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烈妇传(节选)
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城。 杨氏亲为之爨1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2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注释)1、爨:烧饭。 2、蜚:通“飞”,蜚箭,即飞箭,流矢。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又将陈州 盗:偷盗。
B.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济:成功。
C.侃率之以城 乘:巡视。
D.有蜚箭于侃之手     集:聚集、集中。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力不足,死,职也 若不阙秦,将取之
B.于是,召胥吏、百姓庭    吾每念,常痛骨髓
C.得吾城不足威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D.刺史上侃功 夫晋,何厌
【小题3】下面几句话,全都表现杨氏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   )
①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②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⑥杨氏至兹犹存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叛军攻城,大敌当前时,项城县令李侃和妻子杨氏当机立断,率领百姓共同抗敌,最终保全了项城。
B.当李侃不知所为时,杨氏头脑冷静,劝丈夫带头守城。
C.杨氏为发动百姓,晓之以理,许之以利,并且亲自为军士做饭,激励了大家的斗志。
D.叛军败走的原因除了项城人民的英勇抵抗外,还因为损失了主帅,军中无主,失势而逃。
【小题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②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8 05:0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秋望

赵 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鲈鱼正美”:《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④“南冠”“楚囚”: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即楚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夜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这是作者的名句,杜牧因此称他为“赵倚楼”。
C.颈联运用了拟人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空”直抒胸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除尾联的典故外分别借用哪些古诗常用意象来表达这些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