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及长,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时太鉴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会稽内史。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雅好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義之将至,烹以待之,義之叹惜弥日。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其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義之齐名,而義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褙,以母丧居郡境,義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義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義之竞不顾,述深以为恨。義之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晋书?王義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B.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C.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D.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人都有名有字,名一般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隶书,指书体。汉字的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名著《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被人看重。他去拜见周顗,被周顗认为奇特;他被堂伯王敦看好,王敦认为他是王家的好子弟,并把他和当时的名人阮裕并列。
B.王羲之寄情山水。他想在浙江度晚年,因为浙江会稽有好的山水,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作序明志。
C.王羲之生性爱鹅。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他欣然答应。
D.王羲之性情孤傲。王羲之和当时很有名望的王述关系不好,王羲之母丧时,王述只去吊唁了一次,后来王羲之也不去拜见王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② 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其悦,固求市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2:45: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温峤,字太真。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风仪秀整,美于谈论。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振肃。后举秀才。属二都①倾覆,社稷绝祀。元帝初镇江左,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后迁太子中庶子。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会丹杨尹缺,表补丹杨尹。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表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帝疾笃,峤与王导、郗鉴、庾亮等同受顾命。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未几而苏峻果反,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峤曰:“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峤初从之,后复固请侃行。侃许之,遣督护龚登率兵诣峤。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节选自《晋书·温峤传》)

(注)二都:指晋朝的洛阳、长安二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B.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C.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D.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古代君主每年要祭土神和谷神,后来“社稷”就借指国家。
B.华夷,原指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后来也借指中国和外国.
C.顾命,指新帝登基后托以辅政重任的大臣,他们手握大权,甚至可以决定新帝的废立。
D.三司,在唐代之前,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是当时朝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面对声名威重的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匡正清明,此举使得京都之人大受震动.
B.温矫机智聪慧,颇有军事才能,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他都提出要提前防备,都能身先士卒,巧用计策,大败叛军。
C.温峤忠心为国,不重名利。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驰援;京师沦陷,他恸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
D.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庾亮兵败而来,温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
译文:等到他到了东宫,深受太子宠信重用,太子和他建立了平民一般不分尊卑的友情。
B.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译文:于是伪装对他敬重,综理他府中的事务,进言献计献策,来附和他的想法.
C.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
译文:温峤听到了苏峻出兵了,担心会有变故,请求回朝以防不测,不能听任事态发展。
D.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
译文:今日这样危急,应以消灭贼寇为先,我未能呈献功勋而蒙受荣宠,这是从未听闻过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羲之,逸少。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起家秘书郎,累迁长史。后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義之齐名,而義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也称“表字、小字”,古人名之外的称谓。中国古代是礼法社会,男子成年后要在社会上行走,如直呼其名视为不敬,故男子在18岁成人举行冠礼之时,由父母或师长赐字。字与名一般在意义上有同义、近义、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B.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累迁:表示多次调动;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等。
D.癸丑,指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中的“癸丑年”,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以60为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成人后,他很善于辩论,以性情耿直而著称,其所写隶书为古今天下第一,深受其伯父王敦、王导看重。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申述自己的志向。
C.王羲之的书法为世人所推崇,他在其学生家的矮桌上写的字被学生的父亲误刮去,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在一老太婆卖的竹扇上写字,人们都争着购买。
D.王羲之率真任性狂放,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认为自己的楷书和草书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威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

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谋立康帝①,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成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

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些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以此获讥于世。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选自《晋书·何充传》,有删改)

注:①康帝:时为琅邪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B.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C.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D.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即“掾史”,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根据分管事务的不同,可分为曹掾史、水曹掾史、比曹掾史、仓曹掾史等。
B.征士,指的是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魏晋以后,在选择人才方面虽有九品官人法,但自汉代起存在的征辟制也没有完全被废除。
C.宗庙,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制度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释典,即为解释经学典籍。文中何充“性好释典”说明他重视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充风韵深沉高雅,凭借文章德行著称,为人正直,因王敦之兄王含之事开罪于王敦,又因拥立皇帝之事得罪了康帝,故屡遭贬谪。
B.何充认为一些重要职位应分人统管,这样可以互相纠正错误,否则就会造成让事情专管于一人的局面,而且对此人的考核也难以公正。
C.康帝病重期间,庾冰、庾翼想立简文帝,然而何充提出了立皇太子的建议,并在康帝驾崩后奉遗诏,立太子为帝,这便是晋穆帝。
D.何充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然而亲戚朋友贫困,他却没有任何施舍馈赠,世人对此颇有微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
(2)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

