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日:“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日:“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日:“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选自《魏书五》,有删改)
(注)杨难当,仇池国首领,在位时间为429-442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B.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C.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D.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侧出,文中指杨大眼行为异于流俗,被视为不正,清代戴名世《<庆历文读本>序》就有:“余孤行侧出,为世所弃。”
B.典选,掌管选拔人才授官的事务,《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
C.蛮酋,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我国古代将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蛮”,字面上有粗野、熊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D.关张,分别指东汉末年蜀国名将关羽和张飞,其中关羽死后,逐渐,清代是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大眼出身贵族,但少时历经坎坷。他是仇池国首领杨难当的孙子,但因侧出,而不被宗族亲属重视,时常忍饥受冻。
B.杨大眼灵活应变,善于抓住机会,当尚书李冲不同意任用他时,他主动请求展现自己善于奔跑的才能,最终获得了认可。
C.杨大眼身先士卒,有勇有谋。身为将帅,他经常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他出任荆州刺史时曾射杀蛮人以警示诸蛮,蛮人不敢为乱。
D.杨大眼识字不多,但悟性高。他为官时,文书写作都是口授完成的;经常叫人来念书,他在一旁听,听到的都能理解记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2)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7 09:15: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
②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
③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诸将或问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始,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公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④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子”:指帝王、诸侯的嫡长子。“小子何莫学夫诗”中“小子”表现了孔子对百姓的歧视。“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中“二三子”是敬称。
B.“甬道”:是在两侧筑起墙垣以防劫夺的通道。“潼关”与“铁马秋风大散关”中“大散关”都是关防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
C.“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词语本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后来,孝廉这个名称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点窜”:是涂改的意思。成语“文不加点”就是指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用来形容人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小题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讨马超等将领叛乱时,马超屯守潼关,由于关西兵特别强悍,曹操命令各位将领只需坚守营垒,不要和叛军作战。
B.曹操西征,与马超隔关对垒,暗中派遣徐晃、朱灵二将在夜里渡过蒲阪津,据守黄河以西修建营垒,等待时机。
C.曹操采用贾诩的计策,假意答应马超割地、送人质的请求,与韩遂相见,主要是因为与韩遂是故交,感情深,马超却对韩遂生疑。
D.曹操答应马超割地的请求,是为了让马超放松警惕,趁机积蓄士兵的力量,最后让自己能够抓住机会一击成功。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2)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
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
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
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间:(得)机会。
B.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    拟:比,比拟。
C.若苟僭拟,干时而动 干:冒犯,冲犯。此处可译为“背离”。
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    逆:迎,迎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起一朝之谋//不出,火且尽
B.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 //虽大风浪不可鸣也,而况石乎
D.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 //赵氏求救于齐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范“忽于荣利”的一组是( )
①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 ②征命无所就 ③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④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 ⑤范以疾留彭城 ⑥救恤穷乏,家无所余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董卓作乱时,张范与张承想要集合徒众与天下豪杰一起讨伐董卓,后在其弟张昭的劝阻下作罢。
B.张范让张承去见袁术,由于张承在言谈之中没有曲意逢迎袁术,致使见面不欢而散。从中可以看出张承“方正”的性格。
C.张范与张承的儿子同被盗贼劫持,张范前往贼穴营救,最终盗贼被他的仁义之言所感动,把两个孩子都还给了他。
D.太祖每当出兵征战,常常让张范和邴原辅助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并告诫曹丕若有所行动一定要向两人咨询,足见张范深得太祖器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
⑵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
⑶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少,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为门下循行,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从讨黄祖,拜鄂长。权为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详领左部、综领右部督。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江数百里,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魏拜权为吴王,封综、仪、详皆为亭侯。

黄武八年夏,黄龙见举口,于是权称尊号,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命综作赋。蜀闻权践阼,遣使重申前好。综为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乃伪质为作降文三条:

