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然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选自《史记》,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
B.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
C.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
D.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石,汉官秩的最高级,汉代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为“万石”。文中,石奋及其四子均官至二千石,共计万石,因此皇帝称其为万石君。
B.路马,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故称。
C.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稽首是臣拜君的礼节,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的礼节。
D.相,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文中万石君的次子石庆曾为齐相,这里指的是汉朝朝廷派到诸侯国的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石君追随高祖,享高官厚禄。他十五岁起侍奉高祖,因性格恭敬谨严,加之姐姐年轻貌美,所以他得到高祖信任官至大中大夫。
B.万石君年老归家,不忘恭谨。他的子孙做小官,回家谒见他,他一定穿朝服接见;对于皇上赏赐的食物,他一定俯伏着吃完。
C.万石君注重身教,润物无声。子孙有过错,他很少疾言厉色,而是以自己无声的不满或者委婉的批评来引导他们反省改正。
D.万石君家风素著,深得赞誉。他的儿子石庆在齐国为相,齐国人都仰慕他家的家风,十分拥戴他;对于万石君的为人,太史公司马迁也不吝赞美之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谯让,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2)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延见,如不能言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7 12:0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者,勃海郡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扁鹊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问中庶子曰:“太子何病?”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呜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出见扁鹊于中阙,曰:“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言未卒,悲不能自止。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遂死。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成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间与语曰 间:悄悄
B.特以诊脉为名耳 特:只是
C.其后扁鹊过虢   过:拜访
D.闻贵妇人 贵:尊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B.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C.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D.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扁鹊得遇奇人,领悟中医精髓。他恭敬地对待客人长桑君,获得秘藏医方,精通望闻问切,到处行医治病。
B.扁鹊辨证施治,太子起死回生。扁鹊听说虢国太子去世,就去了解死因,并积极采用中医方法救活了太子。
C.扁鹊洞见病症,桓侯讳疾忌医。扁鹊发现齐桓侯身患重病,就及时忠告,岂料桓侯一再狐疑,耽误救治而亡。
D.扁鹊随俗为变,名声传扬天下。他游医四方,不为王侯贵族看病,只为黎民苍生着想,留下诊脉法沿用至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②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日:“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射醉,呵止广。广骑日:“故李将军。”尉日:“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口“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店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成,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节选自《李将军列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腾而上胡儿马 暂:突然
B.吏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
C.中石镞 没:陷入
D.此,其将兵数困辱    用:使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引而入塞     ②复更射之
B.①大军不知广之   ②前未到匈奴陈二里
C.①后汉马邑城诱单于 ②广卫尉为将军
D.①专以射戏     ②士以此爱乐
【小题3】下列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
①因推堕儿 ②宽缓不苛
A.①于是把少年推了下去②宽容而不繁杂
B.①趁机把少年推了下去②宽松而不苛刻
C.①趁机把少年推了下去②宽容而不繁杂
D.①于是把少年推了下去②宽松而不苛刻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记叙了李广射虎被虎扑伤的经历,意在表明李广的胆量过人,可射艺还不够精。
B.选文体现了李广为人清廉,热爱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得士卒的喜爱和拥护。
C.选文力求全面真实,既叙述了李广的公报私仇,又赞美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名将风度。
D.选文写人除了正面描述外,还善于运用侧面烘托,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李广的形象。

同类题3

阅读训练

缪公重赎百里傒

司马迁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简注)

①媵(yìng):陪嫁品。缪公娶晋太子的姐姐为妻,因此百里傒作为缪公夫人的随嫁品到了秦国。②宛:今河南邓州县。③羖(gǔ):黑色的公羊。④铚(zhì):地名,在沛县。

(阅读指要)

此选段记叙了秦缪公重赎百里傒的事,刻画了一位爱才、惜才、善用人才的明君形象,同时也写了百里傒的命途多舛、蹇叔洞察世事的超凡能力等。文章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百里傒亡秦宛(________)    (2)缪公大(________)
(3)百里傒曰(________) (4)臣以养牛之(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之”与“遂周”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醉翁意不在酒。
C.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夫晋何厌有?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缪公大说”中“说”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C.蒲苇如丝,磐石无转移。
D.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小题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楚鄙人执之
B.与语国事
C.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D.以为上大夫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
(2)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史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威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见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通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候,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 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史,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B.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C.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D.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小题2】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
B.布衣: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平民百姓为布衣。
C.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微是微音的变调,声调激愤。
D.食邑:指的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食邑又称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通晓法令,和刘邦交情深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刘邦还是老百姓的时候,萧何多次凭借手中的职权保护他:刘邦当了亭长,萧何也常常帮助他
B.萧何有远见,做事有谋略。项羽带领诸侯火烧秦朝宫殷,刘邦之所以能详细了解天下的军事要冲、各地人口、贫富强弱以及百姓疾苦情况,得力于萧何完整得到秦朝的图书档案
C.萧何功劳很大,获得刘邦充分信任。汉王三年,刘邦和项羽在京县和索城间开战,相持不下,刘邦多次派人到关中慰劳萧何,可以看出刘邦对萧何的信任是超出其他人的。
D.萧何受到司马迁高度称赞。萧何在秦朝不过是文书小官,汉朝建立以来,他依靠帝、后两宫的支持,谨守自己职责。韩信、黥布等人都被杀,萧何的功勋显得更加灿烂。
【小题4】翻译。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