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号绛侯。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选自《汉书•周勃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帝以为可大事  属:委托
B.东乡坐之 责:要求
C.为我语  趣:赶快
D.勃太子胜之之    尚:尊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
B.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世代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C.周勃质朴倔强,不喜文辞。他召见儒士和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
D.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皇帝倚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
(2)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6 10:17: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小题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逊必侮上    侮:轻慢
B.陛下即爱厚之  即:如果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路过
D.在人之右 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曲突徙薪亡恩泽 ②人为徐生上书
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    焦头烂额为上客
A.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C.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霍氏奢侈B.宜以时抑制
C.往事既已D.后以为郎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②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③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③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②廉:考察,查访。③何侯:指何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显怒,欲以吏事中商 ____________。   
(2)世以此多焉 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圣惧,自免
A.赦免。B.逃脱。C.解职。D.谢罪。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系庐江
A.扰乱。B.拘禁。C.归属。D.牵连。
【小题4】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B.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C.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D.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小题6】根据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
A.何武让弟弟及时补交了欠税。B.何武禀告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愤怒。D.何武公开称赞求商奉公执法。
【小题7】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朔初来,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后稍得亲近。

因奏泰阶之事,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久之,隆虑公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罪,上许之,隆虑公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官,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左右皆为昭平言,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日:“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朔前曰:“臣闻圣王 为政,赏不避仇讎,诛不择骨肉。书日:不偏不党,王道汤汤。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乃起。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 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日:“孝文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绩屬;撞万石之,击雷霆之鼓,作徘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书日:‘正其本,万事理;失之豪厘,差以千里。’愿陛下留意察之。”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而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农战疆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赞曰:“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日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而杨雄亦以为朔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然朔名过实者,以其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B.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日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C.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诸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D.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日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皇帝征聘社会贤才到朝廷充任官职。文中东方朔即是接受皇帝所“征”才来到朝廷。
B.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职掌刑狱。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C.“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句中的“钟”即时钟。
D.“书”,在文中指“五经”中的《尚书》;“易”在文中指解说和发挥《周易》的《易传》(其学说据说源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自视甚高。他向汉武帝上书自荐,言词不谦虚,对自己评价很高,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
B.东方朔善解人意。在汉武帝为处死昭平,觉得有负隆虑公主临终嘱托而悲伤时,他以“圣王为政赏不避仇、诛不避亲”的观点来宽慰汉武帝。
C.东方朔耿直敢言。在武帝问化民之道时,他指出前世圣主率先垂范,注重仁义道德,天下望风成俗,而汉武帝穷奢极侈,并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D.东方朔名过其实。班固认为其虽能言善辩,但因“诙达多端,不名一行”,所以建议始终不被汉武帝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警者为之,则苟钩䤨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橡,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诸野之令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选自《汉书·艺文志》,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B.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C.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D.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B.三老五更,三老,掌教化之官。汉初的三老,由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耋老。
C.大射,古代的射礼之一,天子、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举行射礼,射中多者方能参与祭祀。
D.从横家,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从横家”,是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是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管仲、苏秦、张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诸子百家中,儒家能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在各派中地位最为崇高。
B.法家的长处在于奖赏有信用,处罚必施行,而舍去仁爱,专用刑法,则是刻薄之人对其的扭曲。
C.孔子认为,使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独当一面、应对进退的能力,接受任命就不能推辞。
D.圣明的君主如果能修明六艺的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取长补短,就可以通达治国之术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2)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慼。以是为诸曹侍中中郎将。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为人多质有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商坐未央廷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于是左将军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上素重商,制曰“弗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未闻忠言嘉谋,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死亡的称呼之一,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叫“卒”,士死曰“不禄”。
B.擢,指古代官员的职务变动,情况比较复杂,既指选用提拔,也指平调乃至降职。
C.丞相,中央官职,位高权重,秦汉时代属于“三公”。历代时设时废,或改易其名。
D.单于,汉代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号,后世鲜卑等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也称单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商对父尽孝,不慕钱财。他在父亲去世后守丧时非常哀痛;父亲留下的遗产他没有继承,而是分给了他的异母弟弟。
B.王商头脑清醒,明辨真伪。京城传言洪水将至,人们惊慌逃跑,长安城中大乱,朝臣提议分头躲避,而王商认为是讹传。
C.王商身材高大,外表威严。他身高八尺,身材魁梧,容貌英俊,所以单于在朝廷上拜见他时十分惧怕,于是马上离开。
D.王商不畏权贵,不徇私情。琅邪太守杨肜治所发生灾害,权臣王凤为亲家求情,而王商不听,上奏请求罢免杨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