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三年,大旱,琼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延熹元年,以日食免。复为大司农。明年,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縯、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七年,疾笃,其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B.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C.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D.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要解职守丧,守丧期间称“服阕”。
B.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
C.尚书,始置于战国,掌管文书。两汉时已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官员。
D.邑,文中指食邑,即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琼为官有节。因为父亲的关系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称疾没有就任;皇帝授任他太尉之职,他称疾退让,言语恳切凄恻。
B.黄琼官场练达。自幼跟随父亲在尚书台,了解朝廷的许多典章制度和文献资料,出仕后,办理公务娴熟练达。
C.黄琼敢于直言。他借遭遇旱灾之机,劝谏当朝皇帝应该顾念和省察政事,心存节俭;要明令近臣,让他们遵守国家法度。
D.黄琼深受器重。受征召入朝后,屡屡官居要职,从尚书仆射到司空、司徒、太尉,在梁冀被杀后位至三公首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2)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7 04: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 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 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 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 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绳墨,本来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后来引申为规矩或法度。《离骚》中“背绳墨以
追曲兮”的“绳墨”即指规矩或法度。
B.京师,《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后世因以泛称国都。《张
衡传》中“因入京师,观太学”的京师当指西汉国都长安。
C.外戚,是皇帝的母亲或妻子方面的亲戚,不是皇族宗亲。如国舅,即太后或皇后的
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
D.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因为董宣因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勤于理政,惩治骄纵的外戚权贵。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皇帝赏赐了很多丧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
(2) 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有文采:张衡曾在太学学习,通宵五经、贯通六艺,但并不以此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人交往。
B.张衡关心国事:张衡曾被推举为孝廉,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但他对当时的奢侈较为关注,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C.张衡精通天文历法:张衡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后被任命为郎中、太史令,曾制造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D.张衡有政绩:张衡担任河间王的相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后来张衡把他们同时逮捕,拘押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教火迟,免,后拜汝南大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迢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节选自《后汉书·中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身上。
B.肃宗,为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庙号只褒不贬;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君王都有庙号。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弹劾进谏之意,表明刺史要对郡县履行监察之职。
D.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无辜被囚禁的人。
B.鲍昱的后代,都受人爱戴。郡里人称鲍德为神父。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居丧,守孝三年;三年服满,便隐居墓旁,不过问时政。
C.鲍昱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D.鲍显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注明自己的姓氏,鲍显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旧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D.伺者因此觉知     因厚赂单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荣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
C.《思玄赋》的由来,再现张衡心思缜密、小心谨慎;出任河间相并与奸党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其致理”则表现他政绩卓然。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绝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空以身膏草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研核阴阳,妙尽璇机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其才
B.秦王恐其
C.单于其节
D.京师学者咸其无征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衡上疏陈事  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B.遂研核阴阳  使牧羝,羝乳得归
C.妙尽璇机正  空自苦亡人
D.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秦强赵弱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因以讽谏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子卿尚复谁为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多次被官府征召,都不去上任,大将军邓骘多次召他做官,他也不去应召。后担任官职多年,也未有提升。
B.张衡具有卓越的科学才能。他尽心钻研天文、阴阳、历算等,制作了浑天仪,写成了《灵宪》《算罔论》,后来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C.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顺帝问“天下所疾恶者”时,他“诡对而出”。在遭到朝廷所有官员群起毁谤时,作《思玄赋》来宣寄情志。
D.张衡审时度势,正直果断。他担任河间相期间,整顿法令,治理严厉,做出了另乱臣贼子心惊胆寒的壮举,受到了百姓的敬畏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