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的作者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有“书圣”之称。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又称“王右军”。他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B.《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另外三部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C.《长亭送别》节选自元杂剧《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有“元曲四大家”的说法,这四人分别是关汉卿、郑光祖、王实甫、马致远。
D.《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桐城派的代表作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4-28 07:0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炒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B.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C.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D.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指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旧时见面的一种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贻误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是“一世龙门”,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使虚浮妄诞成为风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石勒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他杀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

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tǎng,府库)无寸金,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特进、中书侍郎,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六部还包括吏、礼、兵、刑、工。
C.“拜、迁、进阶、兼”这几个词都表示官职的提升。
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
B.杜让能有谦逊精神。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C.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
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诫官员时,让能坚决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述字怀祖。少孤,事母以孝闻。安贫守约,不求闻达。性沈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少袭父爵,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尝见导每发言,一坐莫不赞美,述正色曰:“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庾亮曰:“怀祖清贞简贵,不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康帝为镖骑将军,召补功曹,出为宛陵令。后出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莅政清肃,终日无事。母忧去职。服阕,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初至,主薄请。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余无所讳。”寻加中书监,固让,经年床拜。复加征虏将军,进都督扬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卫将军、并冀幽平四州大中正,刺史如故。寻迁散骑常侍、尚书令,将军如故。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有所辞,必于不受。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述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坦之为桓温长史。温欲为子求媚于坦之。及还家省父,因言温意。述大怒曰:“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坦之乃辞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遂止。简文帝每言述才既不长,直以真率便敌人耳,谢安亦叹美之。初,述家贫:求试宛陵令。颇受赠遗。而修家具,为州司所检,有一千三百条。王导使谓之曰:“名父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比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禄賜皆散之亲故,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太和二年,以年迫悬车,上疏乞骸骨,不许,述竟不起。三年卒,时年六十六。

(节选自《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
B.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
C.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
D.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奕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即避讳,就是不直称尊长的名字,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B.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后历代相延,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C.尊君,是尊称,文中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和“家君”、“令尊”一样。
D.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称“悬车”,借指七十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述被王导征召为官,因不满周围人对王导一味逢迎,便直言陈述看法,王导称谢,由此可见王述率直。
B.在为母亲守丧期满后,王述任扬州刺史,后被加封中书监、征虏将军等职位,王述有时推辞,有时接受。
C.桓温希望与王坦之结为儿女亲家,王坦之告知父亲,事情遭到王述严词拒绝,王述认为不应该攀附权贵。
D.王述任宛陵令时接受了别人馈赠的许多礼物,被王导批评,但后来在多地任职,为官清廉,受到众人赞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沈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
②王导使谓之曰:“名父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羡字令则。清和有准。才年七岁,遇苏峻难,随父在石头,峻甚爱之,恒置膝上。羡阴白其母,曰:“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母掩其口,曰:“无妄言!”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弱冠,与琅邪王洽齐名。穆帝以为抚军参军,征补太常博士,皆不就。后拜秘书丞、义兴太守。征北将军褚裒以为长史。

既到,裒谓佐吏日:“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寻迁建成将军、吴国内史。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殷浩以羡在事有能名,故居以重任。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羡寻北镇准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兖州刺史,镇下邳。羡自镇来朝,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羡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之举。”浩乃止。及慕容俊攻段兰于青州,诏使羡救之。俊将王腾、赵盘寇琅邪、鄄城,北境骚动。羡讨之,擒腾,盘迸走。军次琅邪,而兰已没,羡退还下邳。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临阵,斩兰。帝将封之,羡固辞不受。先是,石季龙死,胡中大乱,羡抚纳降附,甚得众心。以疾笃解职。后除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让不拜。升平二年卒,时年三十八。帝闻之,叹曰:“荀令则、王敬和相继凋落,股肱腹心将复谁寄乎!”追赠骠骑将军。

(节选自《晋书·荀羡传》)

注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的国君,春秋时期的霸主,二人都以“尊王”相号召而成就霸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B.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C.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D.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而体犹未壮,故称。后用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B.屯田,汉以后政府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饷和税粮。
C.追赠,是在官员退休或去世后加封某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封、追晋。
D.领,指在原有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一般是兼任较低的职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羡很有个性,遇事颇有主见。他七岁时深受谋反的苏峻喜爱,却暗地里有杀贼之念;在殷浩询问蔡谟一事时也有不同见解。
B.荀羡不慕荣利,多次辞不就命。将迎娶公主时他逃跑了;先后被授职抚军参军、太常博士、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却均未接受。
C.荀羡极有声望,深得皇帝信任。他年轻时就与王洽齐名,任职时被殷浩认为处事有能力,死后又被皇帝评价为重臣和心腹。
D.荀羡骁勇善战,屡次立下军功。王腾、赵盘侵犯琅邪、鄄城时,荀羡讨伐他们,捉拿了王腾,打跑了赵盘,同时斩杀了慕容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
(2)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民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密曰:“愿为人兄。”吴主曰:“何以为兄?”密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称之。
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于是密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处省去内容为《陈情表》)武帝览之,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密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密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密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B.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C.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D.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C.“洗马”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为太子管理车马,并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
D.“高祖”是刘邦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西将军邓艾聘请李密为主簿,想与他相见,可他没有前往;晋武帝十分赞赏李宓的诚挚,曾下令郡县拨给他赡养祖母的衣食用度。
B.李密是西晋文学家,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全赖祖母刘氏养育成人,他对祖母也十分孝顺,为了尽孝,祖母在世时,他曾多次拒绝,不曾出仕。
C.李密出使吴国时,吴国国君与群臣议论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
D.李密性格直爽诚信,不会委屈己意而奉承别人,因行事不合荀勖、张华的旨意,曾被贬为汉中太守。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
②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