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荀崧,字景猷,颍州临颍人,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龆龀时,族曾祖见而奇之,以为必兴家门。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其为名流所赏如此。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赵王伦引为相国参军。
王弥入洛,崧与百官奔于密,未至而母亡。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葬母于密山。服阕,族父籓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
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协共定中兴礼仪。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廷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与序,论者称焉。
敦表以崧为尚书左仆射。及帝崩,群臣议庙号,王敦遣使谓曰:“豺狼当路,梓宫未反,祖宗之号,宜别思详。”崧议以为:“礼,祖有功,宗有德。元皇帝天纵圣哲,光启中兴,德泽侔于太戊,功惠迈于汉宣,臣敢依前典,上号曰中宗。”既而与敦书曰:“承以长蛇未翦,别详祖宗。先帝应天受命,以隆中兴;中兴之主,宁可随世数而迁毁!敢率丹直。询之朝野,上号中宗。卜日有期,不及重请,专辄之愆,所不敢辞。”初,敦待崧甚厚,欲以为司空,于此衔之而止
苏峻之役,崧与王导、陆晔共登御床拥卫帝,及帝被逼幸石头,崧亦侍从不离帝侧。贼平,帝幸温峤舟,崧时年老病笃,犹力步而从。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赠侍中,谥曰敬。
升平四年,崧改葬,诏赐钱百万,布五千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B.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C.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D.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体犹未壮,故曰“弱”,行加冠礼并取字以示成人,故曰“冠”。
B.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文中“幸”指皇帝被迫逃到某地。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者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们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崧深受名流的赏识。太原王济把荀崧与他的外祖陈郡袁侃相比,认为他人品德行相可以与外祖袁侃相媲美。
B.荀崧为人厚道。堂弟荀馗早死,荀崧把他的两个儿子接来一起居住,关爱有加。
C.荀崧贪图名利。王敦曾上表任荀崧为尚书左仆射,当王敦希望荀崧在确定庙号一事上从长计议时,荀崧出于私利,极力赞同。
D.苏峻之战时,荀崧登上御床保卫皇帝,即使皇帝被逼前往石头,荀崧也侍从在皇帝身边,寸步不离,虽貌似忠心,其实都是为了名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龆龀时,族曾祖见而奇之,以为必兴家门。
(2)初,敦待崧甚厚,欲以为司空,于此衔之而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6 06:0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攸字伯道。攸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少孤,与弟同居。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宜长云千石用仗在登道示之悠门门无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皆不果就。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节选自《晋书·邓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B.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们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C.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邮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D.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它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陈情表》中“除臣洗马”的“洗马”即为此意。
C.毂的本意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文中借指车。
D.少牢一般指古代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包括牛、豕各一,规格低于“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攸身世凄苦,为人孝顺。父亲、母亲、祖母在他小的时候相继离世,他为此守孝九年;后来太守想举荐他为孝廉,他以继承祖父的赐官不能改变而推脱。
B.邓攸富有见地,颇受器重。镇军贾混让他旁观诉讼,作出决断,邓攸引用孔子的话巧妙应对,获得贾混赏识,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C.邓攸一心为民,深得爱戴。在吴郡任上,没等朝廷批复就开仓救济饥民,因此被弹劾;任期届满离开时,百姓牵住行船不让他离去,还到尚书台乞求他留任。
D.邓攸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他曾自己带着粮食到吴郡上任,以供己用;离任时,一丝一毫的钱财也没获取;平日里穿的是敝衣旧衫,吃的是粗茶淡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2)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同类题2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己校尉长史。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与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同官,咸器服焉。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迁始平内史。及赵王伦篡位,靖应三王义举,以左卫将军讨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后将军。太安末,河间王颙举兵向洛阳,拜靖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大破之,靖亦被伤而卒,追赠太常,时年六十五。后又赠司空,进封安乐亭侯,谥曰庄。靖著《五行三统正验论》,辩理阴阳气运。又撰《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又作《草书状》,其辞曰:“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虬蟉,或往或还。” 靖有五子:鲠、绻、璆、聿、綝,皆举秀才。聿,安昌乡侯,卒。少子綝最知名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子綝最知名/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B.少子綝最知名/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C.少子綝最知名/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D.少子綝最知名/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指经书和史籍,是我国传统图书的两大部类,文中代指各种典籍
B.相,同《张衡传》“出为河间相”之“相”,指辅佐藩王处理政务的官员
C.阴阳,古代中国哲学概念之一,古人以阴阳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
D.秀才,原指才能优异之士,文中指的是获得府学、县学入学资格的生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索靖博学多才,广受推重。他在太学时就驰名海内,傅玄张华与他仅见一面就结下深厚情谊,一同任职的众人都很钦服他,武帝对他也很赏识。
B.素靖见识深远,明察时势。他早就预见到天下将大乱,晋王朝将走向衰亡,后来果然应验,发生了西戎反叛、赵王篡位、河间王进犯洛阳等事件。
C.索靖尽心平叛,屡立战功。元康年间,在粟邑屯兵打败叛贼,受三王推举以左卫将军身诛灭孙秀;太安末年,统领雍、秦,凉州义兵大败叛军。
D.索靖擅长草书,造诣深厚。他和卫瓘都以草书知名于世,而在草书艺术上各有所长,著有《草书状》一篇,精辟地论述了草书的艺术特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
(2)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

同类题3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 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看作,视作B.当群相送耳:全
C.求未能得:集市D.使人之若是:沉迷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是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 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书法精湛,擅长楷书和隶书,但他的书法在当时并不被人们看重。
C.王羲之淡薄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D.王羲之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他会为了一群自己喜欢的鹅替别人抄一遍《道德经》。
【小题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B.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C.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D.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衣服。
B.庠序,古时候学校的名称。殷称“序”,周称“庠”,后泛指学校。
C.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列传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B.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C.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D.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小题2】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瑀,“建安七子”之一,代表作有《驾出北郭门行》,子阮籍、孙阮咸为“竹林七贤”之一。
B.大将军,古代武官名。始于战国 ,三国至南北朝 ,战事频繁,当朝大臣多兼大将军官号。
C.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
D.箕踞,一种表示礼节的坐的姿态。即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后来病得差点丢了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