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参帷幄。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四年,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伦初受窦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及太后,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受辱,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方面,知震之所在。验之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参帷幄   豫:提前
B.为后世法   法:方法
C.伦受辱   耻:羞耻
D.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永平末始给事宫掖 ②验之
B.①沐浴整衣冠    ②知震之所在
C.①妙尽璇玑正   ②未有也
D.①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②寻方面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原文断句正确的是
A.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B.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C.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D.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小题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伦传》中的“黄门”,是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守卫官职的简称。汉代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分类。
B.《蔡伦传》中的“太后崩”,封建社会严格规定“死”有明确等级,天子、帝后之死都讳称“崩”。
C.《张衡传》中的“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源于《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D.《张衡传》中的“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5】将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2)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3)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5 11:0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琳、吕晏,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光武南还宛,更始诸将攻父城者前后十馀辈,异坚守不下。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异因荐邑子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光武皆以为椽史,以至洛阳。
及王耶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兔肩。因复度欺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还,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青山胡率万馀人降异。异又击卢芳将贾览、匈奴奠鞑日逐王,破之。上郡、安定皆降,异复领安定太守事。
九年春,祭遵卒,诏异守征虏将军,并将其营。及隗嚣死,其将王元、周宗等复立嚣子纯,犹总兵据冀,公孙述遣将赵匡等救之,帝复令异行天水太守事。攻匡等且一年,皆斩之。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
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于军,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B.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C.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D.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授予官职。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除、授等词语。
B.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D.谥,专指古代高官大臣死后,朝廷依其身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被汉军抓住后,由兄长和同乡一起向刘秀推荐他,而他也借机在刘秀面前表明自己归附的决心。
B.冯异给刘秀献豆粥,抱柴火,送麦饭和兔腿,都是因为他原本是王莽的部下,害怕刘秀不信任他,而做出的讨好之举。
C.诸位将领在军中评论功劳的时候,冯异总是不参与,这表现出他为人谦逊、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
D.诸位将领一起攻打冀县时,久攻不下,都想暂时退兵休整,只有冯异坚持作战,并总是身先士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
(2)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欲且还休兵。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歧传 范晔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歧少明经,有才艺。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会河东太守刘祜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傕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时。
(摘自《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兴二年,司空掾 辟:征召
B.阖门百口,势能相 济:成功
C.迎入上堂,之极欢 飨:款待
D.即日便下,下便掩 讫:完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出行,得死友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不有重怨,即亡命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C.俱贼边章等所执 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D.即实告之 皆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歧年轻时就通晓经书,富有才华,曾经建议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应该辞去官职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担任太守职位而感到羞耻,于是愤而辞职回到家中。
B.延熹元年,赵歧因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边疆发生战事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赵歧为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请求任命他为长史,大将军何进推举他担任敦煌太守。等汉献帝定都长安,又拜为议郎,逐渐升为太仆。
D.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赵歧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而他自己也被推举担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时候,他吩咐儿子丧事从简,态度极为豁达。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俭望门投止

张俭亡命困迫①,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②,笃引钦就席曰:“张俭负罪亡命,笃岂得藏之!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③”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专取仁义! ”笃曰:“今欲分之,明廷载半去矣。”钦叹息而去。笃导俭以北海戏子然家⑤遂入渔阳出塞。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俭与鲁国孔褒有旧,亡抵褒,不遇,褒弟融,年十六,匿之。后事泄,俭得亡走,国相收褒、融送狱,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竞坐褒。及党禁解,俭乃还乡里,后为卫尉,卒,年八十四。夏馥⑦闻张俭亡命,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馥不受曰:“弟奈何载祸相饷乎丨”党禁未解而卒。

(注释)①张俭:当时知名的“党人”。因检举宦官侯览的罪行,被诬陷遭追捕。②外黄令:应作黄令。黄,县名,当时属于东莱郡。③明廷:对县令的尊称。④蘧伯玉,名瑗,春秋时卫国的贤大夫。⑤戏子然:姓戏,名子然。⑥谳:评议罪案。⑦夏馥:当时为指为“党魅”。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融送狱,未知所(________) (2)俭与鲁国孔褒有(________)
(3)馥弟静载缣帛追求之(_______)   ⑷足下如何取仁义(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钦起抚笃曰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钦叹息去    党禁未解
C.郡县之残破  后卫尉
D.莫不重名行  妾当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
⑵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
【小题4】“张俭亡命”过程中写孔家“一门争死”的作用。
【小题5】联系全文内容,评价夏馥的言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C.“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D.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东汉以后为尚书台属官。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文中与《荆轲刺秦王》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为人洁身自好。因父亲得罪了县令被关押,他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感动,释放了他父亲;老师焦永因事被劾查,乐恢却拒绝为他通关。
B.乐恢清正廉洁,做事正直特立。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他,他却举政子为孝廉;任司空牟融府期间,第五伦代融,乐恢为避同乡之嫌,荐杜安代己,受到好评。
C.乐恢不畏权贵,弹劾多名重臣。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宪弟欲与其交好,乐恢因恨其不依附自己,也予以谢绝。
D.乐恢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妻子劝他明哲保身,他仍然上疏劝谏;因意见未被采纳,他称病退职,后在窦宪暗示下,州县官吏胁迫其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2)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有文采:张衡曾在太学学习,通宵五经、贯通六艺,但并不以此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人交往。
B.张衡关心国事:张衡曾被推举为孝廉,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但他对当时的奢侈较为关注,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C.张衡精通天文历法:张衡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后被任命为郎中、太史令,曾制造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D.张衡有政绩:张衡担任河间王的相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后来张衡把他们同时逮捕,拘押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