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爱之。

(注)①建和:汉桓帝年号。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傅”。

【小题1】解释。
诏:____________;奇: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即以其言应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出对“琼以状闻”理解不正确的选项(  )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
C.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小题4】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0 10:47: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茶,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号绛侯。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曰武侯。

(选自《汉书·周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封地,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
B.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贬谪之意。
C.国,古代既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是指京城。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家世代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击败燕王韩王,所向披靡。
C.周勃质朴倔强,老实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士和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
D.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莽传

节选一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及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nǜ)。

莽兄永为诸曹,蚤死,有子光,莽使学博士门下。莽休沐出,振车骑,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诸生纵观,长老叹息。光年小于莽子宇,莽使同日内妇,宾客满堂。须臾,一人言太夫人苦某痛,当饮某药,比客罢者数起。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子元。其匿情求名如此。

节选二

于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歆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莽色厉言方,欲有所为,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莽稽首涕泣,固推让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节选三

于是莽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策。策曰:“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群僚众位而公宰之功德茂著宗庙以安盖白雉之瑞周成象焉。故赐嘉号曰安汉公,辅翼于帝,期于致平,毋违朕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诸父  事:侍奉
B.处之不惭恧 惭恧:惭愧
C.孙建为爪牙 爪牙:帮凶
D.见风采  微:略微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凤死,以托太后及帝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比客罢者数起
固推让
C.久,叔父成都侯商上书
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
D.莽色厉言方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
他分出车马和轻暖的衣物,施舍救济宾客,以致家里没有多余的衣物
B.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
所以身居要职的人更加推荐他,游历四方的人为此到处谈论,他的名声传遍朝野
C.莽休沐出,振车骑,奉羊酒,劳遗其师,恩施下竟同学
王莽在休假时,驾起车马,带着羊和酒,去慰劳侄子子光的老师,连他的同学也一并馈赠
D.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对上用来迷惑太后,对下用来向广大平民百姓显示诚信
【小题4】根据节选一第一段的内容,用四个四字词语概括王莽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题5】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引用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色取仁而行违”一句来评价王莽,意思是说王莽是表里不一、骗取名望之人。对这一评价,你是否赞同?请从选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小题6】用斜线(/)给文言文划曲线部分断句
策曰:“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群僚众位而公宰之功德茂著宗庙以安盖白雉之瑞周成象焉。故赐嘉号曰安汉公,辅翼于帝,期于致平,毋违朕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日:“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创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熹,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项是(   )
A.高祖常徭咸阳 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与...交好
C.从之客,因家焉 家:安家
D.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坐:坐下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闲卧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闲卧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闲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B.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C.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容,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D.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
(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①,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②,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国:封地。 ②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亡事 死亡
B.自以为过之   超过
C.乃短贾生曰   说人坏话
D.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连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怀王骑,堕马而死, 蟹六跪而二螯
C.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    自以为关中之固
D.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天下云集响应
⑤商人重利轻别离
⑥使人听此凋朱颜
⑦假舆马者,非能水也
⑧包举宇内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B.①④/②⑥/③⑦/⑤⑧
C.①/②/③⑥/⑤⑦/④⑧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小题4】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謇朝谇而夕替
④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秦人不暇自哀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转徙于江湖间
A.①⑦/②③/④⑥/⑤⑧B.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C.①⑧/②⑦/③⑤/④⑥D.①⑦/②④/③⑧/⑤⑥
【小题5】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也不采纳他的建议。
B.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孝文帝召见他,不但向他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还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D.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
【小题6】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絮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纳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

(节选自《汉书·贡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B.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C.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D.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包括皇帝征召和公府、州郡征召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B.陛下原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C.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会在固定的时间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言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精通经义,品行端正。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重用。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反而任命他为长信少府,后又让他担任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反对奢侈,为民请命。皇帝多次听从他的建议,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减少了诸侯王庙的卫兵,罢除了郡国的宗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
(2)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