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每行县①录囚徒②,还,其母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③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④。

(注)①行县:巡视下属各县。②录囚徒:省察囚犯有无冤情。③为:给、与。④残:残酷。
(文言知识)

“即”在文言中多指“即使”“如果”。上文“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中的“即”,便指“如果”,句意为:如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它又指“靠近”“接近”,如“可望而不可即”,意为能见到但不可靠近或取得;“若即若离”意为既像接近又似疏远。它还指“当”“当前”,如“即日”“成功在即”。“即景生情”意为由眼前的景物产生感情。

(思考与练习)
【小题1】解释。
①辄:___________;②亡:____________。
【小题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活几何人?
②语言异于他时。
【小题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__________)
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0 03:05: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于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长辈
B.私候胜曰 候:拜访
C.恐前语发 发:泄露
D.虞常果引张胜 引:带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   作《师说》以贻之
B.因厚赂单于 相如因持璧却立
C.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 公为我献之
D.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则或咎其欲出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也。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内领尚书,外典兵马,踵故选置从事中郎与参谋议,奏请隆为从事中郎,迁谏大夫。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①,以镇万方。”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隆迁冀州牧、颍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
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隆奏言:“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养劳赐,一出少府②。盖不以本藏给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今贤乃便僻弄臣,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挈国威器共其家备。武兵设于弄臣,非所以示四方也。臣请收还武库。”上不说。
顷之,傅太后使谒者买诸官婢,贱取之,复取执金吾官婢八人。隆奏言贾贱,请更平直。上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大夫:“交让之礼兴,则虞芮之讼息。隆位九卿,既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永信宫③争贵贱之贾,程奏显言,众莫不闻。举措不由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以隆前有安国之言,左迁为沛郡都尉,迁南郡太守。
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冯太后狱冤陷无辜。隆免官,徙合浦。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国邸:汉代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②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家手工业制造。③永信宫:代指傅太后。
【小题1】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B.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C.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D.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就位,古谓走入中庭左右两侧规定的位置,也指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
B.《春秋》,是儒家典籍“五经”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
C.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D.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将隆受他人赏识,步入仕途。王音想选拔从事中郎,认为毋将隆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奏请皇上任命毋将隆担任从事中郎。
B.毋将隆为人正直,敢于直谏。汉哀帝把武库中的兵器送给董贤,毋将隆认为武库兵器只能为国家公用,请求哀帝收回这些兵器。
C.毋将隆不畏权势,反对太后低价购买官婢。毋将隆认为傅太后低价收买婢女不对,上书皇上请求公平买卖,结果招来皇上指责。
D.毋将隆得罪权贵,导致官场不顺。毋将隆因不愿意和王莽交往而招嫉恨,先是被贬为沛郡都尉,后又被罢免官职,流放合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隆迁冀州牧、颍川太守。
(2)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冯太后狱冤陷无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 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荐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藏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动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

(注)①窬(yú):捷径孔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B.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C.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D.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正丞:军正指古代军中执法官,掌军事刑法。汉设军正丞,是军正的副职。
B.二千石:汉朝官员俸禄等级,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郡守。
C.三王:文中指夏、商、周三朝第一位帝王的总称,夏商、周合称为“三代”。
D.祠:即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专指为供奉和祭祀祖先或先贤而修建的供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建与士卒共甘苦,深得其心。胡建经常步行,和士卒们生活在一起,并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士卒们都听从胡建的指挥。
B.胡建做事冷静果敢,执法严厉。在处理监军御史私下做买卖的事情时,他秉公执法,先斩后奏,并向朝廷详细禀报了原委。
C.胡建深得皇帝赞誉,名声显扬。对于胡建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帝在诏书中引经据典赞同他的做法,胡建因此而显名。
D.胡建遭受公主陷害,自尽而亡。胡建带人围捕刺客时,一路追射盖主的家奴使其逃散,后遭陷害被抓捕,他自杀身亡。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淝水之战》)
(3)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段太尉逸事状》)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招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选自《汉书》)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莫能 (________)    (2)田延年为河东太守(________)
(3)署督邮 (________)    (4)又不可以私 (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属县长吏虽中伤B.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C.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D.为狱小吏,晓习文法
【小题3】与“征拜东海太守”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古之人不余欺也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
(2)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
【小题5】文中除了表现尹翁归奉职守法外,还写了他的哪些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