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柳桧字季华,秘书监虬之次弟也。性刚简任气,少文,善骑射,果于断决。年十八,起家奉朝请。居父丧,毁瘠骨立。服阕,除阳城郡丞、防城都督。大统四年,从太祖战于河桥,先登有功。授都督,镇鄯州。八年,拜湟河郡守,仍典军事。寻加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吐谷浑入寇郡境,时桧兵少,人怀忧惧。桧抚而勉之,众心乃安。因率数十人先击之,溃乱,余众乘之,遂大败而走。以功封万年县子,邑三百户。时吐谷浑强盛,数侵疆埸。自桧镇鄯州,屡战必破之。数年之后,不敢为寇。十四年,迁河州别驾,转帅都督。俄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居三载,征还京师。
时桧兄虬为秘书丞,弟庆为尚书左丞。桧尝谓兄弟曰: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顷之,太祖谓桧曰:卿昔在鄯州,忠勇显著。今西境肃清,无劳经略。九曲,国之东鄙,当劳君守之。遂令桧镇九曲。寻从大将军王雄讨上津、魏兴,平之,即除魏兴、华阳二郡守。安康人黄众宝谋反,连结党与,攻围州城。乃相谓曰:尝闻柳府君勇悍,其锋不可当。今既在外,方为吾徒腹心之疾也,不如先击之。遂围桧郡。郡城卑下,士众寡弱,又无守御之备。连战积十余日,士卒仅有存者,于是力屈城陷,身被十数创,遂为贼所获。既而众宝等进围东梁州,乃缚桧置城下,欲令桧诱说城中。
桧乃大呼曰:群贼乌合,粮食已罄,行即退散,各宜勉之!众宝大怒,乃临桧以兵曰:速更汝辞!不尔,便就戮矣。桧守节不变。遂害之,弃尸水中。城中人皆为之流涕。众宝解围之后,桧兄子止戈方收桧尸还长安。赠东梁州刺史。
(《周书柳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B.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C.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D.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朝请”,是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有以加朝会的资格。
B.“服阕”,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群司”,是中国古代官位统称:司寇、司空、司马、司徒、司稷:司寇,主管刑部与教育;司空:主管建设;司徒:管理民政;司马:负责军事;司稷:主管农业、种植。
D.“车书”,谓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泛指国家的文物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桧性格刚强直率,处事果敢有魄力,从小就善于写文章,长于骑射,孝顺父母。后跟随北周太祖作战有功,被授予都督官职。
B.柳桧沉着冷静,颇具军事才能。在任湟河郡守时,吐谷浑入侵边境,柳桧兵少,人人忧惧,他抚慰并勉励士兵,率领数十人大败敌军;后来镇守鄯州,也多次击破吐谷浑军队,使得敌人多年之后仍不敢入侵北周。
C.柳桧忠诚勇敢,常怀报国之志。因兄弟几人皆受到皇帝重用,倍觉荣耀,愿意到危险的地方去作战,来报答国家的恩德。不久,北周太祖即下令柳桧镇守九曲。
D.柳桧忠于职守,临危不改节操。安康人黄众宝谋反,柳桧虽连续作战十余日仍被盗贼抓获。后被敌人绑至东梁州城下想让他劝降城中守军,柳桧坚决不从,被杀害,后被追赠为东梁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战积十余日,士卒仅有存者,于是力屈城陷,身被十数创,遂为贼所获。
(2)众宝大怒,乃临桧以兵曰:速更汝辞!不尔,便就戮矣。桧守节不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1 09:1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荣子立,形影相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诏书切峻,责臣道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动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子游:言偃,吴人,字子游,小孔子四十五岁。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小孔子四十四岁。

【小题1】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孔乙己一直是童生,如果孔乙己能进入府学、州学或县学,就能称为秀才,这与“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意思相同。
C.武帝,是谥号。益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D.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是授予官职,多用于升任高官,“除”有免去旧职任新职之意。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即赴洛阳,应征晋廷太子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曾申请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答应他,只是让他到汉中担任太守,他认为失去了好机会,心怀怨恨。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之孽子也。少好学,以才行称,夷简有大度,兼善骑射。植曰:“此保家主也。”立以为嗣。后改封济北王。
武帝为抚军将军,迎陈留王于邺,志夜谒见,帝与语,自暮达旦,甚奇之。及帝受禅,降为鄄城县公。诏曰:“昔在前世,虽历运迭兴,至于先代苗裔,传祚不替,或列藩九服,式序王官。选众命贤,惟德是与,盖至公之道也。魏氏诸王公养德藏器,壅滞旷久,前虽有诏,当须简授,而自顷众职少缺,未得式叙。前济北王曹志履德清纯,才高行洁,好古博物,为魏宗英,朕甚嘉之。其以志为乐平太守。”志在郡上书,以为宜尊儒重道,请为博士置吏卒。迁章武、赵郡太守。虽累郡职,不以政事为意,昼则游猎,夜诵《诗》《书》,以声色自娱,当时见者未能审其量也。
咸宁初,诏曰:“鄄城公曹志,笃行履素,达学通识,宜在儒林,以弘胄子之教。其以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帝尝阅《六代论》,问志曰:“是卿先王所作邪?”志对曰:“先王有手所作目录,请归寻按。”还奏曰:“按录无此。”帝曰:“谁作?”志曰:“以臣所闻,是臣族父冏所作。以先王文高名著,欲令书传于后,是以假托。”帝曰:“古来亦多有是。”顾谓公卿曰:“父子证明,足以为审。自今已后,可无复疑。”
后迁祭酒。齐王攸将之国,下太常议崇锡文物。时博士秦秀等以为齐王宜内匡朝政,不可之藩。志又常恨其父不得志于魏,因怆然叹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晋朝之隆,其殆乎哉!”乃奏议曰:“今圣朝创业之始,始之不谅,后事难工。自羲皇以来,岂是一姓之独有!欲结其心者,当有磐石之固。夫欲享万世之利者,当与天下议之。秦魏欲独擅其威,而财得没其身;周汉能分其利,而亲疏为之用。此自圣主之深虑,日月之所照。事虽浅,当深谋之;言虽轻,当重思之。志备位儒官,若言不及礼,是志寇窃。知忠不言,议所不敢。志以为当如博士等议。”议成当上,见其从弟高邑公嘉。嘉曰:“兄议甚切,百年之后必书晋史,目下将见责邪。”帝览议,大怒曰:“曹志尚不明吾心,况四海乎!”于是有司奏收志等结罪,诏惟免志官,以公还第,其馀皆付廷尉。
(选自《晋书》,有删改)
下列各句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选众命贤,惟德是与
