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早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早,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止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当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威采,不扬华萍。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亡身进贤。”尝竞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B.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C.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D.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弟,即丈夫的妹妹,与《孔雀东南飞》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的“小姑”意同。
B.孝廉,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是汉朝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重德轻能。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乡曲,乡里,亦指穷乡僻壤,与“窜梁鸿于海曲”中的“曲”意相同。形容识见寡陋。这里指同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虞有一个寡妇极其孝顺,奉养婆婆。却被人诬告寡妇是厌倦了供养婆婆,因而毒害了婆婆。
B.孟尝担任合浦太守不到一年就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谋利,极有声望。
C.合浦还珠的故事告诫我们只要官员清廉为官,自然环境就能得以改善,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D.孟尝称病辞职,隐居耕种,不事张扬才华。杨乔为此打抱不平,冒死向汉桓帝荐贤进能。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自是郡中连早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2) 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3 09:1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充字大逊,陈留人也。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衣。妻窃谓充曰:“今贫居如此,难以久安,妾有私财,愿思分异。”充伪酬之曰:“如欲别居,当酝酒具会,请呼乡里内外,共议其事。”妇从充置酒晏客。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坐中惊肃,因遂罢散。充后遭母丧,行服墓次,人有盗其墓树者,充手自杀之。服阕立精舍讲授。
太守鲁平请署功曹,不就。平怒,乃援充以捐沟中,因鼟署县都亭长。不得已,起亲职役。后和帝公车征,不行。延平中,诏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特征充为博士。时鲁平亦为博士,每与集会,常叹服焉。
充迁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充高节,每卑敬之。尝置酒请充,宾客满堂,酒酣,骘跪曰:“幸托椒房①,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充乃为陈海内隐居怀道之士,颇有不合。骘欲绝其说,以肉啖之。充抵肉于地,曰:“说士犹甘于肉!”遂出,径去。骘甚望之。同坐汝南张孟举往让充曰:“一日闻足下与邓将军说士未究,激刺面折,不由中和,出言之责,非所以光祚子孙者也。”充曰:“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由是见非于贵戚。
迁左中郎将,年八十八,为国三老。安帝常特进见,赐以几杖。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椒房:后妃的代称。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B.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C.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D.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B.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诏、迁等。
C.“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足下”在古代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足下意为“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充家境贫寒。虽已娶妻成家,但仍与母亲兄弟居住在一起。妻子不堪忍受贫困,主动分家,自立门户,遭到李充的数落和休弃。
B.鲁平很佩服李充,曾经强令李充出来做官。朝廷征召天下名士,鲁平力荐李充入朝担任博士。每有集会,鲁平便要赞赏李充。
C.李充遭遇母亲离逝的不幸,十分哀伤。服丧期间,李充住在母亲墓旁守丧;有人偷盗母亲墓上的树,他怒不可遏,竟然亲手将其杀死。
D.李充曾为大将军邓骘列数天下高士,因为其中有人不合邓骘口味,邓骘不想让他再说,拿肉给他吃,李充将肉扔到地上,扬长而去。
【小题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同类题2

朱晖传

范晔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赋,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日:“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傲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壁,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简注)
①略夺:掠夺。略,侵夺、强取。②壮:意动用法认为……强盛,这里可译为“欣赏、赞许”。③令:美好。④爱:吝啬。⑤辟:征召。⑥漏且尽:天快要亮了。漏,刻漏,古代漏水计时的器具。以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壶中水因漏渐减,箭上的刻度也就依次显露,从而可以知道时刻。⑦掾属:佐治的官吏。⑧绐(dài):欺骗。⑨白:禀告。
(阅读指要)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朱晖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着重表现了朱晖胆识过人、智勇过人、重义轻财等品质。文章叙事生动,又多记语言写得有声有色,人物形象鲜明。
(阅读训练)
【小题1】全文共三段,请概括写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小题2】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1)主簿以(___________)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2)主簿大惊,遽以(__________)白就。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朱晖不畏权势的一组是(   )。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③就闻,叹曰“志土也,勿夺其节。”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晖路遇群盜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贫穷羸弱的宗里故旧,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小题5】文章末句写道:“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这里的“乞身”,字面意思是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这里运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乞身”的实际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小题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晖以病去(__________) (2)自往之,晖避不见(__________)
(3)正月朔,苍当入贺(__________) (4)谓掾属曰(__________)
【小题7】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
(2)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其言。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扞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倚恃贪放,勋案得其臧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大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先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大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也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D.崩和“薨”“卒““不禄”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勋为人耿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征询他想借机杀死苏正和,他虽与正和有仇,但没有乘人之危,并拒绝免于被杀的正和的面谢。
B.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盖勋率兵救助,身受三处刀伤,仍然坚守不动,誓死不降。叛军服其忠义勇猛,并礼赞他。
C.盖勋秉公执法。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盖勋不听贵戚说情,将其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将案件追查到底,威震京师。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誓死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2)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邰,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邰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侯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备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时夏夕露坐,邰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日:“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邰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邰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邰进谏日:“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邰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邰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邰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邰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邰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醣上邰“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邰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B.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C.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D.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我国古代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B.分野,古人依据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C.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外,还有“薨”“卒”“不禄”等。
D.心丧,指古代弟子为老师守丧,不穿丧服,只在心中悼念;后泛指心中哀伤悼念,如守丧一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邰博学却默默无闻。他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通晓《河图》《洛书》和占卜术,但外表质朴,并不被太多人所知道。
B.李邰能根据星宿预测。他曾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C.李邰有敏锐的洞察力。大将军窦宪娶妻,各地郡国都去祝贺,李邰以拖延的方法阻止汉中太守送礼,最终太守没有被窦宪牵连。
D.李邰非常受弟子尊敬。李邰在八十多岁时去世,他的弟子冯胄自制丧服,为他守心丧三年,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诧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
(2)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 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乃以兵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 时年五十一。
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小题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苏正和案其罪    案:通“按”,调察,查办
B.滇吾素为勋所厚 厚:厚待
C.乃以兵捍众  捍:捍卫,保护
D.有诏穷案    穷:穷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
C.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2)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