所有囚系,悉放归家,听三日,然后赴狱。主者固执不可。撝曰:“昔王长、虞延见称前史,吾虽寡德,窃怀景行。导民以信,方自此始。”诸囚荷恩,并依限而至。吏民称其惠化。秩满当还,部民李漆等三百余人上表,乞更留两载。诏虽弗许,甚嘉美之。及撝入朝,属置露门学。撝以母老,表请归养私门,曰:“臣闻出忠入孝,理深人纪;伏惟陛下握镇临朝,垂衣御宇,孝治天下,仁覃草木。是以微臣冒陈至愿。臣母妾褚年过养礼,乞解今职,侍奉私庭。伏愿天慈,特垂矜许。臣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肆师掌礼,竟无称职;淅限督察,空妨能官。方辞违阙庭,屏迹闾里,恋悚兼深。”高祖未许,诏曰:“所谓楚虽有材,周实用之。方藉谋猷,匡朕不逮。然进思尽忠,退安侍养者,义在公私兼济。岂容全欲徇己,亏此至公,乖所望也。”寻以母忧去职。建德二年卒,时年五十九。曰襄。撝善草隶,名亚于王褒。算数医方,咸亦留意。所著诗赋杂文数万言,颇行于世。

(选自《周书·萧撝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B.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C.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D.撝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撝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中国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又称“太学”,隋唐以后称“国子监”。
B.母忧,又称“丁内忧”,即遭遇母亲的丧事,遇此事,官员一般辞官回家守丧。
C.谥,帝妃、诸侯、臣僚等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给予的称号。
D.草隶,字体。我国字体发展顺序: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书、隶书、行书、楷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撝好学能言。萧撝十二岁进入国学,博览群书,爱写文章;因为擅长辞令,梁武帝让他兼任中书侍郎。
B.萧撝为政仁恕。萧撝曾不顾下属反对,在元日把狱中犯人全都放回家,让他们在家待三天,然后按时返回。
C.萧撝忠孝为本。萧撝因母亲年事已高,曾上表请求回家孝养母亲,但高祖没有答应,直到母亲去世才辞官。
D.萧撝善书能文。萧撝擅长草书和隶书,名声仅次于王褒;所著诗文和其他文章达几万字,在当时很流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王长,虞延见称前史,吾虽寡德,窃怀景行。
(2)臣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

同类题2

文言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日:“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 协不得已,乃应命。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日:“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 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 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防、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中弗从。防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防等日:“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 方今贤戚之内,赵玉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各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防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B.奈何一但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C.梁武帝深恨之   恨:怨恨
D.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C.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A.①③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帝去世后,刘防、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B.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C.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独孤信传

唐令狐德棻

①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③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④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⑥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有删节)

注:(1)太祖:北周宇文泰。(2)魏孝武:北魏孝武帝元修。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_________) (2)政令方,民有冤讼(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信以同谋免( )。
A.因为
B.驻守
C.犯罪
D.株连受罚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魏孝武相委任( )。
A.正确的
B.素来,向来
C.甚;很
D.高雅;不俗
【小题4】与选文第⑤段 “陇右形胜”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哉?
B.夫夷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吾两人在也。
D.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
【小题6】第⑤段“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的原因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7】独孤信为何会“名望素重”,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推断。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谨字思敬。性沉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曰文。

(节选自《周书·于谨传》)

注护:字文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B.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C.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D.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春秋时期孙武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B.阙,可指皇宫前面两侧除望的楼台,又可作朝廷的代称。“诣阙”文中指去朝廷。
C.乞骸骨,原意是请求归葬故乡,是古代的臣子请求君王宽恕以保全性命的说法。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谨善于谋划。也列河率众一起归附,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来拦击,于是提出计策,被广阳王采用,大败贼兵。
B.于谨富有才华。他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兵书《孙子》,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太宰元穆赞叹他是个帝王般的人才。
C.于谨勇猛刚毅。他一人深入贼营成功规劝也列河等归附;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诉说忠诚。
D.于谨知恩图报。中山公字文护向来特别关照于谨,在群臣聚集在一起议事之时,于谨帮助宇文护争得了掌理军国大事的大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谨字思敬。性沉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曰文。

(节选自《周书·于谨传》)

注护:字文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B.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C.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D.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子》,春秋时期孙武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B.阙,可指皇宫前面两侧除望的楼台,又可作朝廷的代称。“诣阙”文中指去朝廷。
C.乞骸骨,原意是请求归葬故乡,是古代的臣子请求君王宽恕以保全性命的说法。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谨善于谋划。也列河率众一起归附,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来拦击,于是提出计策,被广阳王采用,大败贼兵。
B.于谨富有才华。他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兵书《孙子》,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太宰元穆赞叹他是个帝王般的人才。
C.于谨勇猛刚毅。他一人深入贼营成功规劝也列河等归附;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诉说忠诚。
D.于谨知恩图报。中山公字文护向来特别关照于谨,在群臣聚集在一起议事之时,于谨帮助宇文护争得了掌理军国大事的大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
(2)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