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①。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 三:指三百钱。五:指五百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和《史记》一样属于纪传体史书,它们的体例与孔子编录的《春秋》是一致的。
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衣,因以布衣借指平民。
C.文中“酂侯”是萧何的爵号。爵称、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文中“高祖”是指汉高祖刘邦,是其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何善于识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萧何对于贤才不避仇。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C.萧何有大功。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否定了将领们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D.萧何不重私产。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小题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2 05:17: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居数年,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凡所著述五十八篇,谊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B.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C.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D.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材”,即秀才,此处指优异的才能。到汉晋南北朝时期,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B.“博士”,在古代是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C.“宣室”,汉代指未央宫中的宣室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汉文帝在此召见贾谊,后代许多诗文里都引用了这个典故。
D.“伊、管”,指的是商朝的伊尹和春秋时期的管仲,伊尹助商汤建商,管仲相齐桓公称霸,二人均为贤相,此处借二人来赞美贾谊的才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很有名气,后来他被郡守吴公招致门下,因为吴公颇有政绩,再加上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过,所以汉文帝征贾谊为廷尉。
B.刚入朝做官时,贾谊是最年轻的官员,每次诏令一下,他都能对答如流,并且符合其他官员的心意,汉文帝也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他,做到了太中大夫。
C.汉文帝非常看重贾谊,想要让贾谊升官至公卿,这一举动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他们还诋毁贾谊,致使贾谊后来被贬,任长沙王太傅。
D.在梁王坠马而死后,作为梁王太傅,贾谊十分愧疚,以至于一年多后也悒郁而终。他死后,在汉武帝时期,他的两位孙子被任命为郡太守。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作《离骚》,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2)凡所著述五十八篇,谊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同类题2

阅读《苏武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胜曰 候:拜访B.虞常果张胜 引:牵、拉
C.而收张胜   系: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   坐:定罪、治罪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欲因此时B.单于其节
C.空以身草野D.反欲两主
【小题3】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B.见犯乃死,重负国
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犯乃死,重负国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B.何以汝见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克,公问其故
D.欲此时降武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商字子威。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①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②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③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益封千户,天子甚尊任之。为人多质有威重。

初,大将军凤连昏④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会日有蚀之,太中大夫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曰:“窃见丞相商作威作福,性残贼不仁,天下患苦之。执左道以乱政,诬罔悖大臣节,故应是而日蚀,宜究竟考问。商视事五年,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甚亏损盛德,有鼎折足之凶。臣愚以为尤宜诛讨不忠。”

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陷于大辟。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繇,yóu,古同“由”。②颛,zhuān,通“专”,专擅。③冒,覆盖。④连昏:“昏”同“婚”,姻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财以分异母诸弟 推:让出
B.商部属问 按:按照
C.奏果不下 寝,搁置。
D.使人上书商闺门内事    言:揭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商不阿附权贵的一组是(  )
①商论议不能平凤    ②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③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④为人多质有威重    ⑤商不听,竟奏免肜 ⑥下其事司隶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商肃敬敦厚,自小就有很好的名声,于是被荐入朝为官,得以成为皇帝的近臣。
B.王商因为得罪了权臣王凤,王凤就暗地里搜集王商的罪状,但王商清廉,无懈可击,于是王凤就从私生活上做文章来罗织罪名。
C.建始三年秋天,京城老百姓无故惊慌,传言洪水将至,极度混乱。王风推波助澜。唯独王商坚持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王商因此深得皇帝信任。
D.日食发生,时人以为凶相,奸佞张匡趁机归罪王商,汉成帝一听,就罢免了王商的丞相之职,罢相三日后,王商即悲愤而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题。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 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 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 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 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臵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 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 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 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 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 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 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 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臵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 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 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 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 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 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 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 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 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 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B.覆武其上,蹈.其背 蹈:踩
C.惠等哭,舆.归营 舆:抬,扛
D.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凿地为.坎 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B.给其.衣食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君因.我降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D.单于愈益欲降之.  郯子之.徒 (《师说》)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以汝为见?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乃设九宾礼于庭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B.且陛下春.秋.高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还,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
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而许之。诏陵:“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④休士,因骑置以闻。”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
汉军南行,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④受降城: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的一座城池,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使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   将:将士
B.上而许之 壮:认为……强盛
C.徘徊观虏,即所见   亡:通“无”,没有
D.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   妻子:妻子女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B.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C.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D.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李陵年青时曾得到皇帝赏识,接受重任,深入匈奴二千余里。皇帝下诏李陵到龙勒水后,立即查看敌情,如果没有发现敌情,就到受降城休整士兵,并置马把情况报告朝廷。
B.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当汉武帝要给他增派军队时,他却提出只要率领五千步兵出征,想以少胜多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李陵被迫投降,他的部下逃回塞内的仅有四百多人。
D.李陵和卫律都投降了匈奴,分别被封为右校王、丁灵王,成了掌权的贵族。卫律深受单于的宠爱,侍奉单于左右。李陵住在外面,遇到大事才召入计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②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
③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