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B.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C.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小题2】在《幽居》韦应物一诗中,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13 01:48: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露珠 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小题1】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清纯洁净、晶莹剔透的露珠,原来它是在清静的夜晚,自高远的天空坠下的。
B.诗人展开想象,如果把露珠拿到玉盘之上近看,它一定会在上面滚来滚去,那才会发现原来它是圆形的。
C.一、二句是静态描写,描绘了一幅质地高洁、色调清新淡雅的艺术画面,盛赞露珠品格的高洁清雅。
D.三、四句转为动态描写,不仅写出露珠本身滚来滚去的可爱,也写出了诗人欣然一见时的惊喜之态。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写景富于层次感,先推出主体对象的衬景——荷叶,然后再推出主体露珠,继而交代这颗露珠的来历,最后描绘其动态美。
B.本诗写景透露出诗人体人观物细微敏锐的特点,景物描写具体生动、细致入微,让人有种身临其境,既见其珠、又闻其声的直观感受。
C.本诗敏锐地捕捉到露珠的美丽特征,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绘就一幅明媚如春、优美动人的风景画。
D.本诗还向人们阐释了一种深邃的生活哲理:对于事物的认识,只凭静态观察可能并不全面;只有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才能对它有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