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自其祖始居婺州。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既又友张械、朱熹,讲索益精。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除太学博士,时中都官待次者例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寻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且言:恢复大事也,规模当定,方略当审。陛下方广揽豪杰,共集事功,臣愿精加考察,使之确指经画之实,孰为先后,使尝试侥幸之说,不敢陈于前,然后与一二大臣定成算而次第行之,则大义可伸,大业可复矣。”召试馆职。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父忧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迁著作郎,以末疾请祠归。诏除直秘阁。时方重职名,非有功不除,中书舍人陈骙驳之,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寻主管冲佑观。明年,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卒,年四十五。谥曰成。祖谦学以关、洛【注】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觉平时忿惶涣然冰释。朱熹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譬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考定《古周易》《书说》,皆行于世。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节选自《宋书·吕祖谦传》)
【注】关、洛,宋代理学的两个学派。关学指以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氏讲学于关中雨得名;洛学指二程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B.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C.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D.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补,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特殊待遇。
B.丁内艰,也称为丁母忧,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C.圣学,一般指圣人治学之法、修学之道、成学之径、饱学之意,有时特指孔子之学。
D.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祖谦学养深厚,治家有方。深受家庭影响,熟悉历史文化,其考定的一些著作皆流传于世,其居家之政也成为后世楷模。
B.吕祖谦重视实绩,不务虚事。他认为要伸张大义,恢复大业,就要实实在在谋划,不断积累事功,循序渐进,不要让那些抱侥幸心理的学说得逞。
C.吕祖谦读文知人,鉴别力强。他曾读过陆九渊的文章,十分喜欢,后来他负责礼部考试时看到一份答卷,断定陆九渊所写,后来证明确如其言。
D.吕祖谦重视修身,勇于改变。他年轻时性格急躁,读了孔子的话时有所感悟,进而改变急躁,宽容了原来的仇人,受到朱熹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
(2)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7 11:0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也。琛谨确不尚浮华,起家州从事,驸马都尉,奉朝请。元嘉七年,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后太祖宴会,有荒外归化人在坐,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大明元年,吴县令张闿坐居母丧无礼,下廷尉。钱唐令沈文秀判劾违谬,应坐被弹。琛宣言于众:“闿被劾之始,屡相申明。”又云:“当启文秀留县。”世祖闻之大怒,谓琛卖恶归上,免官。琛母老,仍停家。
琛及前西阳太守张牧,并司空竟陵王诞故佐,诞待琛等素厚。三年,诞据广陵反,遣客陆延稔赍书板琛为征南将军,牧为安东将军。
时世祖以琛素结事诞,或有异志,遣使就吴郡太守王昙生诛琛父子。会延稔先至,琛等即执斩之,遣二子送延稔首启世祖曰:“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忽以今月二十四日中获贼诞疏,欲见邀诱。臣即共执录伪使,并得诞与抚军长史沈怀文、扬州别驾孔道存、抚军中兵参军孔璪、前司兵参军孔桓之、前司空主簿张晏书,具列本郡太守王昙生。臣即日便应星驰归骨辇毂,臣母年老,身在侍养,辄遣息宝素、宝先束骸诣阙。”世祖所遣诛琛使其日亦至,仅而获免。上嘉之,召琛出,以为西阳王子尚抚军司马,牧为抚军中兵参军。
太宗泰始初,与四方同反,兵败,奉母奔会稽。琛寻丁母忧,服阕,起为员外常侍、中散大夫。后废帝元徽三年,卒,时年八十六。
《宋书•列传第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B.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C.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D.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文中大明、 太宗、元徽等都是。
B.辇毂,皇帝的车驾,常用以指代天子。辇,用人推挽的车。秦以前,卿大夫皆可乘辇。秦以后,唯天子才得乘辇。
C.诣阙,谓赴朝堂或赴京都。阙,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代指京城。
D.丁忧,指遭父母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文中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琛知道国家武器库的武器数目一向隐秘,他在有外国投诚的人在座的情况下回答了文帝的问题,很是后悔说错了话。但文帝听了非常高兴。
B.顾琛为人严谨而坚定,喜仗义执言。他曾因帮获罪的吴县县令张凯和钱塘县令沈文秀说话而触怒皇帝被免官。
C.司空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城造反,顾琛是刘诞的老部下,世祖因此认为顾琛大概也有反心,便派人准备杀掉顾琛父子。
D.顾琛在朝廷使者到来之前杀掉了刘诞的信使,派儿子带着信使的首级向朝廷告密和谢罪,从而获得了世祖的谅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
(2)大明元年,吴县令张闿坐居母丧无礼,下廷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叔父镜谓人曰:“此儿,今之乐广也。”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寻加骁骑将军。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绪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常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辨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

(选自《南齐传》卷三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B.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C.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D.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泛指一般属官。
B.尚书: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的官员,隋唐时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的总长官,统管六部。
C.东宫:是我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来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D.祭酒:汉魏以后的官职名。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绪德行高尚,深受敬重。朝廷官员一致推崇他的风度,王俭到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经,为了使自己更接近张绪,便把僧达道人换了个地方。
B.张绪不阿附顺从权贵。他曾经跟人说过自己一生都不懂得阿谀顺从人,后来长沙王萧晃想用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坚决不同意。
C.张绪对《周易》很有见解。他经常讲何平叔所不明白的《易》中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卦的规律所决定的卦义。
D.张绪看淡利禄钱财。他平时很少谈及财物,常常一有钱财就分发给他人,有时自己一整天都不吃东西,就算饿了也不要门生弄吃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茂,元兴,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黄老;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拜绥远将军,迁龙骧将军、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泾州刺史,谥曰成侯。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状对。太宗谓左右曰:“记之。”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徙其民而还。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又从征统万,大破之。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应弦而殪。由是世祖壮之,拜内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后从征蠕蠕,频战大捷。与乐平王丕等伐和龙,徙其居民。从平凉州,茂为前锋都将,战功居多。迁司卫监。录前后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加平南将军。从破薛永宗,伐盖吴。转都官尚书。从征悬瓠,频破贼军。车驾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诸军渡淮,降者相继,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长子备,字延德。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选自《魏书·韩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通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B.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C.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D.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后由父母或尊长取的别名,又称“表字”。古人自称用字,称人用名。
B.太宗: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多为该朝代第二代帝王的庙号。此为北魏太宗拓跋嗣。
C.蠕蠕: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即柔然。《南史》云:“蠕蠕为族,盖匈奴之别种也。”
D.车驾: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如《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茂出身不凡,为将门之后。其父韩耆永兴年间自赫连屈丐降魏,被任命为缓远将军,后升任龙骧将军,并暂代安武侯。死后被追赠泾州刺史,谥为成候。
B.韩茂膂力过人,擅长骑射。十七岁那年,太宗亲征丁零翟猛,他担任中军旗手,大风将各军旌旗吹倒,只有他在马上举旗没有被吹倒,从而受到太宗注意。
C.韩茂从驾出征,屡建功勋。他随世祖征讨赫连昌,进攻统万,平定平凉,出征蠕蠕,讨伐和龙,平定凉州,破薛永宗,征伐悬弧,都能打败敌人立下战功。
D.韩茂沉毅诚实,勇冠当世。他虽然没有什么文才,但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担任将军的时候,善于安抚部队,他的勇猛堪称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2)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