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小题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25 10:46: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讫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迁。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先主即从之。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因众心,早图关中,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主不听。

建兴六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七年卒,追谥顺平候。

(节选自裴松之《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B.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C.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D.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驳,驳议,就他人所论予以辩驳,臣属向君主上书的一种,其他有章、奏、表等。
B.建兴,三国时蜀汉君主刘禅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
C.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此地围绕着天然地形屏障,四面各有关口,故称“关中”
D.注,解释古书原文的注释,宋文帝以《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作补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云能征善战。他在长阪坡救下了刘备的妻儿;跟随先主平定江南;与诸葛亮分兵两路夹击成都;在箕谷大战曹真,虽兵少战败却未大败。
B.赵云很有见识。他看出赵范投降并不是真心的,拒绝娶赵范的寡嫂,免受牵累;他反对刘备伐吴,提出早图关中的构想,体现出一定的战略眼光。
C.赵云深得刘备赏识信任。在公孙瓒帐下时,刘备就主动结交他;刘备战败时也坚信他不会弃己而去;后来又多次升迁他的职位,死后还追谥他为顺平侯。
D.赵云不贪财物。平定益州后,有人主张把成都的田宅分给诸将,赵云引霍去病故事上奏刘备表示反对,主张把田宅归还给百姓以安其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
(2)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州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祎。祎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崖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趾,交趾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流。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斗。”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旧时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的官员。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和,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黄武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意,以筮辄验。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五凤二年,讨山贼陈毖于零陵。斩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转为武昌右部督。与诸将共赴寿春;还,累迁荡魏、绥远将军。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平,使者丁忠自北还,皓弋阳可袭,凯谏止,语在《皓传》。宝鼎元年,迁左丞相。
皓性不好人视己,郡臣侍见,皆莫敢忤。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率有不,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皓时徙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
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暗于奸雄,君惠闭群孽。无灾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困民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臣闻吉凶在天,犹影之在形,响之在声也,形动则影动,形止则影止。此分数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进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民力尽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浊于财宝。邪臣在位,贤哲隐藏,百姓业业,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忧。汉所以强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此往事之明证也。

(选自陈寿《三国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弋阳可袭 说:劝说
B.若率有不   虞:忧虑
C.黎元穷匮   黎元:百姓
D.宜重其食 诚:确实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好《太玄》,论演意,以筮辄验。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①君惠闭群孽 ②月出东山之上
C.①无灾民命尽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D.①困民求饶 ②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凯关爱百姓。孙皓迁都武昌,扬州百姓贫穷匮乏,陆凯上疏,劝谏帝王应以百姓为根本,爱惜其生命,重视其衣食与喜乐。
B.陆凯善于劝谏。以秦朝和汉朝的强盛为例,劝谏帝王,不要迷恋财宝,迷于美色,要讲究诚信,听从劝谏,接纳贤才。
C.陆凯文武兼备。选文用短句极简省地写他在征伐方面的功绩,用含有比喻的奏疏详写他在治国方面的见地,详略得当。
D.选文体现了应以民为贵的治国理念。陆凯将有道国君与无道国君形成对比,阐释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之理,启人深思。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2)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

同类题4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策字伯符,与周瑜相友,江、淮间人咸向之。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而更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据之。时吴景尚在丹杨,繇至,迫逐之。景退舍历阳。策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策性阔达,善用人,士民莫不尽心,乐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欲先击破虎等,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据会稽,屠东冶,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

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礼辟策弟权。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未发,会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足以观成败。公等善吾弟!”呼权佩印绶,谓曰:“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年二十六。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一》)

(注)①斛,古代量具名,当时十斗为一斛。②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此处指建安二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③辟,征召,任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术甚之   奇:引以为奇,器重。
B.至历阳,众五六千  比:及,等到。
C.策单骑出,与客遇  卒:最终。
D.公等善吾弟 相:辅佐,帮助。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更用陈纪    寿春,术据之
B.策说术 破虎等
C.士民莫不尽心,乐致死   会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D.呼权佩印绶     举贤任能,保江东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假如我袁术有像孙策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B.景退舍历阳
吴景败退下来,驻扎在历阳这个地方。
C.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
刘繇抛弃军队悄悄逃跑,各郡太守都争相把城邑捐献给孙策。
D.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
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逃到江边躲藏起来。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孙策派人到袁术的军营中杀死了逃匿的骑兵,但是袁术并没有公开责怪他。
B.袁术先后两次食言,孙策大失所望,便借出兵历阳的机会与袁术公开决裂。
C.攻破严白虎后,孙策趁势重新安排地方事务,借此取得了主政江东的优势。
D.孙策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也有利于曹操实现对各派势力的牵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繇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举孝廉,为郎中,下邑长。时郡守以贵戚托之,遂弃官去。州辟部济南,济南相中常侍子,贪秽不循,繇奏免之。平原陶丘洪荐繇,欲令举茂才。刺吏曰:“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会辟司空,除侍御史,不就。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术图为僭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于是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与景、贲并力攻英、能等,岁余不下。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孙策东渡,破英、能等。繇奔丹徒,遂溯冮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晧,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繇长子基,字敬舆,年十四,居繇丧尽礼,故吏馈饷,皆无所受。姿容美好,孙权爱敬之。权为骠骑将军,辟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权为吴王,迁基大农。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选自《三国志吴志·刘繇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大暑时尝/厅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佘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B.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C.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D.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下邑长”中的“除”是授予官职、任命官职之意,这和李密《陈情表》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除”意思完全一样。
B.“欲令举茂才”中的“茂才”又作茂材,是汉代的另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C.“骋骐骥于千里”中的“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常用于比喻天生志向远大的人才,如荀子《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D.“会辟司空掾”中的“掾”通“椽”,是指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此处用来比喻位高权重的官员,和“如椽巨笔”的“椽”意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繇年少无畏,胆识过人。譬如他的本家叔叔被强盗抓去了,他竟然敢去强盗那里把叔叔再抢回来。
B.刘繇料事周到,防患未然。吴景、孙贲对他假意恭维,貌合神离。他们本是袁术手下的人,为绝后患,刘繇驱逐他们离开。
C.刘繇时而勇敢,时而怯懦。如他敢于深入匪窝抢人,揭露权贵贪婪污秽;却又因害怕袁术,不敢到扬州去上任。
D.刘繇家族荣宠,深受器重。刘繇父子深得君王的赏识,尤其他的长子刘基,有主见,有个性,又一表人才,深受孙权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
(2)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
(3)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