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先生生于元季,蚤蕴伊吕之志。遭时变更,命世之才,沉于下僚;浩然之气,阨于不用。因著书立言,以俟知者。其经济之大,则垂诸《郁离子》;其诗文之盛,则播为《覆瓿集》。风流文彩英余,阳春白雪雅调,则发泄于长短句也。或愤其言之不听或郁乎志之弗舒感四时景物托风月情怀皆所以写其忧世拯民之心。故名之曰《写情集》,厘为四卷。呜呼!千载之前,千载之后,英迈挺卓,能几人哉?
(节选自叶蕃《<写情集>序》,有删减)
【小题1】用“/”给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小题2】文中的先生是_______(姓名),被封为_______。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写情集》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3 09:3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夫!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

夫饿谨流隶,饥寒道路,思有植褐之衰,傍石之畜,所愿不过一金,然终于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养,然卒润镬伏质,亨醢分裂;又况幺幺,尚不及数子,而欲暗奸天位者乎!是故驽䞿之乘气不骋千里之途;燕雀之,不奋六翮之用 ;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斗筲之子,不秉帝王之重。《易》曰:“鼎折足,覆公餗。”不胜其任也

当秦之末豪杰共推陈婴而王之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今卒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婴从其言,而陈氏以宁。王陵之母,亦见项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是时陵为汉将,而母获于楚。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死,固勉陵。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四者,帝王分决矣。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 ,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时如响赴。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哪生之说。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举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 。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

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帝王之世运 ,考五者之所谓。取舍不厌斯位 ,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寿 ,遇折足之凶,伏鈇钺之诛。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凯觑,距逐鹿之替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冀,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选自班彪《王命论》,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以智力求也 智力:智谋力量
B.燕雀之不奋六翮之用  畴:同类
C.时如响赴    趣:急促
D.帝王之世运  稽:考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达故 其皆出于此乎
B.固勉陵 作《师说》以贻之
C.帝王分决矣  项公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二母之所笑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汉高祖刘邦的兴起不光得益于秦末的时势,更得益于他的五个特点和雄才大略。而世俗之人大多归功前者,这都是不谙天道和不睹人事的结果。
B.作者以韩信、英布、项梁、项羽、王莽为例,并以《易经》卜辞加以佐证,推出以上数人失败的缘由是才不胜位,贪图天位。
C.作者认为在秦末乱世中陈婴之母和王陵之母作出的选择值得肯定。她们知晓兴废,使两家子孙由凶转吉,是明于事理之人。
D.作者认为在汉代刘氏世运仍在之时,英雄豪杰应该学习陈、王二人,安于本分,不要有所觊觎,如此方可福延子孙,流露出强烈的正统观念。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当 秦 之 末 豪 桀 共 推 陈 婴 而 王 之 婴 母 止 之 曰 自 吾 为 子 家 妇 而 世 贫 贱 卒 富 贵 不 祥 不 如 以 兵 属 人 事 成 少 受 其 利 不 成 祸 有 所 归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
(2)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节选)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阿母谓阿女:“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得府君书(________) (2)卿当胜贵(________)
(3)叶叶相交通(________) (4)多后世人(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尔妾亦然
(2)渐见愁煎迫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1)蹑履逢迎  (2)枝枝覆盖
B.(1)自名鸳鸯  (2)此其所以快哉者也
C.(1)作计尔立  (2)今得玩之几席之上
D.(1)戒慎勿忘  (2)久,能以足音辨人
【小题4】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晻晻日欲暝”。
【小题5】联系整个作品,从结构的角度赏析最后一段。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乐府诗歌,完成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①,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②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④;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蘼芜:香草名。②手爪:指女子的针线手艺。③缣:黄绢。④素:白绢,价值比缣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三句是作者叙述,第四句是女主人公——一个被丈夫休了的女子的发问。接着四句是故夫的回答,“新人从门入”两句是女主人公的话,后六句是故夫的话。
B.女主人公见了休了自己的故夫,不但未埋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心地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恋情不断,欲借此机会重续前缘。
C.“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意思是新媳妇从大门娶进来,而弃妇则从旁门被逐出去。这里女主人公委婉抒发自己被无情休弃的痛苦、哀怨。
D.张琦曾评此诗:“巧拙既殊,钝捷亦异,而爱憎取舍,一切反之。”巧、捷是言弃妇,拙、钝是说新人;“爱憎取舍,一切反之”,说的是故夫。这种反常的爱憎取舍以“新人不如故”作结,批判了薄情无义的行为,深化了主题。
【小题2】这是一首有名的弃妇诗。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该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