A.甚矣,汝之不惠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戍卒叫,函谷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
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
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B.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C.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D.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颇有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晋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熹、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武帝的高度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小题4】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上古时代,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
B.《家》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此后,巴金陆续写成了《春》和《秋》,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诗风。《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有文名,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   )
A.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 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而吾与子之所共   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
C.渐愁煎迫 君既若
D.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世之雄也
【小题6】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
C.客亦知其水与月乎?D.而又何羡乎?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因阳夏人也。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索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锼功封成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遏,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日:“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日:“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日康。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B.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C.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墩其为人所慕如此
D.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古代官职名称,古代专管宗庙祭祀飨宴时酹酒祭神的行政长官。
B.“东官”,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富的储君,在汉也代指太后。
C.“端”,古代礼服的名称,文中用法与“端章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意为“穿着礼服”。
D.“社稷”,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就借指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鲲年少成名,多才多能。他年少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见识,不修饰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B.谢鲲高远畅达,不竞权势。他不求功名,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后来悠闲自得地寄居,不致力于政事。
C.谢鲲敢于讽议,稳定朝野。王敦诛害忠贤后,称病不上朝,谢鲲不惧淫威,斥责他有狼子野心,并用自身作保,希望他人朝觐见天子请罪。
D.谢鲲清廉肃静,深受爱戴。他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他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后被迫赠为太常,谥号叫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忧去职,服阙,迁敦大将军长史。
(2)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注]①醮:jiào古冠礼、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③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B.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C.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D.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门人之游夏 方:相比,和……齐等
B.后刘终,服,复以洗马征至洛   阕:事情结束
C.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出:出任、出仕
D.自失分怀怨 以:因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李密认为安乐公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安乐公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C.李密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与人写信袒露心迹,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于末章表明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官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2)《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