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让进入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
D.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表现鸿门宴上刘邦命在旦夕的一项是(  )
A.因击沛公于坐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臣请入,与之同命
D.樊哙从良坐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既看出范、项两人的意见不统一,也写出了宴会气氛渐趋紧张。
B.在鸿门宴上,范增即使被项王误解自己越权,仍然执意命令项庄杀掉刘邦,可见作为谋臣的范增是一心为项羽着想的。
C.项羽的为人不忍、刚愎自用、拙于应变等性格特征,给刘邦以可乘之机并最终使刘邦得以逃脱,同时也使局势发生了变化。
D.面对交戟之卫士,樊哙将生死置之度外,拥盾以撞,闯入军门后又义正辞严地为刘邦辩解,说明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3 06:48: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不意 卒:突然
B.八创 被:遭受
C.乃引其匕首秦王 提:掷击
D.使兵自宫至光之家 陈:陈述
【小题2】下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皆白衣冠以送之B.乃朝服,设九宾
C.使使以闻大王D.左右既前,斩荆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
B.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
C.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
D.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甲生动地描绘了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的场景,可谓波澜迭起。这一部分依次可概括为:“厚遗蒙嘉——顾笑舞阳——廷刺秦王——倚柱笑骂”等四个情节。
B.甲文中,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然“色变振恐”,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荆轲临危不惧,语意圆转,既化解了危机,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甲文中,朝廷上,荆轲“取、奉、发、把、揕、逐”,连续进击;秦王则“惊、起、绝、拔、操、急”,手足无措,不只表现荆轲的勇武,更是为了刻画秦王的无能。
D.吴王阖闾能立王成事的原因,有“天时地利”,比如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也有“人和”以及布局精密,比如伏甲士于窟室中。
【小题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著,共33篇,分为十二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羽声,声调激愤。《荆轲刺秦王》中写“复为慷慨羽声”,丰富了荆轲的形象。
C.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D.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如范仲淹谥“文正”。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同类题2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以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从一骑归。夫身被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B.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C.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D.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之下,在伯爵、子爵、男爵之上,享有封地,可世袭。颍阴侯以颍阴为封地。
B.舍人:战国至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的通称。《史记》中记载的蔺相如、战国四公子等都做过舍人。
C.二千石:汉代官员俸禄一半发谷,一半发钱,地方郡一级的政权长官年禄是二千石,后世常常以“二千石”来代指地方郡守级的官员。
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称高等级妃嫔、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的死为“薨”,称大夫的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父子受到两代颍阴侯恩宠。灌夫的父亲因为得到颍阴侯家的恩幸而改姓灌,灌夫因为颍阴侯的推荐而为官。
B.灌夫作战勇猛,视死如归。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身受十余处重伤,当伤好一些后,他又再次请求出战。
C.灌夫为人粗鲁、任性、不拘小节。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一起饮酒,喝醉后出手打死了窦甫,窦太后没有杀他,而是把他调任做了燕相。
D.灌夫刚强直爽蔑视权贵。他不喜欢阿谀奉承,甚至会凌辱地位高于自己的权贵;对贫贱的士人恭敬有加,还在公开场合推荐夸奖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们因此而赞美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2)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技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衣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 吏为师.”制曰:"可。”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B.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C.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D.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B.博士,古为学位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人员,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人员。
C.五帝,是对上古时代五位最具影响力的部带首领的尊称,后指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五方上帝。
D.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常见的民、庶民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青臣称颂秦始皇威德自古及今无人能比,认为他设置郡县,人人安居乐业,不必再担心战争,功业可以传之万代。
B.淳于越劝诫秦始皇不要效法古人,如今拥有天下,不应该再分封子弟功臣当作辅佐, 以免出现弑杀君主的现象。
C.李斯认为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皇帝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
D.李斯提醒秦始皇,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是为了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是为了抬高自己,要禁止这种行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2)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小题5】李斯为维护君主权威,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俊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率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舣(yǐ, 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两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设营驻扎
B.持短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表被动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悬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项王复引兵而东     有二十八骑
B.亦足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
C.今臣有船  籍独不愧于心乎
D.非吾故人乎 虞兮虞兮奈
【小题3】关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句子,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军队在垓下安营,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上演了“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乌江拒渡,既是认为老天要让他灭亡,也是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形象,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沛公从百余骑    从:跟从
B.项羽既飨军士    飨:犒劳
C.项伯常屏蔽之    蔽:遮挡
D.与沛公有隙 隙:隔阂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猛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及主从之谊。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