同类题4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威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谋立康帝①,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成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琊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堑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些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以此获讥于世。
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①时为琅琊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B.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C.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D.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辟引、辟书、辟除、辟举等。
B.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掌文书及群臣章奏,六部中吏部尤为重要,专管司法的制定。
C.宗庙是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之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D.谥指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充风韵深沉高雅,凭借文章德行著称,为人正直,因王敦之兄王含之事开罪于王敦,降职为东海王文学。
B.何充才识度量过人,严谨而公正。他的才识深得王导等人的赏识和举荐,从而多次升迁,后官至尚书令,被封为左将军。
C.何充执掌国政,正气凛然。 庾冰、庾翼想立简文帝,然而何充提出了立皇太子的建议,并在康帝驾崩后奉遗诏立太子为帝。
D.何充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凡是选任官职,无不以功臣为先,不为私人树立亲戚党朋且乐善好施,人们因此很敬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
(2) 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柳桧字季华,秘书监虬之次弟也。性刚简任气,少文,善骑射,果于断决。年十八,起家奉朝请。居父丧,毁瘠骨立。服阕,除阳城郡丞、防城都督。大统四年,从太祖战于河桥,先登有功。授都督,镇鄯州。八年,拜湟河郡守,仍典军事。寻加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吐谷浑入寇郡境,时桧兵少,人怀忧惧。桧抚而勉之,众心乃安。因率数十人先击之,溃乱,余众乘之,遂大败而走。以功封万年县子,邑三百户。时吐谷浑强盛,数侵疆埸。自桧镇鄯州,屡战必破之。数年之后,不敢为寇。十四年,迁河州别驾,转帅都督。俄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居三载,征还京师。
时桧兄虬为秘书丞,弟庆为尚书左丞。桧尝谓兄弟曰: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顷之,太祖谓桧曰:卿昔在鄯州,忠勇显著。今西境肃清,无劳经略。九曲,国之东鄙,当劳君守之。遂令桧镇九曲。寻从大将军王雄讨上津、魏兴,平之,即除魏兴、华阳二郡守。安康人黄众宝谋反,连结党与,攻围州城。乃相谓曰:尝闻柳府君勇悍,其锋不可当。今既在外,方为吾徒腹心之疾也,不如先击之。遂围桧郡。郡城卑下,士众寡弱,又无守御之备。连战积十余日,士卒仅有存者,于是力屈城陷,身被十数创,遂为贼所获。既而众宝等进围东梁州,乃缚桧置城下,欲令桧诱说城中。
桧乃大呼曰:群贼乌合,粮食已罄,行即退散,各宜勉之!众宝大怒,乃临桧以兵曰:速更汝辞!不尔,便就戮矣。桧守节不变。遂害之,弃尸水中。城中人皆为之流涕。众宝解围之后,桧兄子止戈方收桧尸还长安。赠东梁州刺史。
(《周书柳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B.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C.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D.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朝请”,是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有以加朝会的资格。
B.“服阕”,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群司”,是中国古代官位统称:司寇、司空、司马、司徒、司稷:司寇,主管刑部与教育;司空:主管建设;司徒:管理民政;司马:负责军事;司稷:主管农业、种植。
D.“车书”,谓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泛指国家的文物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桧性格刚强直率,处事果敢有魄力,从小就善于写文章,长于骑射,孝顺父母。后跟随北周太祖作战有功,被授予都督官职。
B.柳桧沉着冷静,颇具军事才能。在任湟河郡守时,吐谷浑入侵边境,柳桧兵少,人人忧惧,他抚慰并勉励士兵,率领数十人大败敌军;后来镇守鄯州,也多次击破吐谷浑军队,使得敌人多年之后仍不敢入侵北周。
C.柳桧忠诚勇敢,常怀报国之志。因兄弟几人皆受到皇帝重用,倍觉荣耀,愿意到危险的地方去作战,来报答国家的恩德。不久,北周太祖即下令柳桧镇守九曲。
D.柳桧忠于职守,临危不改节操。安康人黄众宝谋反,柳桧虽连续作战十余日仍被盗贼抓获。后被敌人绑至东梁州城下想让他劝降城中守军,柳桧坚决不从,被杀害,后被追赠为东梁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战积十余日,士卒仅有存者,于是力屈城陷,身被十数创,遂为贼所获。
(2)众宝大怒,乃临桧以兵曰:速更汝辞!不尔,便就戮矣。桧守节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