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出云中。后五岁,以车骑将军从大将军青出,有功,封南窌侯。后再以左将军出定襄,无功,坐酎金,失侯。复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后八岁,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

③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云,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④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节选自《汉书·公孙贺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然数被(_______)   (2)从是矣(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相同的一项。
(1)父子并公卿位 (_____)
A.安乐业 B.岁月不 C.官任职 D.后来
(2)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坐事死(_____)
A.无与伦 B.地震动 C.权量力 D.肩接踵
【小题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B.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C.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D.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小题5】根据第③段判断公孙贺不接受丞相之职的直接原因
A.公孙贺担心自己出生边远地,见识浅陋,不利管理国家。
B.公孙贺担心自己靠军功做官,没有全面治理国家的才能。
C.公孙贺担心自己像前面三位丞相一样被责罚,处危险中。
D.公孙贺担心自己在英明君主的监管之下,难以施展才能。
【小题6】概括公孙贺的品格,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2 12:35: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卫律,原为汉朝官员,曾出使匈奴,后投降匈奴,被封为丁零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马畜山( )(2)知我不降明(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斩常虞//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其长吏B.反欲两主//吾妻之我者
C.空以身草野//鱼虾而友麋鹿D.羝乃得归//置人所鱼腹中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选文通过“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的环境及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C.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假吏常惠,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副使张胜。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小题5】第①段表现出苏武那些品质?请结合文意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本始中,从掌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前将军韩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没所蜜莎率证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畔汉。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宣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

永光二年秋,陇西羌乡姐旁种反,诏召奉世等人入议。是时,四方饥谨,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奉世曰:“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臣愿帅师讨之。”

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到陇西,分屯三处。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书奏,天子大为发兵六万除人,拜太常弋阳候任千秋为奋武将军以助焉。奉世上言:“愿得其众,不须烦大将。”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唐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羌虏桀黠,贼害吏民。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首八千馀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爵关内候,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后岁馀,奉世病卒。居爪牙官前后十年,为折冲宿将,功名次赵充国。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B.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C.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D.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宿卫宫廷,参与谋议,备顾问差遣。东汉时于光禄勋下设五官、左右中郎将署,主管诸中郎、侍郎、郎中,实为储备官吏人才的机构。
B.节:符节,凡持有节的使者,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力。如持节分封诸侯、持节出使外国及持节签约议和等。
C.歃:歃血,古代订盟时表示信誓的一种仪式。古代举行会盟时饮牲畜的血或者在嘴唇上涂上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
D.羌: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部族,从秦汉时便屡见于史书中,五胡十六国之际更是成立一方政权,参与中原的军政角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车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攻杀了汉朝任命的莎车王,背叛汉朝。冯奉世当机立断,在莎车国力量强大起来之前平定了这场叛乱。
B.宣帝对冯奉世的表现很满意,所以向举荐冯奉世的前将军韩增表示祝贺。
C.永光二年秋天,陇西郡羌族全部反叛。尽管当时朝廷正为天下饥荒而忧虑,冯奉世还是建议朝廷出兵平定叛乱。
D.冯奉世任武将官职前后有十年,是杀敌报国的老将,曾被封为左将军、关内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
(2)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亨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 曰 高 帝 定 天 下 王 子 弟 今 太 后 称 制 欲 王 昆 弟 诸 吕 无 所 不 可 太 后 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
注:①亨,即“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B.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C.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D.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南向最尊,次为东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B.古代对“死”的称呼不同,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
C.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三是降职,通常称“左迁”。
D.唼血为盟,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唼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陵善于审时度势。高祖在沛县起事,攻入咸阳时,王陵不肯服从沛公。等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汉。其母死后,王陵才最终跟随汉王平定天下。
B.王陵敢于直言。吕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王陵因“白马盟誓”而坚决反对吕后的做法,太后十分不高兴。
C.王陵性格耿直。当陈平、周勃赞同吕后分封吕氏做王时,王陵责备他们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高帝。
D.陈平具有大局观念。陈平虽然“与高帝唼血而盟”,但他为国家安定、刘氏后代的大局着想,并没有反对吕后的做法。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2)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于侨、华龙、柳装等待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侍召。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汜乡候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征褒,既至,诏褒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褒对曰:“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绵之丽密;羹藜含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虽然,敢不略陈愚而抒情素!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众,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管诵读之。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

(节选自《汉书·王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B.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C.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D.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另一种指六部儒家经典。
B.《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其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故名《楚辞》。
C.太牢,天子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率,只有羊、豕,没有牛。
D.太子,指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由于立嫡立长,皇帝的嫡长子一般自动获得太子身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褒初露锋芒,文才声名远播。他讲论六艺群书,广泛而详尽地搜罗奇异的玩好,征召九江人被公诵读《楚辞》。
B.王褒擅长写作,多次受到征召。益州刺史王襄曾召他作《中和》《乐职》《宣布诗》,皇上也曾召他作颂。
C.王褒善诵奇文,巧为太子治病。太子身体不适时,王褒奉诏进宫侍奉太子,他早晚用诵读奇文的方法为太子治病。
D.王褒为人谦卑,应召陈词委婉。当他接受为圣明君主得到贤臣而作赋颂的任务时,他态度谦逊,抒发衷情,作了赋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
(2)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宜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C.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D.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汉文帝也曾派遣魏尚持节去云中赦免冯唐之罪。
D.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员,西汉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大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匈奴与月氏之间出现仇怨,所以汉朝乘机招募使者取道匈奴前往月氏,与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便以郎的身份应召前往。
B.张骞在困境之中不忘朝廷使命。虽被匈奴扣留十余载,最终还是寻找机会与身边人逃往月氏,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
C.张骞将出使后的见闻上报朝廷,汉朝天子认为值得与兵弱的大宛、大夏、安息和兵强的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政权交往,可以用道义使他们成为汉朝的臣属国。
D.张骞也是仕途坎坷。曾因熟悉匈奴地界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可又因为李广所率军队被匈奴围杀而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险些被杀,最后被削去侯位。
【小题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2)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