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淳于髡(kūn)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今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多辩,数使诸侯   数:屡次
B.诸侯振惊     振:通“震”,震动
C.冠缨索绝     绝:断,断绝
D.先生少之乎   少:缺少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淳于髡说之以隐曰/以逞寡君之志
B.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驱而之齐
C.故曰酒极则乱/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D.乃罢长夜之饮/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淳于髡)身高不到七尺,常常与人争论
B.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
(齐威王)喜好彻夜宴饮,陶醉于逸乐之中很难医治
C.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齐威王)赏赐一个人,讨伐一个人,发兵御敌
D.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酒呢
【小题4】第三段中写淳于髡“仰天大笑”,请结合上下文,分条说明淳于髡如此大笑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06 02:00: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月而蓟城  拔:攻取、攻克。
B.今王杀丹献之秦王    诚:如果
C.荆轲之客,皆 亡:死亡。
D.客无不流而去者 涕:眼泪。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小题1】下列各组中,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胜记 胜:尽 西伯拘而演《周易》  演:推演
B.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迁:迁徙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会:适逢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订 仆偿前辱之责 责:职责
D.仆诚已著此书   诚:确实 垢弥甚耳    弥:满
【小题2】选出与“文王拘而演《周易》”句式结构相同的一句(    )
A.彼且奚适也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举了文王,仲尼,屈原等人的事迹,意在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实现自己的理想。
B.介绍《史记》的写作宗旨,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即使受到残酷的刑罚,作者也毫无愠色,继续奋笔疾书,这种在逆境中忍辱图强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D.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是无脸见人,痛苦至极,因此想隐退山林,顺从世俗而行事,通过著书立说来抒发在即内心的苦闷与不甘。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注释①圯上:桥上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二)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具食。信亦知意,怒,竟绝去。信钓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谓良曰 顾:回头看
B.旦日视其书 旦日:天亮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
D.虽长大,好带刀剑 若:假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食时信往,不具食    乃装遣荆轲
B.乃得复见将军此 信钓城下
C.信亦知意    吾还也
D.父足受      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能忍辱为老人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人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大丈夫的尊严。
D.韩信受辱时,众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2)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同类题4

阅读《鸿门宴》片断,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B.大王来何操 操:拿,携带 。
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乃令张良留谢。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①不如因善遇之。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①公为我献之。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何辞为?
【小题3】对上段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叙述的事情属于刘邦、项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在鸿门宴上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刘邦“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是因为当时情势危急;张良等大部分随从留下不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项羽。
C.“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一句,说明项羽已经察觉到刘邦要逃跑。
D.刘邦之所以最终诛杀了曹无伤,是因为他在鸿门宴上得知曹无伤是内奸,把他“欲王关中”的政治野心向项羽告了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脩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 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B.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C.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D.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就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和第四等。
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听完子贡的回答后,孔子说好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他的作品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孔子认为子贡能够认清现实,客观对待,距离志向的实现不远了。
C.对于此番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而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这些国君们的遗憾,而老师身陷困境倒更能显出君子本色。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