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让进入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
D.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表现鸿门宴上刘邦命在旦夕的一项是(  )
A.因击沛公于坐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臣请入,与之同命
D.樊哙从良坐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既看出范、项两人的意见不统一,也写出了宴会气氛渐趋紧张。
B.在鸿门宴上,范增即使被项王误解自己越权,仍然执意命令项庄杀掉刘邦,可见作为谋臣的范增是一心为项羽着想的。
C.项羽的为人不忍、刚愎自用、拙于应变等性格特征,给刘邦以可乘之机并最终使刘邦得以逃脱,同时也使局势发生了变化。
D.面对交戟之卫士,樊哙将生死置之度外,拥盾以撞,闯入军门后又义正辞严地为刘邦辩解,说明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3 06:48: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日:“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日:‘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秦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D.怀其璧,从径道亡 亡:丢失
【小题2】下列各句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小题3】下列各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全书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共130篇。
C.全文用了对比和衬托之法来刻画人物。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一主一次,一详一略,相映生辉,作者贬廉扬蔺的意图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D.本文依时间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前两个故事写秦国与赵国的矛盾,侧重表现蔺相如的智和勇,最后一个故事写廉颇和蔺相如的矛盾,侧重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的精神。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郅都传
郅都者,河东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粟。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为书谢上,因自杀。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义,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甚至、竟然)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B.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C.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D.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后来成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帝王的宗庙制度是天子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B.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之通称。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其下有比二千石。
C.刀笔,即刀和笔,是说古代官员必须能文能武,为官一任,持笔能以文而治,拿刀则以武建功。
D.节,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出使外国以及用于各项事务所持的一种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郅都为人刚直,不畏豪强,济南三百多户瞷氏宗族,强横不遵法度,连郡守都管不了他们,郅都受命担任济南大守,一上任就将瞷氏的头号恶人诛灭三族,其余的人也吓破了胆。
B.郅都虽然升任中尉,但无奈丞相位高权重,郅都也只好低声下气的向丞相行作揖之礼,以巴结讨好丞相。
C.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打开看,谁送东西给他,他都不接受,也不接受任何人的请托说情。
D.匈奴人很怕郅都,听说他做了雁门太守,就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敢靠近雁门。他们曾经做了像郅都的木偶,让士兵骑马用箭射,但没人能射中。郅都就是这样让匈奴人又恨又怕。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虚、亢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逍遥游》)

(注)①樽:葫芦形酒器,可缚系于腰作浮水济渡之用;②蓬之心:心如蓬草塞蔽,不开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牺牛,古代祭祀用的杂色牛。《礼记·曲礼下》曰:“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
B.大庙,即太庙,是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商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子七庙。
C.惠子,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D.罔罟,指渔猎的网具。《易·系辞下》:“(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为文恣肆,善于驳难。他擅长写文章,并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博学之士,也会受到他的驳难。
B.庄子淡薄名利,不愿为官。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
C.在庄子看来,惠子拙于用大。在惠子眼中无所用处的大葫芦,庄子认为可缚系于腰间作济渡之用。
D.庄子追求绝对自由。他否定大鹏有所凭借,否定大樗无所可用,都是对逍遥境界的追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②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少时,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珣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逐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日:“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闲汝先古之有意者今暴得大名不样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日:“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和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项籍少时,学不成/适得府君,明日来迎汝
B.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无丝竹管弦之盛
C.闻陈王敬走,秦兵又至/不出,火
D.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B.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
C.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
D.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胸有大志。少时不学一人敌,要学万人敌: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羽看到后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B.项梁富有智慧。他来到吴中避祸,是中的贤士大夫都出自他的门下;而那些宾客和子弟也通过项梁操持主办的一些大事了解了他的才能。
C.项羽勇武有力。在项梁的眼色暗示下,他杀掉了会稽郡守殷通;又连续击杀了殷通的部下一百来人,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在地上。
D.陈婴行事谨镇,东阳县的年轻人推举他做首领,他推辞不过才接受年轻人又想让他称王,他听从母亲的建议不敢为王。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