其三曰:“昔子远舍袁就曹,规画计较,应见纳受,遂破袁军,以定曹业。向使曹氏不信子远,怀疑犹豫,不决于心,则今天下袁氏有也。愿陛下思之。间闻界上将阎浮、赵楫欲归大化,唱和不速,以取破亡。今臣款款,远授其命,若复怀疑,不时举动,令臣孤绝,受此厚祸,即恐天下雄夫烈士欲立功者,不敢复托命陛下矣,愿陛下思之。皇天后土,实闻其言。”此文既流行,而质已人为侍中矣。

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于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而才皆不及。“权又问可堪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觉伏诛,普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乃解。拜综偏将军,兼左执法,领辞讼。辽东之事,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权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综有力焉。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或推引杯觞,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责也。

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囯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权患之,使朝臣下议。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其后必绝。遂用综言,由是奔丧乃断,赤乌六年卒,子冲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以宗为蕲春太守,江数百里   去:距离
B.今臣款款,远授其命,若复怀疑,不时举动  款款:忠心耿耿
C.臣年二十二,弃封域,归命有道 委:委托
D.邻国书符,皆综之所造也 略:大致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权称尊号,瑞改元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B.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大辟   均之二策,宁许负秦曲
C.权爱其才,弗责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
D.巧捷诡辩有似祢衡,才皆不及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文中相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如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所说:“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B.大辟是古代刑罚中的死刑。类似的酷刑还有汤镬,是用滚水烹煮。蔺相如在欺骗秦王后曾言“臣请就汤镬”,表示甘受此刑。
C.原文中“以综为金曹从事”,“从事”指办事,引申为处理事务的人,和《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中的“从事”含义相同。
D.建业,南京古称,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南京的别称还有洪都、建康、金陵、吴门、石头城等。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即是南京。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
B.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
C.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
D.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胡综十四岁,任门下循行,留在吴地与孙权一起读书。孙策去世,孙权为讨虏将军,以胡综为金曹从事,随从大军讨伐黄祖,任鄂县县长。后任职书部,与是仪、徐详一道掌管军国机密事务。
B.魏国振武将军吴质,受到朝廷猜疑。于是委托胡综为他写降书,表达自己愿意弃魏归吴的决心和对孙权的忠心。
C.在攻打辽东之事上,辅吴将军张昭大力反对,言辞过于直率急切,孙权被激怒,后来胡综帮助他们二人和解,使他们关系和谐,不再心存芥蒂。
D.自从孙权接手江东后,很多文书都是出自胡综之手,胡综曾建议制定律例,规定地方官擅自回家奔丧处死。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
(2)蜀闻权践阼,遣使重申前好。
(3)间闻界上将阎浮、赵楫欲归大化,唱和不速,以取破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①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拜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遂治兵于鲁阳城。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②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一》)
【注】①匏里:地名。②县:通“悬”。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B.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C.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D.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曰/岂将与乃和亲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代理、暂时担任或试充官职。假尉:指暂时代理的县尉或非正式任命的县尉。
B.黄天泰平:张角自称黄天,曾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D.四海:这里指全国各地。古代类似的称说还有九州、八荒、六合、五湖、四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坚年少就智勇有为。十七岁时,身为县吏的他遇到贼人抢劫商人财物,独自上岸,以计吓退贼人,并砍掉一个贼人首级,由此声名大显。
B.孙坚关心国事有远谋。在辅佐管理郡县之时他就招揽数百个热心青年,以备为国家效力,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追随他讨伐黄巾军张角的起义。
C.孙坚在汉朝立下功劳。中平三年他跟随司空张温平定凉州之乱,随后又在长沙太守任上打败了在此作乱的区星等。孙坚因功被封为乌程侯。
D.孙坚威猛而知晓大义。中郎将董卓趁乱擅权,孙坚跟随各地兴义兵讨伐董卓。董卓的军队惧怕孙坚的军队,孙坚也拒绝了董卓的和亲请求。
【小题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2)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