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亚欧大陆40°~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四地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
B.②地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D.④地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多寒潮灾害
【小题2】四地所在地区对应的陆地自然带,正确的是
A.①一热带草原带
B.②一温带荒漠带
C.③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④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8-23 03:1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7 分)
(1)⑤是_________________平原,该地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_ 。
(2)②④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两地经营方式各具特点,一般④处是以______________经营,⑤处则以___________经营。
同类题2
关于美国农业带序号与名称对应都正确的是
A.①乳畜带②玉米带③小麦区④混合农业区
B.①乳畜带②玉米带③小麦区④棉花带
C.①玉米带②乳畜带③小麦区④亚热带作物带
D.①乳畜带②小麦区③玉米带④棉花带
同类题3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农作物的主产省区在1980年至2010年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千公顷)。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省区
鄂
苏
冀
鲁
新
1980~1990年
-136.1
-59.5
362.2
672.3
254.0
1991~2010年
-145.5
-310.3
-644.2
-1051.1
560.7
【小题1】1980年至2010年,该农作物主产区空间分布重心的变化特点是
A.由东向西再向北
B.由南向北再向西北
C.由南向北再向东
D.由北向南
【小题2】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①劳动力价格 ②市场距离 ③国家政策 ④热量条件 ⑤产品质量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同类题4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回答题。
【小题1】该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小题2】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小题3】该地区的农业经历了“桑基、蔗基→果基、花基”的发展历程。引起“桑基、蔗基→果基、花基”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技术条件
C.劳动力价格
D.国家政策
同类题5
读“法国农业分布图”,回答下题。
关于P、Q、M、三地农业区位及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与Q地相比,P地种植葡萄的优势是鲜果上市早
B.Q地农业发展的最主区位条件是海运便利
C.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生产规模大,劳动力投入多
D.影响M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饲料和市场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