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0-04-22 10:47: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黎鉏曰:“请先尝沮;沮之不可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卒岁!”师已反,桓子曰:“孔子亦言?”师己实告。桓子喟叹曰:“夫子罪我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对曰:“奉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五日。颜渊后,子曰:“吾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卫,后得去。

【小题1】下列加点“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皆予之归  ② 维卒岁  ③师己实告  ④夫子罪我群婢故也夫
策指之曰  ⑥吾汝为死矣
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②⑤/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粥羔豚弗饰贾/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
B.四方之客至邑者/文不在兹
C.皆予以归/请先尝沮
D.齐人闻惧/沮之不可则致地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盍致地/孔子恐获罪B.语鲁君为周道游/居十月,
C.沮之而不可致地/霸吾地近焉D.桓子慨叹曰/后得去
【小题4】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孔子亦B.居鲁得禄几C.回敢死D.匡人如予
【小题5】下列加点词语“于”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怠政事 ②又不致膰俎大夫  ③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④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卫  ⑤男女行者别涂  ⑥ 或谮孔子卫灵公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赵王鼓瑟 鼓瑟:击鼓弹瑟
B.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言语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一齐,共同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
C.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蔺相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大智大勇,挫秦国之威。
B.归国之后,蔺相如官阶擢升,从无到有,得意洋洋,仗言辞立功。
C.廉颇自视功高。攻城野战,战功卓著,远胜口舌为劳之人。
D.廉颇勇于改错。宾客见证,肉袒负荆,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小题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2】下列对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小题3】下列对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小题4】选出与例句划线的字用法一样的一项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越国以B.皆白衣冠以送之
C.吏民,封府库D.倚柱而笑,踞以骂曰
【小题5】选出与例句句式一样的一项
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何厌之有?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着。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6】以下各句中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拜见
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曾经
C.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私下
D.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逃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C.强而赵弱,不可不许。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A.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B.故燕王欲结于君
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