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筼筜(yúndāng):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B.颔联“竞”与“闲”生动传神。“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踯躅花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写出来了。
C.诗中所写之景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表现了诗人此时悠闲超脱、了无羁绊的状态,以及自由闲适之情。
D.“斗觉”二字用得奇崛,诗人并没有直接点出情感,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为什么变成这样,却不说明。诗意委婉,韵味醇厚。
【小题2】本诗第三联意蕴丰富,请概括分析这两句诗中主要蕴含了哪些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17 03:46: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B.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C.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D.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墓志铭。古代一种文体,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用韵文写成,内容是对死者赞扬、哀悼或安慰等,“铭”多用散文写成,述说死者姓名、籍贯、生平等。
B.讳,古人常“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文中指名,古人生者称名,死者称讳,如子厚讳宗元。
C.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本文中指先父。
D.司马,唐时为州郡佐官,位在别驾、长史之下,实为闲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先祖居高位,性刚直,他承继家风,有节义。
B.柳宗元刻苦自励,才能卓异,他多次遭贬,但更刻苦学习,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
C.柳宗元为政有方,在柳州时,他替借债人想方设法,让他们把子女赎回来。其法后被推广,使很多人获益。
D.柳宗元能急人所难,当得知刘禹锡将被遣发播州时,他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环境恶劣的播州,并终如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同类题2

燕喜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淄翳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岈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端,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狄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选自《昌黎先生集》)

(简注)
①燔(fán)淄翳(yí):焚烧枯死的树木。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
(阅读指要)
王弘中在连州居所后面发现了一处奇异之地,于是经过一番劳作,使之变成了美景,又立屋以避风雨寒暑,韩愈名之燕喜亭,并撰文以赞美王弘中的行为品德。这篇记立意深远,叙述、描写、议论并用,因而事、景、情、理交融,读之令人受到启迪,并难以忘怀。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与学佛人景常、无慧(______) (2)立而视之(______)
(3)若有鬼神异物,阴来之(______) (4)有之道也(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发”与“石而清泉激”句中“发”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C.探石穴,靡计不施D.使人书至赵王
【小题3】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韩愈欣赏、赞美燕喜亭主人的一组是(   )。
①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  ②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③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⑤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小题4】对这篇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借此赞美王弘中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B.第二段通过“州民之老”的观赏评价,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燕喜亭景观独特的人文底蕴。这是从虚处表现燕喜亭周围山水的天工之美。
C.文中用较多文字叙述山谷、瀑布、池塘、水源命名,体现作者对隐逸山水之间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D.这篇“记”立意深远,气盛言宜,叙述、描写、议论并用,事、景、情、理交融。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2)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放还叔谋事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鲍之交》)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三战三 走:逃跑
B.士大夫之 族:类
C.天下不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扬
D.今之众人 众人:许多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召忽死     欲人无感也难矣
B.吾尝为鲍叔谋事更穷困 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皆出于此乎
D.子孙世禄齐 而耻学
【小题3】下列对原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乙文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从而表达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赞扬。
B.甲文借管仲之口表达强烈的褒贬态度和渴望知遇明君的人生理想,抒发了不遇知己的慨叹,探索了怎样对待贤才这一重大命题。
C.甲文写管仲对鲍叔这个人生知己的感激,以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大量而细微的事实说明鲍叔的知贤,语势充沛,说理有力。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李翊书(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①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②,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③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④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⑤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注】①蕲:同“祈”,求,希望。②遂:长得好。③距:距同“拒”,抗拒,此指批驳。④肆:放开  ⑤亟:屡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蔼如:和蔼温顺的样子
B.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说:同“悦”,喜欢
C.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肖:像
D.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劝:劝告
【小题2】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惟陈言之务去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虽然,不可以不养也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
【小题3】下列对韩愈文学主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文同学道、做人是不可分的,道德是文章的源泉,只有从思想与道德修养入手,文章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B.在散文写作中,作家内在的精神力量(气)是文章气势的源泉和语言文字的主宰,气盛则文章的句式长短、声调抑扬自然适宜。
C.写文章不能沿袭别人的意思与词语,要做到“陈言务去”,因此必须在形式上雕琢藻绘,刻意求工。
D.“养气”的过程是艰苦的,不能希望速成,不能投合世俗,不能贪求私利,即使在相当成熟后,从思想到行动也要坚守原则。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2)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