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察孝廉钱唐长,郴令。孙权为骠骑将军,辟补西曹掾;及称尊号,以泽为尚书。嘉禾中,为中书令,加侍中。赤乌五年,拜太子太傅,中书如故。

   泽以经传文多,难得尽用,乃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咨访之。以儒学勤劳,封都乡侯。性谦恭笃慎,宫府小吏,呼召对问,皆为抗礼。人有非短,口未尝及,容貌似不足者,然所闻少穷。权尝问:“书传篇赋,何者为美?”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初,以吕壹奸罪发闻,有司穷治,奏以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权以访泽,泽曰:“盛明之世,不宜复有此刑。”权从之。又诸官司有所患疾,欲增重科防,以检御臣下,泽每曰“宜依礼、律”,其和而有正,皆此类也。六年冬卒,权痛惜感悼,食不进者数日。
泽州里先辈丹杨唐固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著《国语》《公羊传》《谷梁传》注,讲授常数十人。

吴录曰:初,魏文帝即位,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泽曰:“不及十年,丕其没矣,大王勿忧也。”权曰:“何以知之?”泽曰:“以字言之,不十为丕,此其数也。”文帝果七年而崩。臣松之计孙权年大文帝五岁,其为长幼也微矣。

(删节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B.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C.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D.权尝从容问/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诸卿以为如何/群臣未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迁:调动官职,如“再迁为太史令。”左迁一般指降职。领:兼任更高的官职。
C.嘉禾、赤乌:嘉禾、赤乌是吴祖孙权年号。汉武帝开创了年号纪元先例,自此,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公羊传》《谷梁传》:《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阚泽勤奋好学,学识渊博。他因家中贫困,常被人雇用抄书,以此换取纸笔。抄完书后,他也就将那部书全部诵读完毕了。他博览群书,通晓天算历法,由此声名显扬。
B.阚泽精通儒学,制定礼仪。他撰写《礼》一书和各家注释,以此教授太子,为他们拟定了出入及与宾客会见的礼仪等。因为儒学上的造诣深厚,他被封为都乡侯。
C.阚泽待人谦恭,不言人过。阚泽呼唤询问宫廷官府的小吏,都用平等的礼节相待。对别人的短处,他从不亲口提及。
D.阚泽反对酷刑,重视礼律。阚泽认为盛明的朝代,不应有酷刑。各官署存在一些弊端,孙权打算加重律令条例来检查监督官员,他每次都说“应依照礼仪、法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咨访之。
(2)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4 11:26: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B.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C.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D.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B.建安,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拜书,写信给别人的敬辞。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惟拱手弯腰而已,后引申为恭敬地做某事,“拜送书于庭”中的拜即是此意。
D.节钺,符节与斧钺的合称,钺是斧类古兵器,曾是帝王斩杀大臣使用的,象征生杀之权,君主多用黄色的钺。掌节钺的大臣、将军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义薄云天。他与刘备、张飞情同手足,始终追随刘备,即使身陷曹营,受尽恩惠,也仍然心系刘备,最终找机会和刘备一起投奔先主。
B.关羽知恩图报。他感念曹操对他的厚待,在解了白马之围,报答了曹操后,才毅然决然地离开。
C.关羽意志坚强。他曾经被流箭射中,箭穿透了左臂,毒入骨头,却能气定神闲伸臂让医生开臂刮骨。
D.关羽骁勇善战。他曾于千军万马中斩杀袁绍的大将,也曾于樊城斩杀庞德,曹操为避其锋锐,甚至想迁离许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2)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注)翳,华盖。褶:骑服。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
B.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
C.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
D.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
C.《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上古经典文献汇编。
D.春秋之义,指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中止。
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
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
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B.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C.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D.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任用官员的科目之一,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也成为了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B.《书》为《尚书》的最早书名,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中“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C.“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之一。从汉武帝始创年号起,便有了年号纪年,除此之外,古人也会用干支两字相配来纪年。
D.“豫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余八州为冀、兖、青、徐、扬、荆、梁、雍。一般地说,“九州”可泛指中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族人,此举得到人们的好评,且获得太祖的青睐。
B.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多和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C.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史,后来果如他所料。
D.温恢善于体察人心。他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2)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大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召诸军征蜀。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出其右,司马师纂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还,曰:“贼未可击。”艾怒:“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①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注)①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农纲纪,官职名,东汉末年时曹操设置,为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的属官,掌管屯田事务。
B.关内侯,爵位名,是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往往是赐予而非封授,以示恩德,多为虚名无实际封地。
C.景元,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景元”与上文中的“嘉平”同为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D.面缚舆榇,一种投降仪式,面缚指缚手于背而面向前,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升任尚书郎。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到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蜀人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