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
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纺、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
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为备棺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段句,正确的一句是
A.服竟/ 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谐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
B.服竟/ 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谐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
C.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 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
D.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园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谐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拜”是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迁”既可以指官职的调动,又可以指官职的晋升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太傅、太师、太保。
D.“建宁”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夏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助一项是
A.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
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叫百姓卖掉储戴的粮食,替他们添置纺织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
C.崔寔秉性纯正,事亲至孝,为父守丧期满,三我请他做官,他都不去,母亲病死,他于赶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
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父亲去世时,家中资产竭尽,十分贫困,为葬父亲,只能卖掉田产,他病逝时,甚至没有线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7 08:0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

先是,马援闻隗嚣欲贰于汉,数以书责譬之,嚣得书增怒。及嚣发兵反,援乃上书曰:“臣与隗嚣本实交友,初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于汝意可,即专心矣。’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于善,非敢谲以非义。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臣欲不言,则无以上闻,愿听诣行在所,极陈灭嚣之术。”帝乃召之,援具言谋画。

援又为书与嚣将杨广,使晓劝于嚣,曰:“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乃闻季孟归罪于援,而纳王游翁谄邪之说,因自谓函谷以西,举足可定。以今而观,竟何如邪!援间至河内,过存嚣子恂,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恂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恂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又说其家悲愁之状,不可言也。夫怨雠可刺不可毁,援闻之,不自知泣下也。援素知季孟孝爱,曾、闵不过。夫孝于其亲,岂不慈于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隗嚣于是上疏谢曰:“吏民闻大兵卒至,惊恐自救,臣嚣不能禁止。兵有大利,不敢废臣子之节,亲自追还。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臣虽不敏,敢忘斯义!今臣之事,在于本朝,赐死则死,加刑则刑;如更得洗心,死骨不朽。”有司以嚣言慢,请诛其子。帝不忍,复使来歙至,赐嚣书曰:“今若束手,复遣恂弟归阙庭者,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嚣知帝审其诈,遂遣使称臣于公孙述。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注)①隗嚣(wěi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B.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C.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D.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礼记》曰:“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
B.世祖,这里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C.足下,旧时对对方尊称的交际用语,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王,可译为“您”。
D.行在,“行在所”的省称。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天子行幸所至之地。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冈(苏)建诣行在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年少时便志向远大,兄长们对此称奇。后隗嚣非常器重他,任用其为绥德将军,参与筹划大计。建武四年冬天,马援送信到洛阳,更是得到了皇帝的欣赏。
B.马援正直忠心,勇于向君主进呈意见。在隗嚣发兵反叛后,他上书国君,说明事件的基本脉络,并请求面圣,以详尽陈述消灭隗嚣的策略。
C.隗嚣孝顺慈爱,在马援看来连曾参、闵子骞也比不过他,因此隗嚣不会不顾及自己儿子的安危。这是马援对其进行规劝的原因之一。
D.马援言辞颇有艺术。他写信给隗嚣的属下杨广,让他告知劝说隗嚣,信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惜没有收效。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马援闻隗嚣欲贰于汉,数以书责譬之,嚣得书增怒。
(2)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奈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及党事起,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时休著《公羊墨守》《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公卿举玄为赵相,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时大将军袁绍慈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有顷寝疾,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B.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C.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D.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是仅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B.辟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是由中央官署征聘后,向上荐举。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称为“茂才”。
D.缞,丧服中最重的一种,本来是臣为君、子为父所服,自汉代起弟子也为老师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喜好学习,郑玄年轻时在乡里担任啬夫,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官那里;拜师于马融之时,日夜诵读,从不倦息。
B.郑玄不乐为官。被迫拜见何进之后,他很快就逃走:袁绍曾荐举郑玄为茂才,并上表推荐他担任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
C.郑玄深得敬重,国相孔融指示高密县令为郑玄特设一乡;黄巾军攻打青州时,徐州牧陶谦把他接到徐州时,以师友之礼相待。
D.郑玄善于辩论,袁绍的客人对郑玄不服气,故意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郑玄依照儒家要旨给以答辩应对,折服了众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都卢植,事扶风马融。
(2)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①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祐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②,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祐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祐军败,为奉所获。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帝复祐位而厚加慰赐。遣击新野、随,皆平之。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祐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祐黄金三十斤。
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代征南大将军岑彭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祐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祐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
祐初学长安,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赉。二十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他的大哥刘演字“伯升”。  ②日角之相:旧时星相家称额骨中央隆起、形状如日为“日角”,认为这是帝王之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
B.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
C.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
D.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时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西汉汉武帝时罢太尉置大司马,东汉时期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
C.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D.《后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祐小时候成了孤儿后,就回到外祖父刘氏家住,经常到舂陵去,刘秀和刘演都很喜欢他,后来他还分别做了刘演和刘秀的护军。
B.有一次在宴会上,朱祐随口说当时还是大司马的刘秀有帝王之相,刘秀说要叫刺奸将军治朱祐的罪,朱祐就不敢再说了。
C.朱祐作战英勇,常打胜仗,深得刘秀的喜爱,即使攻打邓奉失败被俘,刘秀也在朱祐接受邓奉投降后迅速恢复其官职,并厚加赏赐。
D.朱祐为人质朴正直,经常接受敌人的投降,而不以斩杀敌军首级邀功,但对自己手下士兵要求严格苛刻,以至于士兵都痛恨他。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
(2)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