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寿,宇长寿,河南洛阳人也。寿少孤,性仁孝。九岁丧父,衷毁骨立,宗族乡党咸异之。事母以孝闻。及长,颇涉经史。周武成初,封隆城县侯,邑千户。开皇初,议伐陈,以寿有思理,奉使于淮浦监修船舰,以强济见称。四年,参督漕渠之役,授尚书主爵侍郎。八年,从晋王伐陈,除行台左丞,兼领元帅府属。及平陈,拜尚书左丞。高祖尝出苑观射,文武并从焉。开府萧摩诃妻患且死,奏请遣子向江南收其家产,御史见而不言。寿奏劾之曰:“臣闻天道不言,功成四序,圣皇垂拱,任在百司。御史之官,义存纠察,直绳莫举,宪典谁寄? 今月五日,銮舆徙跸,亲临射苑,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窃以人伦之义,伉俪为重;资爱之道,乌鸟弗亏。摩诃远念资财,近忘匹好,又命其子舍危惙之母,为聚敛之行。一言才发,名教顿尽。而兼殿内侍御史臣韩微之等,亲所闻见,竟不弹纠。若知非不举,事涉阿纵;如不以为非,岂关理识? 臣谬膺朝寄,忝居左辖,无容寝默,谨以状闻。”上嘉纳之。寻授太常少卿。数年,拜基州刺史,在任有公廉之称。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左仆射杨素为行军元帅,寿为长史。寿每遇贼,为士卒先,以功授大将军,迁太府卿。四年,拜内史令,从帝西讨吐谷浑。寿率众屯金山,东西连营三百余里,以围浑主。及还,拜右光禄大夫。七年。兼左翊卫将军,从征辽东,行至涿郡,遇疾卒,时年六十三。帝悼惜焉,哭之甚恸。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曰景。
(节选自《南书·元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B.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C.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 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D.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 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 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 世略不合此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渠指人工开凿的河道,主要用于漕运。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其代表。
B.徙跸是指移动帝王的车驾,代指帝王出行或命驾回宫。此处指的是帝王出行。
C.乌鸟即乌鸦,《陈情表》“乌鸟私情”即借“乌鸦反哺”表达自己回报生母之情。
D.名教是以儒家所定的名分和儒家的教训为准则的道德观念,在封建时代影响很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寿富有才智,精明干练。他曾经在朝廷议伐陈朝之时奉命到淮浦监造舰船,后来又参与到监造漕渠的工程之中,陈朝平定之后被任命为尚书左丞。
B.元寿直道而行,检举御史。他认为天道运行体现在四季更迭,圣主治国需要各个部门大力配合,御史需尽监察检举之责,否则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
C.元寿谏言弹劾,情理并茂。他指出萧摩词在妻子垂危之时让儿子前往江南搜刮资财,事理上违反儒家伦常道义,情感上亏负夫妻、母子之间的情谊。
D.元寿文武兼备,胆识过人。他博览经史,因为官公正清廉而被授予刺史之职,在战斗中遇敌则身先上卒,曾调集军队连营三百里围困吐谷浑的军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岁丧父,哀毁骨立,宗族乡党咸异之。事母以孝闻。
(2)臣谬膺朝寄,泰居左辖,无容寝默,谨以状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7 09:08: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自身的谦称)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流过)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传说中的海外三山,即蓬莱、方丈、瀛洲)。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是时仆桂林(___________)   乃不而会于桂林 (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
【小题3】画波浪线的句子叙述了“仆与宗衮”□□□□的经历。(用文中的话回答)
【小题4】对本文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赠序,是送别时的赠言。
B.首段感“人生几何”,叹“世无知己”。
C.次段写饯别,描绘出阔远奇绝的景象。
D.尾句不落俗套,反笔以出,别具匠心。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日:“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岩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蚩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日《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B.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C.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D.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出生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文中指的就是皇帝到同州。
C.“疏”,在文中指古代- -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运体恤亲属,孝顺母嫂。他多年为亲属作保,使得沦为奴隶的亲属恢复自由身,长期侍奉母亲和寡嫂,因而孝名远播。
B.乐运忠诚正直,不欺瞒皇帝。当皇帝问乐运太子是什么样的人时,他据实回答是一般人,并指出左右近臣可以影响君主。
C.乐运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带着棺材到朝堂劝谏皇帝,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宣帝大怒,准备杀掉他。
D.乐运仕途坎坷,著书明志。乐运因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最终未能被任用为谏官,于是发愤著书,取名《谏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