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小题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25 07:4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花 底
杜 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②潘安: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③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小题1】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手法。“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万花”“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面对着可爱的花,天上忽然下起雨来,光线像是暮色朦胧,昏暗不明,不知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朝霞。
C.颈联运用典故,正面写花。用潘岳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用长相“风神秀异”的卫玠停车驻足观赏,表现花的美艳无比。
D.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美丽。“莫作委泥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地驻留,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
E. 这首诗作者追求辞藻,富丽精工,刻画不吝笔墨,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华美,与其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缚鸡行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岁暮夔州西阁。当时,天下战乱已久,国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难中,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
【小题1】对这首诗诗句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一个好逸恶劳的奴才,偷了家里一只鸡要去卖了换钱,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
B.三四句说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所以要卖掉它,却不知鸡卖出也要遭受厄运。
C.五六句是说人为何那么厚待虫子,而对鸡却那么刻薄呢?“我”赶紧命令小仆人解缚放鸡。
D.七八句写诗人反复想,鸡与虫一得一失,实在不能两全,只好倚靠山阁,注视着寒冷的江面。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鸡虫得失”在诗中指鸡卖不掉,鸡要吃虫,是鸡得而虫失;卖了鸡,是虫得而鸡失。现多用来指不必计较的微小的得失。
B.全诗语言凝炼工整,采用散文化的句法,显得平易顺当。“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活情趣。
C.诗歌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将欲尽未尽之意融入景中,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和领悟,从而引发出深沉的思考,显得有些拖泥带水。
D.全诗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心,流露出了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之情,以及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